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生动力提升导向下的多元化扶贫模式研究
——基于邢台市的实践经验

2019-01-06李名威宋雪菲乔永胜尉京红

河北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邢台市内生小院

李名威,宋雪菲,乔永胜,尉京红*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财政厅,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当前我国各地区在脱贫工作探索中发现,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瓶颈问题。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性依赖于政府帮扶;部分贫困人口缺乏创富的技能和胆识,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邢台市贫困县扶贫工作的实地调研,总结邢台市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模式,分析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旨为其他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 扶贫文献梳理及扶贫方式评价

随着扶贫客体在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变化,我国关于扶贫模式的探索过程可以分为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3个阶段。

1.1 救济式扶贫

从建国之初至1985年,我国主要是救济式扶贫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我国政府直接向贫困人口发放物资或现金,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时期,救济式扶贫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燃眉之急,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表明,救济式扶贫在减少绝对贫困方面效果显著。杨晖[2]认为扶贫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救济式扶贫不可或缺,应当长期存在。Montalvo等[3]通过构建新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财政支出的减贫效果进行测试,其结果肯定了政府投入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救济式扶贫不断显露出弊端。长期采用这种扶贫模式,返贫率居高不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贫困地区缺乏有效脱贫的手段。王蓉[4]认为该阶段政府占据主导地位,贫困人口处于被动状态,政府未能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反而助长了部分贫困人口的依赖心理,不能带动贫困地区长期脱贫。李莎[5]认为救济式扶贫未能将救济与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造成贫困人口依靠政府救助成为惯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只能越救越穷。

1.2 开发式扶贫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进入开发式扶贫阶段。与救助式扶贫相比,开发式扶贫模式注重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易柳[6]通过对改革开放40 a的扶贫内容进行分析,认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和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扶贫是见效最快的开发式扶贫方式。

然而,虽然开发式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扶贫效果不尽人意。魏淑艳等[7]研究认为,开发式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导致了扶贫资源流向条件更好、效益更高的农户,产生马太效应。杨宜勇等[8]认为开发式扶贫以区域为扶贫基本单元,不仅忽视了贫困户的个体差异,而且容易遗漏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曾志红[9]对扶贫资金投入的领域进行比较后发现,开发式扶贫对科教文卫事业投入不足,在预防贫困方面仍有所欠缺。

1.3 参与式扶贫

进入21世纪后,重视以人为本,强调对弱势群体赋权的参与式扶贫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10]。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参与式扶贫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扶贫体制。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主体,政府、社会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各尽其责,起到辅助作用。李小云[11]是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认为让农民参与项目决策、实施、监督的全过程,正是对其发展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大部分学者就参与式扶贫的实施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张娟等[12]以云南扶贫为例进行分析。一些学者虽然基于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后认为实现内源发展才是参与式的核心,但却未详细阐明受援者应该如何实现内源发展。郭劲光等[13]基于参与式扶贫模式推广过程中贫困农民内生能力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将内生性经济能力、政治能力、文化能力和社会能力4个维度重新整合,提出内生发展能力培育的新框架。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针对反贫困的研究较为广泛且深入,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随着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被认为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手段。

2 邢台市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2.1 邢台市概况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辖2个区和15个县,地处黑龙港流域,地势低洼,旱涝灾害频繁,经济发展较缓。截至2015底,该市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0个,扶贫重点村799个,贫困人口26.67万人,是河北省脱贫任务重点市之一。

2.2 成功经验

为了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邢台市各贫困县以当地经济水平为依托,探索出了1条多元化扶贫模式共生的精准扶贫工作路径。通过“脱贫小院,就地就业”“农村电商,居家创业”“安贫可耻,扶志扶智”“龙头企业嫁接金融资本”4个模式,2017年231个贫困村脱贫,7.7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8年124个贫困村脱贫,4.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2.2.1 脱贫小院,就地就业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邢台市平乡县发现很多贫困户因身体病残或要照看家院等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就业渠道狭窄,很难改变贫困现状。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农户家家户户有小院,且大部分小院处于闲置状态。平乡县根据自身拥有的特色产业,将自行车童车、纸制品、打气筒、电器配件产业中的手工环节交给“脱贫小院”制作,探索出利用农村闲散院落开展就地就业扶贫的新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脱贫小院”统一规划,粉刷外墙,悬挂带有行业类别的标牌;统一设定门槛,贫困户必须自主创业或吸纳带动至少3名贫困户就业或配套生产;小院信息公示,内墙张贴户主信息、就业贫困人员信息等内容;统一管理,优先保障贫困员工就业、优先为贫困员工免费技能培训、优先保障贫困员工工资发放等。全县先后建成1 000余个脱贫小院,惠及贫困人口10 000余人,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实现就地就业,稳定脱贫。

