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生动植物对提升城市景观水系品位的作用

2019-01-06

河南水产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水系水生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44)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速,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将生态文明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活环境已经是人们的普通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加入景观水系已经成为构建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新元素。打造贴近自然、经济美观的城市景观水系已经成为新型生态文明城市的新趋势。城市景观水系在防洪排涝,调节局部气候,防尘降噪,美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功能愈加强大。然而城市景观水系不同于自然界的江河湖泊,自净能力很差。于是,维护景观水系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便成了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城市景观水系引入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和美化作用。

一、城市景观水系的特点

1.城市景观水系的建设

城市景观水系的河道基本上都是在原有河道基础上疏浚拓宽改造而来。其河流走向,高低落差与原来的河道大致相同。为了防洪、调节局部气候和美观的需要,河道上一般都建有拦水设施(橡胶坝、石头或水泥滚水坝),保持水流平缓和水位稳定。河道一般用石头或水泥板衬底护坡,防止渗漏和滑坡。两岸边上加栏杆,防止行人落水。堤岸种植花草树木加以美化;在地势平缓开阔处形成形状大小不一的湖泊。这些湖泊承接上游来水,并与周边漫滩形成湿地。景观水系的湖泊一般采用生态护岸,主要是采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岸进行防护,既能够防止河岸坍方,又能够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同时具备一定自然景观效果[1]。

2.城市景观水系中的水源

城市景观水系中的水源,主要来自流域内的雨水汇集、生活污水和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具备条件的城市还会受纳上游农田退水或从江河中取水补给。这就形成了雨季来水量大流急,旱季缺少水源补给的水文情势。

3.城市景观水质特点

由于水源、流经区域和存在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城市景观水系的水质特点为总氮、总磷明显偏高,透明度低,腐殖质有机碎屑丰富。浮游生物量大,底栖生物多。在不引入水生生物技术修复的情况下,很难依靠阳光曝晒,风浪作用实现水体的净化。

二、水生动植物对景观水系的水质净化及美化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利用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1]。水生动物净化水质的过程是:通过投放鱼类及虾类、河蚌等底栖动物,构建“藻类—浮游动物—鱼类”食物链,从而控制藻类的生长,修复水体污染[1]。

基于生物习性和生态安全的考虑,并非所有的水生动植物都适合引入城市景观水系。适合引入净化城市景观水系的水生动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生动物品种

1.滤食性鱼类

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滤食作用摄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消化吸收,将营养盐转化为身体的组成部分,净化水质,间接控制藻类及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

2.杂食性鱼类

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的杂食性鱼类:鲤、鲫,适应性及强,对水温、水质要求不高,是以螺、蚌和水生昆虫等底栖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它们处于鱼类食物链的中间环节,通过摄食,有效控制着水体生态平衡。特别是经人工选育出来的观赏鱼品种—锦鲤,其生活习性与鲤鱼相同,但不怕人,个体大,花色鲜艳,游动姿态优美,喜欢群集浮到水面觅食,增加了整个景观的灵性,深受人们喜爱。

3.底层鱼类

生活于水体中、下层的鱼类:泥鳅、鲶鱼,以小型鱼、虾、水生昆虫,动物尸体为食的肉食性鱼类,特别之处在于能够清理水中动物尸体,防止动物尸体腐败坏水。

4.草食性鱼类

草食性鱼类:草鱼、鳊鱼、赤眼鳟等:主要食物有水草、硅藻、丝状藻类、浮萍和植物嫩芽。通过有效控制水体中藻类、浮萍及水草的过度繁衍而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二)水生植物品种

1.水生植物种类

调节城市景观水系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芦苇、茭白、蒲草、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等多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上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通过特有的通气组织将氧气送至根部并释放,在其根际形成氧化态的微环境[2]。这些植物观赏性强,去除水体氮、磷效果好。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可通过酶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利用降解产物形成脂肪酸或其他细胞组成成分维持自身生长。有植物的湿地生态系统比没有植物的湿地生态系统氧气浓度更高,氧化能力更强[2]。极具观赏性的水生植物可以显著提高对水质的净化作用,防止风浪对边坡的侵蚀,还可以提升景观水系的观赏性,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

2.水生动植物净化水质机理

水生动物通过摄食将水体中能量与物质转移到自身,再由人们捕捞出水或被鸟类捕食脱离水体,实现了景观水体中消极因子的转移,完成净化水质,美化水体的全过程。水生植物则是依靠自身的生物特性,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富集水中污染物,与水体实现能量与物质转换。人们通过采收植物就可以将水中消极因子带出水体,从而实现水生植物净水目的。

水生植物在水系中的合理分布,本身就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水生动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水生植物为鸟类筑巢提供场所和庇护。健康的城市景观水系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

三、存在问题

城市景观水系是存在于人口密集区域的开放水体,受人为因素干扰大。一是极少数人捕捞景观水体里的鱼类,采挖水生植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破坏水系完整美观。二是缺少维护生态系统的专业管理人员。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美丽生态城市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人人参与创建文明生态城市,人人享受健康优美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城市生态体系和优美环境的行为。

2.加强管理。在城市景观水系的管理队伍中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根据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承载力确定引入水生生物的品种与数量。制定景观水系中水生动植物的定期轮捕与采收计划,确保景观水系功能的健康发挥。

3.水生动物引入数量不宜太大,个体规格不能太小,要体质强壮、体形完好,无病无伤。投放时用3%~4%食盐水浸泡5~10min进行消毒[3]。城市景观水系在枯水季节水量较少,水质不稳定,承载力低。引入水生动物数量过大,当水中溶氧过低或者遭受意外污染物流入,会引发死鱼;提高引入水生动物个体规格,有利于增强水中鱼类抵抗外部有害因素侵害的能力。根据不同鱼类抵抗外部侵害能力,建议引入鱼类应不小于如下规格:鲢、鳙鱼150 g/尾,鲤鱼100 g/尾,鲫鱼50 g克/尾,鲶鱼150 g/尾,草鱼150 g/尾,鳊鱼100 g/尾,赤眼鳟100 g/尾,泥鳅应以成体为好。引入总量每百平方米不超过25尾。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的比例为:60∶15∶25。

4.在景观水系已经采取衬底护坡的河道区段不宜引入水生植物。原因是:一方面植物根系扎入砌衬缝隙,容易造成渗漏塌方,另一方面植物生长快速,高大密集,汛期妨碍行洪。在没有砌衬的河道和湖泊均可以引入水生植物,建议根据植物不同种类的适应性规划种植区域,兼顾环境视觉美化效果。栽种时应选择根强苗壮的株体,并经过消除病害处理。不建议引入水葫芦、水花生等难以控制的外来物种,避免造成生态灾难。

5.对达到一定生物量的水生动植物进行捕捞和采收,移除已经被水生动植物固定的水体中的营养盐。不建议食用从城市景观水系中捕捞的水生动物。

6.跟踪监测水质、水文变化情况,积累数据为完善后续建设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水系水生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