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场口蹄疫综合防治措施
2019-01-05张海霞
张海霞
(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63003)
1 牛口蹄疫概述
1.1 口蹄疫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一般情况下,含病毒的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中所含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可保持数周至数月;本病毒对酸碱较为敏感,pH5.5时10min被灭活,pH5.0时1S被灭活,pH9.0以上也能很快灭活。直射阳光60min、煮沸3min可杀死病毒。
1.2 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口蹄疫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破溃的水泡、粪、尿、乳、精液、呼出的气体及处于潜伏期症状不太明显的和临床症状消失的病畜可向外界排除病毒,也是潜在的污染源。口蹄疫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饲养用具、接触过的草料、饲养员、运输工具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人和多种动物对口蹄疫易感,牛最敏感,被称为口蹄疫的指示灯。
1.3 牛口蹄疫临床症状
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约有2~7d的潜伏期,此后体温会升高至40~41℃,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闭口、流涎。随后在口腔及颊部黏膜出现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采食和反刍停止。蹄部柔软皮肤及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水泡,水泡在破裂之后会形成红色烂斑,可能会逐渐愈合形成瘢痕,也可能会发生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蹄壳脱落问题。成年牛病死率较低,仅为1%~3%。但犊牛在感染此病后主要出现心肌炎及出血性肠炎等问题,死亡率较高。
2 牛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疫意识
肉牛养殖是薄竹镇主要的畜牧产业,全镇肉牛存栏9185头,其中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4个,存栏269头。广大农户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动物防疫意识低,加大口蹄疫等疫情发生概率,严重阻碍了当地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联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动物防疫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动物防疫工作。
2.2 加强卫生防疫
在口蹄疫防治过程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严格按照动物卫生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防治制度开展工作,可以彻底将病毒扼伤在摇篮。另一方面,改善牛场环境卫生,及时清扫牛舍,在外出放牧期间,对圈舍进行全方位的紫外消毒。同时,牛场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圈舍的卫生清洁,粪尿应分离处理,粪便集中堆积发酵杀灭致病菌,尿液经管道排至化粪池,定期用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圈舍、堆粪场等作深层次的消毒,达到卫生防疫的目的。
2.3 加强饲养管理
购买或引进种牛时,尽可能地要求卖主提供当地兽医部门出具的口蹄疫检验报告,同时采取隔离饲养,观察15~21d,确定健康后再合群饲养,多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了解相关疫情动态,杜绝从疫区、疫点或距离疫区、疫点3km范围内的辖区购买牛只、畜产品及牧草;外来人进场员参观首先要进行全身消毒,再做好来访记录。
2.4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牛场每年春秋两季应对牛群进行口蹄疫疫苗集中免疫注射,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苗、口蹄疫O型、A型三价灭活苗。母牛产后45d可进行免疫注射,新入栏的牛在入栏15d左右进行首次免疫,在首免后15~21d内用相同疫苗按相同剂量、相同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免疫,可强化免疫效力提高抗体效价,增强牛体免疫力。4~6月龄的犊牛可进行首免,6月后可进行二免。
2.5 建立健全防疫措施
牛场一旦发现有牛患有口蹄疫,立即将其与其他牛隔离,按相关程序上报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其次,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组织防疫员对疫区内的牛群进行一次强制免疫,条件好的牛场可注射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对感染区的牛群进行被动免疫;再次,组织饲养人员每天对牛场进行早晚2次消毒,确保环境清洁,牛舍通风良好,气温适应。饲养员进入生产区工作时,应及时更换防护服,经紫外线消毒15min,在完成工作后,不得将防护服带出牛场,应集中焚烧,对病死牛要严格按无害化处理要求处理。最后,严禁一切外来人员、牛群进入疫区及疫区内的工作人员、牛群、畜产品、交通工具流出疫区,直至疫区内不再出现新增病例或最后发病的病牛痊愈、死亡15d后方可解除疫情封锁。
3 结束语
肉牛养殖是薄竹镇重要的畜牧业产业之一,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养殖方式较为传统,养殖户疫病防疫意识低,加大了口蹄疫等疫情发生的风险。本文结合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牛场口蹄疫防治的综合措施,以期为此后牛场养殖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