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9-01-05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食品类危化品实验室

□ 王 菁 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我国先后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双一流”建设、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等重大工程,高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亦是近年各高校的发展重点。但大部分高校“重建设、轻管理”问题显著,与实验室建设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安全隐患、事故逐渐增多。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因其专业特点,学科跨度大,仪器种类、实验内容等构成复杂,安全隐患多、风险较高,有关其安全管理问题值得探究。

1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特点与现存问题

1.1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特点

食品类专业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特点,其内容涉及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加之食品类专业对学生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高校食品类实验室构成复杂,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重,如笔者所在的学院实验室,每学年需承担《食品化学》《食品感官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等十余门实验课程。因实验内容涵盖面广,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兼有化学类、生物类、机械类等实验室特点,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实验室安全风险较高。

1.2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1.2.1 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高校师生作为实验室主要使用人群,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教师在选择、设计教学实验项目时,不注重对安全因素的考量,过多的使用危化品、高危操作步骤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验安全风险。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监管不足,学生不重视实验前准备,实验步骤不清、操作不规范等,都是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再者众多高校现有安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如以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等代替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或采用通用式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另外安全教育的考核多以理论考试为主,对学生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的培养有限。

1.2.2 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纲领性指导文件,许多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效性及针对性不强。另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无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往往由教学院系、保卫处、教务处等多部门共同管理,时常因职责不清,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成效[1]。食品类实验室实验范围广、专业性强,对管理部门要求高,高校行政部门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工作指示,或为规避风险的推诿等,都容易影响食品类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开展。

1.2.3 实验室硬件条件缺失

高校实验室建设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因场地限制、投资回报问题等,实验室建设往往倾向于仪器设备的购置,而非实验室的整体新建或改造。而原有实验楼可能因年代久远,存在线路老化、应急设施缺乏,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食品类专业学科发展迅速,实验内容、设备更新快,对实验楼的基础设施等要求较高,实验室硬件条件的缺失,亦容易提升实验室的安全风险。

1.2.4 实验室管理队伍职责不清、积极性不高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专业涉及面广,实验内容种类多、更新快,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完全了解、掌握各方向的科研、教学实验内容,致使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有限;开放实验室等情况下,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实验室管理队伍晋升缓慢、人员流动性大,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

1.2.5 实验仪器种类、实验类别繁多,管理难度大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因专业研究需要,实验内容涵盖化学、生物等多领域,设备类型、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如马弗炉、压缩气瓶、高速离心机等高温、高压类特种设备,对实验人员操作规范性要求高,另外食品专业实验涉及理化分析、感官分析、毒理学研究等多方向,所需试剂、设备种类多,部分实验周期长,风险较高,这些因素亦导致食品类实验室管理难度极大。

1.2.6 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较大

因食品理化分析等实验需要,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往往会储存、使用众多危险化学品,并产生大量实验废液,但因为认识不足、管理缺失等问题,许多高校在危化品购置、使用、处置等问题上存在漏洞,而由危化品引起的安全事故占实验室安全事故的80%[2],危化品管理不当易造成极大的安全问题。食品类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的问题主要有实验人员对危化品特性认识不足,急救应急处理知识缺乏;危化品购置计划不合理,危化品储量偏多;实验废液处理不规范,水体环境污染大等。

2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2.1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体,众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实验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或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的缺乏。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因其专业特点,构成复杂,安全隐患多,对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因而对其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更注重专业化,除高校通用的消防、防盗等安全知识外,还应根据实际实验情况,向实验人员普及常用危化品特性,应急处理知识,特殊设备规范操作指导等。安全教育应避免流于形式,应采用多媒体手段,或实操演习等,定期对师生进行宣讲或演练,亦可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3],丰富安全教育考核形式,切实提升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水平,强化安全意识。此外还应对师生进行绿色化学等具有环保思想的实验设计指引,鼓励实验师生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完成高危实验项目教学及研究,建议师生尽可能降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量,以此减少实验室危化品的购置、存放及实验废液数量,尽量简化化学反应装置,采用危害程度低、安全系数高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4],提升安全事故预防水平。

2.2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机制

我国高校实验室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除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原因之一。因缺乏纲领性的安全管理指导文件,高校无专门管理机构,我国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存在较大问题,多部门共同管理效率低下、专业性较差。建议参考欧美高校安全管理经验,设 立 如 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等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门机构[5]。实验室管理专门机构的建立,可对高校各类实验室进行专业化工作指导,提升工作效率。如对高校食品类实验室,专门管理机构,可评估其实验室建设及维护、危化品购置及使用、实验项目设计、实验废物处理、安全防护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工作的合理性,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工作指导,督促其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等。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健全,都有助于发现并减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减少安全事故。

2.3 转变实验室建设思路,重视实验室安全硬件条件建设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因学科发展需要,实验仪器设备种类多、更新快,对实验室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有实验楼水、电、气布置情况,及本身建筑结构特点等情况,合理选择购置实验仪器种类及数量,谨慎改变实验楼建筑布局,加大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投入。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新建食品类实验室应邀请专业实验室安全设计人员参与,减少因设计不当而产生的实验室安全隐患。

2.4 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提升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因仪器设备种类多,实验试剂、耗材、项目繁杂,管理难度较大,而在开放实验室等特殊情况下,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本身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都提升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细化实验室工作分工,明确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范畴,同时可通过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考核制度,制定专业培训计划,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晋升问题,解决现有实验室管理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较低等问题。实验管理队伍专业性及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成效,安全监管工作的加强亦可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

2.5 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食品类实验室管理效率

高校食品类实验室仪器、危化品等种类多样,部分实验周期较长,安全风险较高,现有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工作效率较低,随着开放实验室等活动的大量开展,安全隐患逐渐增多。目前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可借助信息化技术,通过安装智能识别门禁系统,仪器设备运行状态采用联网监控,在危化品储存、使用等实验室高危区域安装监测传感器、反馈控制及报警装置等,构建实验室安全预警系统[6]。智能预警系统的建立将会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补充,可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食品类危化品实验室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