APP下载

中华鲟在鄂西北实现人工繁育

2019-01-06

水产养殖 2019年1期
关键词:鄂西北中华鲟亲鱼

2018年11月底,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的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的人工繁育,获得一批子二代幼苗。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鄂西北实现人工繁育。

此前,湖北省荆州、宜昌已实现人工繁育中华鲟。

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1万余尾,减至目前不足100尾。人工增殖放流可使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促进中华鲟的有效保护。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规划设计,属于中华鲟的迁地保护点,主要用于中华鲟亲鱼培育,提高繁育质量,为中华鲟放流提供更多苗种。该基地从2014年起已投放尾重50 kg以上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亲鱼31尾、后备亲鱼1万多尾。2018年10月,首批投放的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进入产卵期。经研究人员进行人工催产、采卵、采精、孵化,目前已繁殖成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告诉记者,该基地所处的八仙洞水库拥有底层低温水源,水温适宜、水质好、水量大,再加上该基地专门为中华鲟后辈亲鱼生长建立了大型培育池,硬件设施较好,为中华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鄂西北中华鲟亲鱼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鄂西北传统民居多样性探讨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
中华鲟的保护之道
姚雪垠在鄂西北的抗战文化活动述论
加强春季亲鱼培育管理确保繁殖顺利进行
亲鱼难产原因及解决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