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研究

2019-01-05向延平陈友莲

商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短板贫困地区供给

向延平,陈友莲

(1.湖南女子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女子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可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端”着手,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实现目标,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对象,优化配置资源供给要素,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提高供给要素生产率,满足人们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重在协调“调整结构”、“补齐短板”和“提升质量”等环节。供给侧改革首要一环是“调整结构”,目的在于矫正供给需求结构和资源要素错误或不合理配置,实现资源要素最优组合和资源最优配置,寻求供给和需求均衡。“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重要一环,旨在补足供给短板,让“木桶”容量最大化,扩大供给,避免因“木桶”存在短板供给而存在不足。“提质量”则是供给侧改革不可或缺一环,目的在于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见图1。

图1 供给侧改革内容

2.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中要求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含贫困区域、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扶贫方式(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精准符合实情和扶贫精准管理(含扶贫对象、扶贫资源),实现提高精准扶贫绩效,重点在于解决对谁精准扶贫、如何精准扶贫、谁执行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绩效怎样等问题。

图2 精准扶贫内容

二、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耦合性分析

精准扶贫重在“扶”与“贫”,“扶”是“供给”方,“贫”是“需求”方。“供给”体现在通过供给侧改革调整和改善扶贫资源要素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指导精准扶贫工作,从而促进贫困对象真脱贫和脱真贫。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供给结构,最优配置劳力、土地、资本、制度等资源要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影响长期经济发展。需求侧改革重点集中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在内的三驾马车,影响短期经济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构成对应关系,我们研究重点是“供给侧”,供给侧改革集中在生产要素(含劳力、土地、资本、制度)等主线上推进,见图3。

图3 精准扶贫与供给侧改革的耦合

在供求视角下,“扶”则体现扶贫行为和扶贫供给,“贫”体现着贫困对象有效需求,“脱贫”是贫困对象终极需求,“扶”与“贫”的“供”与“需”博弈倒逼需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中“供”和“需”正是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耦合之处。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从精准扶贫入手,优化扶贫供给结构和配置资源结构,增强扶贫有效供给和调整扶贫资源供给比例,补齐扶贫供给短板,将有限扶贫资源精准投向真正贫困之处,好钢用在刀刃上,有力解决扶贫供需失衡、不匹配、错位、制度缺陷等问题,有效衔接供给和需求要素,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高精准扶贫效率,促进精准扶贫健康开展和有序推进,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升级为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的“造血式”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开展精准扶贫,增加或调整扶贫有效供给和高端供给是提升扶贫质量和效率、实现精准扶贫有力抓手和最佳切入点。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开展精准扶贫旨在挑战和创新传统扶贫,精准考察和满足扶贫对象需求,求解扶贫对象需求“最大公约数”,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解决精准扶贫痛点和难点,提升扶贫效率和质量,增强供给侧结构对扶贫对象需求动态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专注扶贫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扶贫从漫灌到滴灌转变。精准扶贫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扶贫对象需求和矫正资源不合理配置,也要高效促进扶贫供给侧改革和有效扩大扶贫供给。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关系密切。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增加扶贫供给量,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发力点和新动力。总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供给侧改革为发力点,赢得脱贫攻坚战。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基于“调整结构、补齐短板、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改革,以精准扶贫为核心,“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目标层、战略层和路径层提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优化路径,对接扶贫资源供需,确保贫困地区精准脱贫,见图4。

图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路径

1.精准扶贫投入路径

扶贫资金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重要“瓶颈”和突出“短板”,表现为扶贫资金紧缺,需增加扶贫资金数量和供给总量,将扶贫精准投向真正贫困对象。①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资金供给(含转移支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扶贫资金供给作用,优化扶贫资金供给结构,提高扶贫资金效率,扩大扶贫资金供给规模,完善扶贫资金增长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向,实施精准扶贫。②整合扶贫资金,在政府扶贫资金引导下充分发挥政府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扶贫,鼓励和支持民企、社团、个人参与精准扶贫,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打好扶贫资金筹资融资和使用资金“组合拳”,有效对接社会资源,全社会和全员参与精准扶贫。③增加扶贫供给总量,改善贫困对象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在精准扶贫指导下,真正落实好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地提供扶贫供给和精准帮扶,实现供需平衡,弥补供给不足,增加扶贫有效供给,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扶在贫根上和贫点上。

2.精准扶贫管理路径

创新供给侧改革管理机制,破除精准扶贫要素优化配置障碍,加强扶贫制度管理,完善扶贫法律保障和配套措施,规范和监管精准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规范化和持续性,为精准扶贫提供有效管理保障。①明确“供给侧”管理方向。脱贫攻坚重点强调贫困对象精准脱贫,“供给侧”管理以改善民生条件为主补齐补好“短板”,精准扶贫做到办最急需办的事和扶最需扶的贫,为精准扶贫开展指明方向。②扼守“供给侧”管理口子。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前提下,让有限扶贫资源发挥无限脱贫作用,实现脱真贫和真脱贫。③抓住“供给侧”管理重点。“供给侧”管理重点放在“投入侧”,忽略“产出侧”,提高精准扶贫绩效。④查处扶贫领域腐败。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雁过拔毛、扶贫贪腐现象屡见不鲜和屡禁不止,加强阳光化管理扶贫资金,做到扶贫资金“零漏出”,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动奶酪”贪腐行为,改善扶贫生态。

