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延长锦鲤繁殖季的探讨
2019-01-05臧国莲王立辉王顺廷贾清河
臧国莲 王立辉 王顺廷 贾清河 冯 森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锦鲤的品质及观赏价值由不同的色彩、图案和鳞片来区分。针对传统技术方法进行的锦鲤苗种繁育品质差、产量低、繁殖季节单一集中等缺陷,高唐县盛和锦鲤总场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生产实际操作经验,大胆创新探索延长锦鲤繁殖季,提高产量并实现持续供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延长锦鲤繁殖季的必要性
1.中国锦鲤看北方,北方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看高唐。高唐县作为“中国锦鲤第一县”有义务有责任培育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锦鲤,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2.锦鲤风靡全世界,绝大部分高价值、高品位锦鲤出自日本,然而日本的国土及淡水资源远远不如我们优越。何况日本锦鲤的祖先就在中国。所以,作为从事中国自家产锦鲤场的社会责任,务必需要加快技术创新,为国争光。
3.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要求的越来越高,健康持续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加之基础建设和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把产量、质量提高是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4.每年传统繁殖季节的3-7月份,而这个阶段锦鲤供应恰恰全国性严重缺货。
二、传统锦鲤繁殖季的突出问题
1.锦鲤水花繁育时间局限性(传统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
2.锦鲤水花成活率受温度影响较大(以23~25℃最为理想)。
3.锦鲤水花出品率不可控,不像食用鱼不需要淘汰(在当岁幼鱼期就要经过一二三四次选别)。
三、锦鲤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我国锦鲤产业发展近40年的历史,让热爱锦鲤的人们从数量需求越来越大开始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转变,锦鲤业内攻克的主要问题是观赏鱼消费标准日益提升与目前锦鲤生产严重不平衡不充分相矛盾的问题。
2.随着“金山银山”理论的广泛深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渔业养殖环境的管控势必越来越严。
3.锦鲤养殖基础建设和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不会不断地扩大基础。
4.渔业行业作为特殊的行业,需要特殊的人才。而目前,专业人才资源极度短缺,仅有的专业毕业生多数走入科研单位或者海洋渔业,能够从事观赏鱼特别是锦鲤研究和生产的可谓凤毛麟角。
5.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有效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是充分利用现有宝贵资源的大势所趋。
四、延长锦鲤繁殖季的技术要点
1.传统繁殖季节的要点回顾。传统的第一次生产一般是集中在4月下旬开始,水温在20~23℃之间,较为理想。而现实中我们在4月中旬就开始进行了,这时候的水温一般在10~13℃,水温偏低。我们在实践中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了浮游植物和动物(轮虫)繁殖较慢(轮虫为水花的主要食物)问题。决定和影响幼鱼成活率最关键的因素是下塘时水体中天然活饵的品种及密度,活饵的品种得当,密度大、峰值长,是我们培养和控制的主要目的。首先,直接在育苗池中使用灵芝皂苷及小球藻菌,丰富水体氨基酸、多肽等含量,促使藻类高峰生长,3~4天轮虫出现高峰,继而逐天补充活菌,控制并稳定轮虫峰值可达22天。这一有效措施既解决了幼苗开口所需的适口饵料,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增强了苗种体质,又有利改进提升锦鲤的色泽。第二个解决了受精卵孵化率的问题,创新采取“无水挂卵孵化技术”使孵化成活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15%~20%以上。亲鱼在人工授精区完成受精后,将受精卵置入恒温沸腾池内后放入挂卵架使鱼卵均匀地附着在挂卵架上,附着完的鱼卵挂卵架放置在无水挂卵仓设备里,开启仓体内湿度及温度控制设备,4~5天内鱼卵在空气中孵化,出苗后进入仔鱼槽并在槽内完成收集程序。
