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中小规模猪场猪瘟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控

2019-01-05张子佳齐彪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耳病养猪场猪群

张子佳 齐彪

(河北省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63000)

当前中小规模猪场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并且出现混合感染现象。猪瘟和蓝耳病作为生猪重要传染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针对中小规模猪场存在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做好疫病猪瘟、蓝耳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1 发病情况

2018年7月,唐山某县猪场饲养的210 头猪出现异常,其中刚生产的母猪和21 头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无食欲,精神萎靡不振。3d 之后发病母猪死亡,另有7 头仔猪死亡,使用抗病毒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病猪无明显好转,死亡数量仍在不断上升。

2 临床症状

2.1 病猪症状

患病猪体温升高至42℃,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明显减退,部分病猪食欲废绝,存在腹泻现象;仔细观察病猪眼睛可发现眼结膜发红,并存有大量眼屎;鼻腔有液体流出,耳朵、腹泻及四肢部位发黄、发紫。在触摸病猪的淋巴结时病猪会发出哀叫,并且走路不稳,病症严重者无法站立,卧地不起。临产母猪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

2.2 病死猪症

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发现,脾脏表面隆起,并出现出血性梗死灶,扁桃体出现坏死灶。肾脏颜色变淡,并出现明显的血斑,肺脏也同样出现血斑。气管及胸腔等部位存有积液,膀胱及小肠系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肾、脾有明显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取5 头症状较为明显的病猪的血、脑、肺、淋巴结、脾等病料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最终确诊由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导致猪群发病[1]。

4 防控措施

4.1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是防控猪瘟、蓝耳病等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中小规模养殖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合理选择有效疫苗,可有效降低猪场疫病发生风险,特别是应注意加强春秋季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升群体免疫抗体水平,定期开展免疫效果评估,针对存在的免疫薄弱环节,完善免疫方案,确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

4.2 加强引种检疫

部分养殖场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往往需要进行引种。在引种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做好检疫工作,可以采集引种猪血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同时需要做好隔离观察工作,确保无问题后再进行混群饲养,防止因引种出现疫病传播流行。

4.3 坚持自繁自养

鼓励中小规模养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生产模式,有效保护猪场群体,避免因引进猪只造成疫病随之流行,保证猪场群体健康稳定[2]。

4.4 加强饲养管理

中小规模养猪场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猪舍环境干净卫生,定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地面、食槽、车辆必须要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细菌及病毒。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光照正常,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确保猪群健康生长。除此之外,针对易患病仔猪、母猪必须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及时接种免疫疫苗,充分结合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喂食相应营养物质,满足猪群生长营养需求,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4.5 严格处置传染源

对猪瘟、蓝耳病病死猪及其排泄物采取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舍环境、用具物品及鼠蝇等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流行[3]。

当前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现阶段,中小规模猪场生猪呈现出猪瘟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发病趋势,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降低发病概率,养猪场积极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通过接种疫苗、加强检验、自繁自养、加强饲管理等方式,在降低发病概率的同时确保中小规模养殖场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耳病养猪场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