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尿量、心功能、炎症指标的影响
2019-01-05熊三军马江伟乔增勇
熊三军,马江伟,乔增勇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上海201400);2.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上海201400)
心力衰竭为各种疾病导致的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为内科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和进行性发作均会加重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收缩力,造成组织器官灌溉不足、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肺淤血等,严重危急患者生命[1]。及时有效治疗是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当前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扩血管、利尿、强心以及对症治疗等,但治疗效果欠理想。重组人脑利钠肽为模拟内源性脑钠肽作用人工合成的一种多肽,具有扩血管、排水、利钠、抗纤维化、阻滞神经内分泌以及延缓心脏重塑进展等多种作用[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尿量、心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②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4]心功能分级Ⅲ~Ⅳ级;③年龄42~78岁;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③缩窄性心包炎,肥厚或限制心肌病,有明显瓣膜狭窄疾病患者;④精神障碍难以配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5.41±5.88)岁,NYHA分级Ⅲ级23例、Ⅳ级20例,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缺血性心脏病16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对照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6.29±6.10)岁,NYHA分级Ⅲ级22例、Ⅳ级21例,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缺血性心脏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利尿、吸氧、洋地黄、儿茶酚胺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低盐饮食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硝普钠(国药准字H20052144)初始剂量为10 μg/min静脉泵入,根据患者反应情况每5 min增加10 μg,直至达到临床效应;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规格:0.5 mg/支)1.5 μg/kg负荷量静脉推注后再给予每分钟0.0075~0.01000 μg/kg持续静脉泵入。两组均连续用药48~72 h后评价疗效。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记录患者平均24 h尿量,采用Philips Sonos超声心动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7 d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和每搏输出量(SV);治疗前及治疗7 d,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以15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分离保留上层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血清白介素-6)水平,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4 疗效评价[5]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YHA分级较治疗前至少降低2级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NYHA分级降低1级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NYHA分级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结 果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LVESD、NT-pro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LVEDD、CI和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24 h尿量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24 h尿量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24h尿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严重阶段。模拟内源性脑钠肽为心室肌细胞在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分泌的一种体液因子,除在心脏有表达外,在脑组织、脊髓组织中亦有表达,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其会随着心室壁张力增加而变化,与心室功能和状态密切相关[6]。模拟内源性脑钠肽具有扩血管、排水以及利钠等多种生理效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产生拮抗作用;可选择性扩张冠脉循环和肺循环血管床;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和静脉,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对缺血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和缺血的能力;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增值和抗心肌纤维化,从而起到延缓心脏重构的效果;此外,还可发挥利尿、利钠之效[7]。模拟内源性脑钠肽水平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中将其作为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虽然血清中的模拟内源性脑钠肽水平代偿性升高,但任然无法对抗体内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模拟内源性脑钠肽的生理效应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明显减弱[8]。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具有模拟内源性脑钠肽活性的一种人工合成肽,为非洋地黄类抗心力衰竭药物,主要由32个氨基酸组成,是当前唯一获准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药物。硝普钠为治疗高血压急诊及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为亚硝基铁氰化钠二水合物,可直接作用于动静脉血管床的强扩张剂。本研究中,将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49%、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3%、67.44%,这与既往研究[9]相符,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均可发挥利尿作用,但重组人脑利钠肽利尿效果更好。
NT-proBNP是模拟内源性脑钠肽激素原分裂后的无活性的N末端片段,相较于模拟内源性脑钠肽而言,半衰期更长,稳定性更好,可充分反映模拟内源性脑钠肽通路激活[10]。研究发现,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和患者心衰程度呈正相关[11],本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LVESD、NT-pro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心力衰竭患者以左右心室功能不全和神经体液改变为主要特征,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LVES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这与孙颖、郝艳丽等[12]研究相符,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多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在心力衰竭病理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早期,多伴有炎症发生,当心肌细胞受损后,其坏死、重塑和氧化反应均会加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13]。hs-CRP为急性相蛋白,当机体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后数小时CRP急剧升高,随着和病变消退、结构、组织和功能恢复下降到正常水平。IL-6为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缠身的淋巴因子,其表达水平是机体炎症反应较为敏感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显著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这也可能是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确切,促排尿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下调炎症因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