2.传统繁殖季节的水温控制技术。从受精卵到幼苗出膜,整个阶段需要近100℃积温。第一次生产,开春积温偏低,受精卵出膜时间就要延长,锦鲤幼苗体质较弱。我们在生产中提前准备好单独的产卵温室,将温度跳到最佳,有效控制受精卵出膜时间(正常3~4天完成),效果非常理想。第二次生产,基本集中在五月份,是传统生产最理想的阶段。
3.延长繁殖季节的技术路线
(1)第三次生产在六月份,传统生产已经结束。这个季节面临水温偏高(受精卵出壳过早)、雌鱼卵发育过于成熟,甚至出现部分退化老化,雄鱼精液活力下降,这些都会极大影响产卵量和受精率。据此,我们利用空气能冷水机进行降温,对雌雄亲鱼所处环境同样控温,保持水温在23~25℃之间,有效控制其发情、排卵、受精,控制受精卵在3~4天正常出膜。第三次生产有个新问题,就是锦鲤水花培育的特殊性。水花在生长一个月左右,需要进行第一次选别,之后进行合池(水花出品率不可控,并且第一次淘汰率高达95%以上),腾空的设施用于本次生产,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经过前两次育苗生产,此阶段池底较肥,水温一般在25℃左右,非常适宜浮游生物繁殖。因此水花下塘前3天再进行施肥培水。同时注意严防蜻蜓幼虫等幼苗天敌。
(2)第四次生产在7月份。这个季节面临30℃左右高温,产房水温太高。雌鱼卵发育过于成熟,退化老化趋于严重,雄鱼精液活力下降,这些都会极大影响产卵量和受精率。据此,我们采用第三次生产同样的措施进行繁育,效果较好。第四次的生产重点在室外土塘幼苗管理。7月份放苗时,水温太高。当水温在30℃或以上时,出现幼苗灼伤、化掉或直接气泡病死亡,难以成活。本次育苗是在第三次育苗选别合池后,腾空的池子底质过肥,我们采取清水下塘,并且在下塘前一天加入地下井水20cm(选择下午或傍晚加水,因天气温度过高并且地下井水温度也在18~20℃,所以防止新水温度过高影响成活率,当然需根据池塘面积计算加水时间,并考虑当天天气状况)。本阶段水花下塘时间也很关键,应选在下午4-6点之间进行,此时水温相对偏低、含氧充足,水花下塘后开始持续加注新水,按照蓄水总量,计算好一周内持续加水的流速流量,即一周后育苗池水深控制在80~100cm内。一周后锦鲤水花即可长到1~1.5cm,具备了一定的抗体和活力。同时仍要注意防幼苗天敌并及时加喂优质开口饵料。
(3)第五次生产在八月份。八月份面临的问题与第四次基本一致,只是水温在26~28℃左右,相对有所回落。除基本采用第四次繁育生产的要点外,重点在处理天气的变化等细节方面做了侧重。近几年北方7、8月份温度偏高,一般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间持续高温的时间过长,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尽量去规避高温的这30天时间,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前进行第四次生产,在八月下旬进行第五次生产,如在七八月份赶上有持续的阴雨天,对锦鲤育苗生产不失更为理想。
(4)第六次生产在9月上旬。9月份的天气、水温基本和5月份相似,水温适中,但雌鱼怀卵量有所下降,并且水温会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生长速度也有所下降。主要措施就是控制好温度。这个季节繁育的水花当年能生长到3~10cm,我们就选择土塘进行越冬,为来年3-7月份的市场空缺作准备,因为3-5月份南方忙于繁育生产,商品鱼市场正好处于空白。
五、延长繁殖季的生产效果
根据生产情况,4-5月份产的锦鲤,当年能长到25~35cm,6-7月份产的能长到20cm左右,8-9月份产的能长到3~10cm。
六、延长繁殖季的优势分析
1.产量有所增。土塘在经过一二次选别合池后会继续被用作第三四次培育,经第三四选别合池后,会做第五六次培育,单位面积被充分利用并且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锻炼学习(传统生产每年就一二次,学习的机会受限)。
2.品质有所升。锦鲤是一种必经严格挑选过程的观赏鱼,所以繁殖生产次数的增加提高了繁育水花的数量,在较高基数上挑选的商品鱼和精品鱼品质会更高。
3.市场有所补。北方环境四季分明,充分利用可以繁育生产的阶段,以增加产量和质量,北方锦鲤的繁育是有季节限制的,每年3-7月份市场处于缺货状态。延长生产季节,可有效填补市场空缺。
4.效益有所高。南方在1-2月份所生产的当岁小鱼无法上市,我们通过延长生产季节,头年8-9月份产的小鱼正好以较高的价格在3-7月份上市供应,生产效益将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