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的 水质净化作用及经济利用
2019-01-06周志金沈乃峰
周志金 沈乃峰
中国是世界淡水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的发源地,人工养殖淡水珍珠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5%以上,已是名副其实的珍珠大国。在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都有大规模养殖。珍珠贝以过滤的方式摄食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对水质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在水体中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以缩短养殖周期,导致水体肥度增加,甚至于造成严重污染。此不科学养殖方式,导致养殖水体水质被破坏,严重影响珍珠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珍珠养殖、科研、加工、销售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球珍珠产业领军企业。为了推动国内珍珠养殖产业的稳健发展,依托自身科研、人才、资源要素集聚等优势,开展淡水珍珠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公司在洛舍小山漾建立了700亩的淡水珍珠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基地,通过开展淡水珍珠生态养殖,研究珍珠生态养殖水域条件、育珠蚌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鱼蚌混养方式等,在养殖水域内探索一种生物链,珠蚌、水生植物、混养鱼类各取所需,以实现变废料为原料,既能够净化水体,又能够节约养殖成本,同时也能增加珠农渔业收入。
一、水域情况
小山漾地处洛舍镇砂村,面积700亩,平均水深2m,属平原性外荡水域,该水域有一口子与外部河流相通,水体相对比较封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二、利用方式
2015年6月,公司在小山漾吊养已经种植珍珠的三角帆蚌42万只,密度为600只/亩,密度为池塘常规养殖方式的30%,水面用塑料浮球为浮子,浮子与网绳排列整齐,间隔1m。每个网袋吊养8只,吊养水深不超过1.2m。整个养殖过程不施肥、不投饲,自然吊养,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浮游生物,力图在净化水体水质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取得成效
1.水质净化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一只成年三角帆蚌24小时能过滤1.2吨的水体,8小时能消除90%以上的浮游颗粒物和藻类,7天总磷净化率达50%等。
小山漾外荡低密度珍珠蚌(每亩600个成年珍珠蚌)吊挂后其水体的测试情况:透明度从25cm提高到88cm;CODMn、总磷、总氮分别下降38.97%、29.78%和23.66%;从原来的富营养化状态转变为优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说明珍珠蚌具备改善水体环境的能力。
2.经济效益情况
总产值:经测算,插片后的三角帆蚌养殖4年可采收珍珠,经随机抽样,每40只蚌可采收1kg珍珠,按400元/kg计算,产值420万元。
另外,搭养的少量鱼类估算约2万元。
养殖成本:租金20万元(每年租金5万元);人工工资16万元(一个人,一年4万);插片蚌5元/个,计210万元;其他浮球、网笼等费用平均每亩每年200元左右,计56万元。总成本282万元。
总利润:总产值422万元—总成本282万元=120万元。
四、下一步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等相关政策要求,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将结合珍珠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规划在小山漾区域以传承和发扬中国珍珠文化为核心,建设珍珠博物馆、叶金阳(世界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的鼻祖)纪念馆、传统附壳珍珠养殖示范区等设施,将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与小山漾景区进行结合,开展珍珠文化旅游,推动中国珍珠产业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五、相关背景资料
三角帆蚌是我国养殖珍珠的当家品种,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确实可成为生物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手段。作为滤食性贝类,它可通过摄食单细胞藻类和颗粒有机碎屑等,吸收转化为贝壳(主要是CaCO3)和软组织(有机N、P、C等多种元素),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吸收水体中的N、P、C等元素,通过收获养殖贝类产品,既净化水质也可形成一个“可移出的碳汇”,真正实现淡水中碳和氮、磷的转出。
珍珠蚌的水体净化作用早已通过实验得到众多专家的一致认可。陈家长等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38.05%、亚硝酸盐为26.93%、硝酸盐为34.75%、磷酸盐为36.50%、总氮为29.66%、总磷为32.49%和化学需氧量CODMn为41.21%。同时,水体中大量的金属离子被蚌体吸收而固定到珍珠、贝壳中去。张毅敏等研究显示:三角帆蚌对藻细胞的去除率高达86.11%;对总磷、氨氮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4%、66.4%。
六、结论
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在外河水域开展低密度珍珠蚌(每亩600个成年珍珠蚌)吊挂生产性实践与陈家长、张毅敏等研究的结果基本符合。表明:在水体中吊养珍珠蚌不仅能净化外河水质,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此养殖珍珠的生产方式是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模式,可在一定范围内水域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