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后血清VEGF、Ang-1、HPA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9-01-05杨生琴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创脑出血量表

杨生琴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西宁 810000)

脑出血是脑中风中的一类疾病,该病主要指由于非外伤引发的脑实质中的血管出现破裂而引发的出血症状,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脑血管瘤、脑动脉硬化等,当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时,常诱发脑出血的发生,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统计学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为脑出血[1],而全球原发性脑出血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10~40例,且该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性别差异,脑出血后一个月内病死率为32%~50%,即使患者渡过危险期,在存活患者中也仅有28%~35%的患者存有生活能力[2]。脑出血的最主要发病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能够改变患者的呼吸、心跳等,甚至直接引发患者的死亡,其他致病因素包括气候、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等[3],有学者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出血发病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提示老年人患病率远较中青年人高,且老年人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多见,预后差[4]。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显现,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脑出血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其中内科治疗包括休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效果较为保守,外科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脑内血肿,降低血块对脑组织的压迫,以达到恢复神经功能、减轻脑部功能损伤的效果。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手术形式,该术将微创技术与开颅手术相结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脑外科中应用较多,本文研究了脑出血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1,Ang-1)及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henylalaninemia,HPA)水平与其病情存在一定关联,能够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并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3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5.1±2.6)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4.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实验组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脑出血;②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手术成功;③研究对象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后期检查;④研究对象对本次调研过程、原理、方法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等;②外伤引发脑出血者;③合并精神疾患者;④术前出现严重外伤者。

2 治疗方法 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于体检次日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5 ml,而后使用离心机离心,取血清置于-70℃条件下保存待检,最后30例研究对象血样采集完毕后统一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其进行血清VEGF)、Ang-1、HPA水平的测量,使用试剂盒为上海酶联生物制造,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采血结束后使用GCS、Berg及NIHSS量表对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测定,并做好记录。

实验组患者于术后24 h、48 h、5 d和10 d时采取空腹静脉血5 ml,按照对照组方式进行处理后使用ELISA盒进行血清VEGF、Ang-1、HPA水平测定,同时采血后使用GCS、Berg及NIHSS量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测定,做好记录。

3 评价指标及标准

3.1 GCS量表:GCS量表是昏迷指数的简写,现阶段临床广泛应用于对出现意识变化患者预后的评估,该量表通过将患者昏迷状态进行量化来对患者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消除了因表达差异造成的理解失误,该量表共分为最佳运动反映、发声反应和睁开眼睛三大指标,最高分为15分,得分越高提示其预后越好[5]。

3.2 Berg量表:Berg量表为能够对患者平衡协调能力进行测定的量表,该量表于1989年被学者Berg研制,共分为14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制,最高分为56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平衡能力恢复越好[6]。

3.3 NIHSS量表:NIHSS量表是由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得量表,该量表经过多项临床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包含11项,最高分42分,得分越高代表中分情况越严重,0-1分为正常,2-4分为神经功能轻微受损,5-15分为出现中度损伤,16-20分为中重度损伤,20分以上为重度损伤[7]。

结 果

1 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比较 经测量对比,实验组患者血清因子VEGF、Ang-1、H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VEGF、Ang-1、HPA血清因子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直至10d时,水平仍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GCS、Berg和NIHSS量表得分对比 经测量对比,实验组患者GCS、Berg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CS、Berg量表得分水平随时间推移而升高,但直至10 d时,水平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量表得分最初测试时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其得分逐渐下降,但最后仍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 实验组患者血清因子与功能量表得分相关性分析 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VEGF、Ang-1、HPA水平与患者GCS、Berg量表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75/-0.543/-0.478,P<0.05),与患者的NIHSS量表得分成正相关(rs=0.634/0.323/0.614,P<0.05),提示上诉三项血清因子与患者的神经、机体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对术后患者机体状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表1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P<0.05

表2 两组功能量表得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P<0.05

讨 论

脑出血是现阶段脑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多为由于高血压引发脑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脑实质,引发血肿压迫正常脑组织,进而使机体出现各种神经、机体功能等方面障碍的一类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危急、预后差等特点,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是近些年新兴的颅脑手术,该术将微创手术与脑科手术相结合,通过微小创口既可对颅脑内部血管瘤、血肿等进行清理切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术后效果评价及预测一直是困扰医学工作者的难点,如何寻找一种指标可以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测定,以及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推测成为该术研究重点。

血清VEGF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一类具有刺激血管形成、加快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血清因子,该物质在各类应激反应下均可能出现高表达状态,如脑缺氧、缺氧、血肿形成等,学者Hao[8]的研究指出,VEGF具有如下几个生理作用:①提高血管通透性,VEGF能够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受体,一方面分解血管中的网状结构增大血管间隙,另一方面通过增加Ca+内流提高血管通透性;②加快新血管形成,VEGF可以通过介导血管肉芽形成来增加新血管的形成过程;③保护神经细胞,在脑缺血情况下,VEGF能够特异性的刺激某些细胞的形成,如小胶质细胞,来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功效;④促进内皮细胞增殖,VEGF可以特异性的刺激内皮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起到促使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近些年的临床研究指出,VEGF在脑出血患者中存在高表达状态,分析其原因为出血引发的血肿压迫正常血管,导致部分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从而激发脑组织的应激反应,使其大量分泌VEGF保护神经细胞,学者王莹[9]的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血清VEGF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另有学者的动物实验发现,对脑出血大鼠注射VEGF后,其脑出血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脑部新毛细血管大量生成,这些均说明VEGF在评定脑出血患者预后上存在较为重要的意义。

Ang-1是血管生成素中的一类血液因子,其生理作用为维持血管内皮的稳定性,同时加快血管成熟,在促血管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董滨[10]通过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研究发现,Ang-1能够显著缩小因脑缺血引发的梗死面积,分析其机理为该物质加快新血管的形成,积极建立侧枝通路,改善了脑缺血症状;学者胡涛[11]的研究也提示,机体正常情况下,体内Ang-1水平极低,而脑缺血症状会激发促进该血清因子的分泌,该因子能够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通过增加患者血脑屏障作用进而达到改善脑出血症状的目的。

HPA对该物质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方面,多数学者研究发现该血清因子能够加快细胞的分化、增殖及转移,同时具有促新血管形成的作用,在癌症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该物质在脑出血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学者王博的研究指出,HPA能够特异性上调机体内VEGF的表达,同时参与了脑出血后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建立,进而分析其在脑出血患者中会出现高表达状态,同时对预测脑出血发展起到一定作用[12]。

本文作者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对脑出血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患者术后血清因子VEGF、Ang-1和HPA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术后患者上述3中血清因子水平均处于高表达状态,且随着时间推移均出现降低趋势;同时本文作者利用GCS、Berg及NIHSS量表对术后患者神经、生活功能进行了评定,发现随着时间推进,患者术后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而分析发现,血清因子水平与功能量表得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故本文作者推测,上述3种血清因子能够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推测判断,对患者病情的发展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血清因子VEGF、Berg及HPA水平对脑出血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患者预后状态推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该方法简便易行、理论可靠。

猜你喜欢

微创脑出血量表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