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滆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养护

2019-01-06王晓峰

水产养殖 2019年8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

王晓峰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 常州 213161)

滆湖是苏南太湖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维系着沿湖百万大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沿湖各级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环境生态得到逐步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滆湖渔业资源养护的好坏,决定着滆湖渔业生态修复的成败。

1 滆湖概况

1.1 地理水文

滆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中型湖泊,地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和无锡市宜兴市两市(区),湖泊总面积16 400 hm2,南北长22.1 km,东西最宽9 km,平均水深 1.2 m,总蓄水量 1.74×108m3,距太湖约20 km,与太湖相联通。

1.2 渔业资源

滆湖现有主要鱼类26种,为青、草、鲢、鳙、鲤、鲫、鳊、乌鳢、黄颡鱼、鲌类等;甲壳类3种,白虾、青虾和河蟹,主要渔业经济品种包括鲤、鲫、鲢、鳙、鲌类和青虾等。底栖蚌类主要有增殖放流品种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等。沿湖四周和湖湾分布有茂密的芦苇滩地,但大水面区的水草资源已基本消亡。

1.3 环境状况

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滆湖总氮低于地表水三类标准,保持基本稳定;总磷低于地表水三类标准,含量总体下降;氨氮符合地表水二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符合地表水三类标准;石油类、重金属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浮游植物密度有所上升;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浮游动植物指数值都较高。

1.4 渔业生产

2017年10月启动围网清理整治,沿湖各级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省滆湖渔管办协调配合,到今年4月,滆湖1 520 hm2围网已全部拆除。同时,在整治过程中,滆湖武进区范围内的捕捞也已全部退出,目前,仅剩宜兴范围内的62张捕捞证从事生产,渔业生产已所占极小。

2 养护现状

2.1 封湖禁渔

严格执行《江苏省滆湖封湖禁渔管理规定》,禁渔期为每年的1月1日零时至8月31日二十四时。《规定》于封湖禁渔时发放到每户捕捞户,张贴到各渔业村、水产交易市场等,向辖区渔民群众广泛宣传禁渔期、禁渔区、禁捕工具和作业类型等。滆湖两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常年禁渔区。

2.2 保护区建设

滆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简称中心保护区)位于东岸太平港至湖心水域,面积2 760 hm2。2014年建成保护区生态观测站(兼渔政三大队执法基地),面积180 m2,配备红外线夜视仪等,执法装备完备。

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简称鲌类保护区)位于沿江高速滆湖大桥以北全部水域,面积1 496 hm2。2016年11月建成保护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了22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

2.3 增殖放流

由于滆湖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为此,近10年来,滆湖增殖放流坚持以有利于改善水质的鲢鳙为主,兼顾底栖蚌类等。2015年以来,增殖放流苗种全部经政府招标采购,由地方公证处作现场放流公证,并出具公证书。

2.4 执法管理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滆湖渔政监督支队)是滆湖渔业的主管部门。下辖三个渔政大队,实行辖区管理。近年来,与地方公检法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强化“两法”衔接,从重从快严厉打击重大渔业违章案件。2018年移送涉嫌刑事案件32起,共计87人。

3 主要问题

3.1 环境压力依然大

近10年来,在沿湖各级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退围退养,实行综合治理,滆湖水质状况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湖泊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滆湖总氮、总磷指标值依然较高。

3.2 资源恢复进程慢

由于环境生态的变化,随着大水面区的水草消亡,鱼虾类失去了自然繁殖的依托条件,导致鱼类种群结构严重破坏,定居型的鲤、鲫、乌鳢、黄颡鱼、青虾等资源量严重萎缩且个体小型化,螺蛳资源也急剧下降,水草等渔业资源恢复难度大、进程慢。

3.3 执法管理难度大

滆湖网围已全部拆除,绝大部分捕捞也已转产上岸,这些渔民无一技之长,受利益驱使仍有部分渔民入湖偷捕。同时随着沿湖周边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入湖偷捕现象也逐渐增多,给执法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4 对策建议

4.1 优化资源增殖

适当增加冬片鱼种投放量,缩减夏花投放量。由于夏花对环境适应能力弱、体型小加之湖区凶猛鱼类摄食等,致使其成活率较低。同时,宜在湖湾水域先进行半年的暂养驯化,到年底长成鱼种,再起捕投放,效果将更理想。同时,努力创新放流形式,社会多元参与,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增强“以渔控藻”和“以渔净水”功效,以更大的力度、更新的举措,推动渔业资源和水环境的不断改善。

前几年连续开展蚌类的人工增殖,尤其是褶纹冠蚌,其长势快、个体大,且能自然繁殖,经种群扩大,对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目前,滆湖螺蛳资源严重匮乏,同样螺蛳亦能自然繁殖,也能促进水域环境改善,宜组织开展螺蛳的人工增殖,以恢复其资源量。

鲤、鲫、乌鳢等资源量下降,一方面是以往捕捞强度大造成,另一方面是其为产粘性卵,很大程度上是失去了粘附的水草资源而造成。在争取专项的支持下,可先行在湖湾等浅水区域建设一定规模的人工鱼巢,为定居型鱼类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其自然繁殖、种群扩大。

4.2 切实强化管理

沿江高速滆湖大桥以北的鲌类保护区已实现高清视频信息化管理,实践中成效明显。目前,随着滆湖大桥以南的围网全部拆除后,带来夜间执法管理力度增加,尤其是大雾天气时,船艇难以回港(以前围网是辨别方位的参照物)。当务之急是在东西两岸合理布局并建设港口航标灯,并加载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接入各渔政大队,安全生产和信息化执法管理一举两得,实现全湖信息化管理。

目前湖区执法实行大队辖区管理,优点是长期与辖区渔民接触,人员和社会关系熟,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但不利点也很突出,正是与渔民相熟,带来“好人主义”“人情”执法的问题。同时,围网拆除后,白天的执法任务较轻,夜间的执法任务则更重。对此,各大队仅需明确2名中队长,中队人员则不再固定,值班中队人员临时调配,夜间区域巡查与视频监控针对性出击相结合,同时,由支队部署,不定时开展交叉执法,让偷捕者无机可乘、无处遁形。

4.3 资源合理利用

滆湖东岸有4处大面积的湖湾,资源丰富,芦苇丰茂,自然环境良好;西岸有南、北2个避风港,尤其是北部的避风港面积超过47 hm2,规模大,设施全。在政府的主导下,可以选择适宜的湖湾和避风港,规划建设生态渔业休闲区,统一环保标准,发展特色渔家乐、水产品交易和加工区,打响滆湖“清水鱼虾”品牌,发展振兴渔业渔村。

目前滆湖渔业生产已基本退出,捕捞量极小,而鲢鳙等放流规模并未减弱,天然的鲌类种群也较大,长此以往,将带来鲢鳙和鲌类存湖量继续扩大,个体规格越来越大,生产力却越来越弱。如不予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既是资源的浪费,也将带来鱼类种群结构的不平衡。就此,在资源量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年可捕量和最小规格,企业化和股份制运作,部分收益反哺资源增殖及相关保护区建设,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