3.精准扶贫保障路径

精确掌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政策制度、劳力结构、经济发展能力等实情,精准填平补齐扶贫供给资源,改变扶贫资源规模偏小、资源总量偏少、资源质量偏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病态。通过改革精准扶贫制度、完善扶贫机构、培养贫困人才、提高脱贫能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精准扶贫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地区供给侧效率和质量,保障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脱贫,助力精准扶贫。

4.精准扶贫创新路径

实施精准扶贫要以提高扶贫效率和扶贫质量为着力点,创新精准扶贫,“外生”与“内生”、“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①创新扶贫思维方式,创新贫困地区发展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精准扶贫增添新动力,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脱贫奔康产业,因户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②创新扶贫领导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拿在手上、落在行动上,齐抓共管。③创新和改变扶贫组织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必然提高扶贫精准度,精准瞄准,精准施策,提升精准扶贫质量,使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④激发扶贫首创精神,用“供给侧”理念激发贫困对象首创精神,培育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贫困对象“心动”和“行动”推进脱贫攻坚,依靠自我发展拔“穷根”和摘“穷帽”。

5.精准扶贫模式路径

以贫困对象需求为导向,把供给侧改革作为精准扶贫模式重要创新方向。①设施扶贫。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难题,助力扶贫。②教医扶贫。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和医疗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贫困对象教育素质和健康水平。③就业扶贫。加大贫困地区就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提升贫困对象职业技能,建立“就业帮扶”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支持贫困对象创新创业。④生态扶贫。针对生境恶劣的贫困居民,因地制宜实行生态移民或开展生态扶贫。⑤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鼓励农民将土地使用权以参股形式转让给专业户或经济组织,“农民”变“股民”,“土地使用权”变“股权”,增加农民收益。

四、供给侧改革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的“加减乘除”

立足供给侧改革,做好精准扶贫“加减乘除”,提高精准扶贫效率,见图5。

图5 供给侧改革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的“加减乘除”

1.做好加法,补足扶贫短板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加法”是指补足补齐补好扶贫短板,改善贫困对象民生条件,满足贫困对象民生需求,增加贫困对象收入。①补人才短板,包括配齐配足基层干部、提高贫困对象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②补公共设施短板,包括完善贫困地区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规划贫困地区交通线路和重视贫困地区乡村公路建设等,实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全覆盖。③补资金短板,包括增加扶贫资金和扶贫资源精准投入。④补产业短板,包括延长产业链条、创新产品产销,发展新兴产业。⑤补社会扶贫短板,建立包括传统媒体(含报纸、电视和广播)和新媒体(互联网)在内的扶贫非官方通道,推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资讯,增进社会了解贫困对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活动,集聚社会力量快速高效催化精准扶贫。

2.合理减法,减负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减法”是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理清理顺扶贫供需关系,增加有效供给和高端供给。①权力结构,下放扶贫项目审批权和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权,简政放权,推行“四到县”(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制度,坚决杜绝和消除省级层面“截权”和县级层面“争项目”“争资金”等乱象,改善和理顺扶贫权力结构。②土地结构,推进土地流转,落实土地三权分制,推进贫困地区适度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③产品结构,减少滞销产品,建设名优特产品,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特色产品满足市场消费者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3.巧做乘法,倍增扶贫效应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的“乘法”强调创新理念,培育“乘数因子”,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创新供给侧改革,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困境。①发展智能产业,将互联网、物联网、云数据技术与贫困地区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产业链环节融合,实时收集产业信息,全程监控产品产供销,高效利用产业资源,满足产品高质量需求,建设现代产业。②促进“e+产业”深度融合,以贫困地区特色产品为依托,建立特色产品线上电商平台,开辟贫困地区产品网上交易专区,打造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地方馆,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模式由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拓展产品营销渠道,激活贫困地区产品活力,破解其难买难卖难题。③推广“e+金融”模式,推动贫困地区“e +金融”,满足贫困对象涉农信贷需求,推行小额信贷融资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支持。

4.做足除法,创新扶贫体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的“除法”是除旧革新,也就是破除传统扶贫思维观念、方式模式和阻碍障碍,破除阻碍贫困地区发展制度藩篱、体制机制。①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奖惩分明。首先,强化执纪问责机制,紧盯扶贫重点县和乡镇,追踪扶贫资金流向,净化扶贫领域政治生态,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其次,加强社会监管机制,建立县乡村级扶贫资金财务公开制度,让人民来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再次,成立专门审查机构审核扶贫资金去向和成效,建立健全扶贫奖惩机制。②改革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农民变市民。深化贫困地区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改制改革,促进农民向市民化转变,鼓励农民城镇常住,推进城镇化建设,开展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③明确扶贫领导责任清单,健全脱贫成效评价机制。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以贫困地区民生改善指标为重点考核,引导贫困地区领导工作重心放在扶贫上,加强脱贫成效评估,让国家扶贫政策真正发挥脱贫作用。

猜你喜欢

短板贫困地区供给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