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9-01-06李世梅
李世梅
(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公主岭 136104)
1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1 水稻纹枯病防治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瘟,发生普遍,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病害发生时,先是叶鞘处产生暗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椭圆状,最终变成云纹状,从下至上蔓延至叶鞘上部。叶鞘染病致使上部叶片枯黄。在水稻干燥时,纹枯病病斑中央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水稻潮湿时,病斑长有许多白色丝状菌体,慢慢形成白色绒球状,最后逐渐呈现暗褐色菌核,也可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纹枯病若不及时治理,严重时引起植株倒伏,腐烂致死。
纹枯病防治: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好的品种能够阻挡病原体;及时清除病源。水稻插秧前及时捞出水面上漂浮的菌核,减少菌源数;水稻纹枯病前期发病缓慢,后期发病迅速,需加以化学防治。常规用药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乳油、已唑醇悬浮剂、井岗霉素粉剂等农药兑水喷雾,每次施药必须连续使用2次,第1次施药后隔7天左右再施第2次药,这样效果较好。
1.2 水稻稻瘟病防治
稻瘟病几乎席卷所有稻区,稻瘟病从苗期到收获期都有可能感染、爆发。稻瘟病发病部位不局限,从叶片到茎秆再到穗部,都有可能感染,所以,稻瘟病的预防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稻瘟病很容易辨别,前期产生褐色病斑,形状椭圆或者无规则,随着水稻的生长,水稻的穗一半白一半绿,甚至整个稻株会枯死,发黄的稻株叶子呈烧焦状,产量极低。
稻瘟病防治: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晒种,将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杀灭。0.01%天丰素乳油5毫升加70%红日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10公斤,浸种5公斤,充分搅匀后浸种48小时,捞出进行保湿催芽;选用抗病、高产水稻品种,合理施肥、灌溉,氮、磷、钾配合使用;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喷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喷施第二次药。每亩稻田喷药液60~70公斤即可。药剂使用:75%的三环唑250克,70%的甲基托布津100克,稻瘟肽150克,40%的稻瘟净150~200克,40%的异稻瘟净125~150克。不同药剂要交替施用。
1.3 水稻恶苗病防治
恶苗病又称白秆病、徒长病,整个水稻生长期都可能感染,感染恶苗病后的稻苗呈淡绿色,比健苗高,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很多病苗在水稻移栽前就会死亡,枯死的稻苗上有白色霉状物。
恶苗病防治:对于恶苗病来说,防治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水稻种子。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厘米,避免直射光;2%福尔马林浸闷种3小时,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50公斤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2 水稻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2.1 稻蓟马的防治
稻蓟马体型较小,且成虫带翅,爬行速度较快,虫身黑褐色。成虫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叶尖两侧向内卷折,叶片扭曲,叶鞘无法延展,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卷缩,枯叶致死。
稻蓟马防治:主要侧重于幼虫时期的排查,每亩可使用Bt乳油100克加杀虫单30克或杀虫单50克加三唑磷75克,以Bt乳油加杀虫单的效果最好。同时,要注意在喷洒农药过后及时施肥,补充水稻所需营养成分,促进稻苗生长。
2.2 稻苞虫的防治
稻包虫又称卷叶虫,发生频率并不高,但是危害性大。稻包虫包括直纹稻包虫、隐纹稻包虫等,其中直纹稻包虫较为常见。稻包虫成虫白天出没,下午最为活跃,以花蜜为食,且雌虫产卵日均120颗,产于稻叶背部,危害极大。
稻包虫防治:稻包虫幼虫时期可用1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者80%杀虫单剂50克兑65公斤水进行喷雾,并且用药时注意使用细雾以提高药液在水稻株秆上的附着率,喷药时间在早晚两个时间段。
2.3 稻飞虱的防治
稻飞虱属于爆发性虫害,是一种刺吸式害虫,靠吸食水稻汁液为生,甚至在一株稻苗上生出很多稻飞虱,从而导致叶片发黄干枯,甚至死亡;另一方面,稻飞虱会传播条纹叶枯病,不仅稻飞虱危害水稻,病害也使得水稻致病,双重感染,部分稻苗枯死,使水稻减产。
稻飞虱防治:每亩水稻可以使用30%扑虱灵剂60克或15%毗虫琳40克兑70公斤水,如若爆发虫卵,可在未生长为成虫时喷洒;当成虫较多时,需要5%叶蝉散乳剂15克兑60公斤水进行喷洒。同时需要注意,进行药剂喷洒时,要控制田水层,会使防治效果更加明显。
3 结语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受自然界的影响,容易爆发病虫害,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通过本文对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介绍,希望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防治,使用先进的、有效的防治技术,同时控制稻苗的副作用,通过全方位管理,提高水稻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