2.2.2 农村电商,居家创业 平乡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平乡县政府以童车生产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力支撑为依据,找到电商与脱贫的结合点,安排商务部门牵头负责全县电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电商脱贫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电商就业脱贫的机会,引导贫困户中有能力的开网店。目前平乡县拥有贫困“中国淘宝村”16个,占到全国贫困淘宝村总量的48%;拥有3个“中国淘宝镇”。贫困村电商数量位居河北省第1位。

2.2.3 安贫可耻,扶志扶智 孔令英等[14]研究发现,在扶贫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有懒汉思想的贫困户,他们具有好吃懒做、“等靠要”等共同特点。为此,平乡县在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积极探索对贫困户的“扶智”与“扶志”,开展了“平乡好人”评选活动,通过树立榜样,引导并帮助有懒汉思想的贫困户破除贫困心态,树立“人穷志不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信念,营造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平乡好人”评选活动,将政府部门组织引导、推动扶贫职能,转向由社会形成勤劳致富共识,引导社会群体参与到扶贫工作中。这样的扶贫工作思路,不但有助于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而且对于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2.2.4 龙头企业嫁接金融资本 邢台市威县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将发展收益稳定、低技术要求、无环境污染的蛋鸡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设计了包括扶贫资金入股、国企融资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5个层次在内的龙头企业嫁接金融资本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邢台市威县按照龙头企业、农业金融投资公司、农发行约1∶1∶1的比例筹措资金建设扶贫产业,并得到了全国蛋鸡行业的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建立并规范了标准化操作和技术体系。产业扶贫项目生态园由龙头企业租赁经营,租赁期15 a,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向金融投资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合同期满后,龙头企业按照项目净残值一次性回购所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为了提升更多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龙头企业在威县的扶贫产业生态园内专设了保安、保洁、绿化等低技术要求的爱心岗位;协助乡镇集体创办物流公司和包装厂创造就业岗位,并提供稳定物流、包装订单,组织贫困群众通过劳动创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为28%。此外,威县农业投资金融公司将租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3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贫困人口工作环境较差

实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府对“扶贫小院”进行了统一规划,但是小院内部管理较为松散,工作环境较差。在一个以缝纫环节为主的“脱贫小院”内,布料堆积如山,贫困者在其中工作,一方面没有有效的防暑措施,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3.2 电商产品品牌效应不突出,附加值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电商虽有特色,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平乡县虽为童车生产基地,但是本土品牌发展相对较缓,仅有7个省级名牌产品,电商扶贫带动下的童车产业尚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生产的产品以手工为主,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这两个方面是制约贫困地区电商产品打造品牌的主要因素。

3.3 扶贫管理机构人员不稳定

实地调研结果显示,扶贫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多为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兼职人员,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并且更换频繁,致使最新接手的部门机构管理人员接手工作后,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业务环境和扶贫政策,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4 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基础教育,提升职业技能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就要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提升贫困地区的受教育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补贴力度,完善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贫困地区的师资水平。另外,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个体为出发点,构建新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时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及时避免返贫现象。

4.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

产业扶贫被认为是带动贫困地区有效脱贫的内生发展机制,贫困地区应注重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1)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资本投入。(2)地方政府应优化投资服务平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3)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合理开发自然景观,并与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4.3 改善工作环境,弘扬脱贫光荣

在注重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应当为他们提供更为安全的就业环境与氛围,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1)政府应积极倡导厂商推广订单生产,减少库存货物堆积,为劳动者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2)政府应统一采购、按院落大小分配灭火器材,对劳动者进行消防知识培训。(3)政府应树立“自力更生脱贫”的典型人物,引导尚未脱贫的群众从身边的榜样汲取信心和力量,激发其内生动力。

4.4 强化扶贫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由于扶贫项目种类复杂、数量多样,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监管力量势在必行。(1)进一步完善公开公示制度,公示内容要突出人民群众首要关心的项目金额和贫困人群名单,公示范围要覆盖村务公告栏、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工具。(2)发挥审计在资金监管中的作用,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潜在风险。(3)各级政府及相关人员应重视扶贫监管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工作新格局。

致谢:感谢河北省财政厅、邢台市平乡县财政局和邢台市威县财政局在调研工作中提供帮助与支持。

猜你喜欢

邢台市内生小院
“喷火龙”妈妈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邢台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项目获批
逛公园
幸福小院
学校文化: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以西亭小学和美文化建设为例
小院觅夏凉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方方正正的“小院”
朱乐天历史小说《柴荣大帝》赠送仪式在邢台市档案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