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2019-01-05赵文明
赵文明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附城镇畜牧兽医站 731500)
胃肠炎主要是牛只胃肠黏膜及其黏膜下层发生了炎症反应而引发的疾病,临床生产中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生产中感染胃肠炎的病牛症状比较轻的可见机体逐渐的消瘦,如果是奶牛发生感染会直接削弱其产奶机能,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此时如果饲养者没有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病牛病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恶化,机体衰竭无力,通常以死亡告终,直接给饲养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不到位
牛只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采食霉败、冰冻的饲料,或者是误食有毒植物及喷洒了农药的作物等都会导致胃肠炎,此外,如果牛只经历了长途运输,受到风寒而感冒,或者是摄入的VA不足等情况同样会造成胃肠炎。有的患牛是因为肠道组织受到直接刺激而引发,个别患牛因为长期疲乏状态,降低机体抵抗力后发生胃肠炎。牛只日常采食饲料饲草中有毒素或化学农药等也可引发中毒,从而引起相对严重的胃肠炎症状。
1.2 疾病并发症
牛只发生胃肠炎通常继发于某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中多见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等,有的患牛还会继发消化系统疾病等,直接引起牛只的胃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存在出血性、坏死性的炎症情况。
2 患病表现
病牛在发病最初阶段的饮食减少,随着病情发展到后期会彻底丧失饮食能力。发病初级阶段患牛的表现与急性胃肠卡他的症状相似。最初病牛的体温不会显著升高,但采食能力下降,临床中表现出明显的消化问题,而且精神状态比较差,此时患牛贪食,有的患牛饮水量下降,而且口腔有臭味散发,口腔黏膜呈现干燥的状态,目测病牛的黄色舌苔严重,患牛便秘,并且在其排泄的粪球上可见有黏液混杂,疾病发展到后期,病牛会出现腹泻症状且带血粪便的颜色呈灰黑,而且有黏液或假膜存在,伴随恶臭气味散发。肠音在疾病发生的最初比较弱,出现腹泻症状之后肠音增强,伴随轻度的腹痛表现,腹围紧缩,患牛通常呈卧地姿势。随着病程不断延长,病牛反刍消失,出现磨牙情况,而且完全丧失采食能力。最急性的胃肠炎患牛发病的24h 内会发生突然死亡,通常不会表现出腹泻症状,但存在严重的自体中毒情况。
3 治疗方法
实际生产中针对牛只胃肠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理牛只胃肠道,在保护其胃黏膜的同时避免胃肠道内容物出现腐败发酵的情况,这时还要注意避免牛只发生脱水情况,并且及时解除中毒症状,以提高病牛免疫力。第一,实践生产中可以采用500ml 植物油或鱼石脂、液状石蜡油等通过灌服的方式给病牛使用。也可以将50ml 的酒精与1000ml 水混合均匀后通过灌服的方式给病牛使用。第二,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给病牛使用,以发挥良好的抑菌消炎效果。通常选用30g 磺胺脒和30g 碳酸氢钠加入600ml 的水给患牛灌服,一般每天灌服3 次即可。如果病牛伴随有便血情况,还可以采用酚磺乙胺给病牛肌肉注射,一般每次用 3 支,每天用 2 次。第三,给患牛及时采取补液措施,一般采用复方氯化钠或生理盐水,配合6%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进行补充。一般如果在肉牛没有出现腹泻症状或刚刚表现腹泻的时候进行补液的效果最佳。最后,解除酸中毒一般选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500ml 和10%安钠咖20ml,以及10%糖盐水2000ml,均匀混合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病牛使用能有效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4 预防措施
4.1 均衡营养
牛只的日常饲养生产中应尽量保证合理的供应精料量,通常选用粗纤维饲料,如秸秆、野草、牧草与精料等进行适宜的配比后,每天给牛只供应3 次,但要保证定时定量地提供。如果患牛是处于短期育肥的肉牛,每天可以相应增加1~2 次的喂料,但要保证每次喂料间隔在3h 以上,以保证牛只有充分的休息和消化时间。但建议在生产中不要给牛饲喂过饱,通常保证在8~9 成比较适宜。
4.2 重视管理
日常生产中应时刻预防牛发生前胃疾病,临床生产中保证严密地对牛的活动情况加以监视,否则容易因误食异物而发生积食与胀肚的不良症状。饲养场内存在发霉、变质草料,不能供应给牛只,否则容易引发前胃疾病,个别牛只会发生食源性中毒情况。
4.3 营造良好环境
最初在建造牛场时应进行科学选址,进行相对合理的布局。同时要给规模化牛只饲养场配备运动场地,以给牛群提供充足的运动场所。此外,还要做好日常生产工作中的清洁消毒处理,尽可能控制好饲养场内病原体的量。还应根据饲养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饲养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