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19-01-06吕育财郭金玲田毅红雷生姣龚大春
涂 璇,吕育财,郭金玲,田毅红,雷生姣,龚大春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1]。20世纪后期,以斯坦福大学为典型代表的美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学投入了更多的研究,构建更为全面的学科系统,不仅让高校自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为美国当地经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2-3]。
我国从“十八大”提出“创新创业”战略后,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部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缺乏系统性,创业教育课程还未进入成熟阶段。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没有更多的深入学习机会,只是听说而并没有真正接触过[4-5]。美国的创业教育发起人蒂蒙斯认为,创业教育是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培训,要区分于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存在的社会就业培训,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更多的学生,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引入到大学,方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由于创业教育的受教人群广泛,培养任务具有多重性,所以开创的相关教育课程必然是朝着多类型、多层次化发展的,从形式上除开设学科教程,还包含非学科教程,如实践模拟课和活动课程。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4个问题[6-7]:①亟需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②要完成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由纯粹的知识、技能教授转变为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③要解决少数人的创业问题,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④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三峡大学虽然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课程不成体系,没有和相关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难以实施,因此课题以生物工程专业为对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峡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自开设以来十分重视专业建设,从师资队伍、教学软硬件、学科科研平台到科研团队等进行了全方位建设,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9人,其中博士学历达到65%,企业教师队伍聘请了包括姚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莉娥教授、黄永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内的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集团、三峡药业等企业知名专家在内的兼职教授10人。生物工程专业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出口多,容易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实现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创业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卓越成效。2009年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2011年获批湖北省教育厅“战略新型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2012年成功入围湖北省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2013年获得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共建);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获批建设三峡大学在线开放课程2门“舌尖上的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2015年获批三峡大学与宜昌生物产业园共建的“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申报了省教育厅“三峡区域生物医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017年申报注册2个生物科技公司入驻三峡云孵化器:瑞德万恩与微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构建了“一体化、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了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生物工程专业至今已有39年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共计毕业1 500多名,现有学生200多名。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近5年来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达26%以上,其中在上市公司就业的学生在25%左右,其中有20多人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
在上述专业建设基础上,根据2017年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已经设有创业基础创业工具类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第二课堂等相关模块,结合大学阶段知识学习特点,提出了分年级将创新思维训练、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等选修课程,以及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实务操作及创业能力素质等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充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三大模块中,这样在保证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下,有机融合创新教育课程,同时加强实践平台共享和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公选课、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去实践,构建了新型的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见图1。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实践
2.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梯级开设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阶段的课程,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基础的创业教育入门通适课程,主要以了解学科、培养兴趣为目的,开设方式可以选择公共必修课的形式,使创业基础知识可以在更多的学生中普及。在开设“创业心理学”基础上,再新增“创业思维训练”“创业机会识别”“企业家精神”等课程;在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为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提供中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选择选修课,或者为学生专门设立创业学方向,主要包括创业管理学、创业法学、知识产权远程培训、创业流程与实务等;经过前3年的系统学习,到大四就可以为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高级课程,主要围绕创业模拟等一些实务操作课程展开,主要有创业计划、创新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
2.2 创新创业平台的有机整合
充分整合了学校创新创业学院、高新区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开发区青创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相关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启动现代市场、企业制度下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开设模式。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平台已经搭建不少,但是各学院具体专业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而且缺乏了解和相应的应用手段。因此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协调体制机制,使教师更加有效利用这些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针对大学生中创新创业有兴趣并具有潜质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小组,开展实体化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创新模式公司化,探索大学生公司模式下的创业模式。
2.3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建立了好的创新创业体系,但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达到创新创业目标的。一是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联盟,广泛吸纳创业成功人士,建立校外创业导师经常联系指导机制;二是建立校内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业、吸引教师愿意付出,热心创新创业指导;三是培养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年轻教师,提高他们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和创业水平。
3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具体措施和行动。
(1)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课程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理清人才培养方案中通适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逻辑关系,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安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专业负责人和教授团队负责落实。
(2)课程大纲。选择或编写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编写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由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包括校外专家进行编写和建设。
(3)指导队伍。遴选包括成功创业者、酿造工艺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创业设计大赛指导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以创新创业模拟项目为纽带,指导学生选课、研讨、撰写商业计划书、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设计大赛。
(4) 步骤和规范。选择1~2个较为成熟的团队,解决创业实战孵化的基本步骤和规范等问题,帮扶实现创业的起步阶段,建立了1~2个实体公司,用于大学生创业实战。
(5) 体制机制。建立高效的多部门协调机制,解决传统教育体制无法涵盖的问题。
4 结语
通过近年来实践,依托“鄂西特色生物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紧密结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园宜昌分园核心生物企业需求和全国生物产业发展前沿,开展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极大地提升了生物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了一批一厚(基础厚)、二高(志向高、素质高)、三强(创新创业力强、社会适应力强、自我发展力强)的多层次、应用型、个性化的生物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在原由生物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上,从“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通适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角度,突破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打造一个多层次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相关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