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浅探
2019-01-05滕忠作叶香尘张盛黄杰韦玲静莫飞龙
滕忠作 ,叶香尘 ,张盛 ,黄杰 ,韦玲静 ,莫飞龙
(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2.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柳州 545006)
该文详细阐述了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的的现状,并从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了促进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现状
1.1 基本情况及区域分布
广西稻田养殖的历史悠久,但因多种因素制约,广西的稻田养殖在2011年以前发展缓慢,技术模式落后。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后,广西各地突破传统方式,通过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稻田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模式不断创新,技术标准不断建立,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根据《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广西2017年的稻田养殖面积有47 670 hm2,稻田鱼产量19 929 t,主要分布在柳州市、百色市、桂林市、玉林市以及河池市五个地级市,其中以柳州市和桂林市为集中养殖区域。据统计,柳州市2017年稻田养殖面积9 924 hm2,全年稻田鱼产量5 436 t,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桂林市2017年稻田养殖面积33 000 hm2,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全州县,面积20 333 hm2。其他3个市的稻田养殖区域分布相对较分散,玉林市仅玉州区的稻田养殖模式具有一定规模,其他区域均为零散分布。
1.2 稻田养殖主要模式及成本收益情况
广西的稻田养殖模式主要有3种:粗放型稻田养殖模式、规模化稻田养殖模式以及沟坑式稻田养殖模式。养殖的品种主要是依据各地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因田而异,主要包括禾花鲤、鲤鱼、黄鳝、泥鳅、月鳢、黄沙鳖、罗非鱼、罗氏沼虾等,主要的品种搭配模式有四种:稻-鱼、稻-鱼-虾、稻-虾、稻-鳖。养殖的成本及收益随区域及品种而异。以桂林市全州县为例,养殖成本主要有苗种费平均5元/667 m2(每667 m2放3 cm鲤鱼苗500尾,0.03元/尾)、防逃措施费用平均20元/667 m2、饵料费平均35元/667m2、人工费平均30元/667m2,合计平均成本100元/667 m2;按平均生产鲤鱼20 kg/667 m2、销售均价40元/kg计,平均增产800元/667m2。
1.2.1 粗放型稻田养殖模式即传统的稻田养殖模式,广西的百色市和河池市因历史及地理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仍有不少地区采用此种养殖模式。该模式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养殖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如稻田养殖鲤鱼平均产量仅10~20 kg/667 m2,将逐步被另外2种养殖模式替代。
1.2.2 规模化稻田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势比较平坦、单块稻田面积比较大、集中连片、可以发展规模化种养的稻田片区,尤其是能进行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的稻田片区。养殖品种主要是养殖产量高、市场容量较大、价格受产量影响较小的品种,如鲤鱼、黄鳝、泥鳅、罗氏沼虾等。该模式养殖面积大,管理规范,养殖整体产量相对较高,同一品种的单产相比粗放型稻田养殖模式提高3倍以上,如稻田养殖鲤鱼平均产量达50~90 kg/667 m2,亩增收也相对提高3倍以上,整体经济效益较大。虽然广西地势多为丘陵或山区,具备单块大面积稻田的区域不多,但由于该模式具备单产和高效益的优势,因此被列入广西“十三五”期间主要的稻田养殖推广模式之一,主要在广西的种稻主产区进行推广。
1.2.3 沟坑式稻田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势不平坦、单块稻田面积小的丘陵或山区稻田片区。养殖品种主要是养殖产量相对较低、市场价格较高的品种,如禾花鲤、黄沙鳖等。该模式与规模化稻田养殖模式一样,规范了投苗、施肥、投喂等管理措施,因此养殖单产也相对粗放型稻田养殖模式高,同一品种的单产相比粗放型稻田养殖模式提高2~3倍,如稻田养殖鲤鱼平均产量达30 kg/667m2~60 kg/667m2,每667 m2均增收也相对提高2~3倍,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大。由于该模式适宜的地势要求与广西整体的地势特点吻合,因此是目前广西稻田养殖的主要推广模式,同时也被列入广西“十三五”期间主要的稻田养殖推广模式之一。
2 广西稻田养殖经济模式发展前景
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生态环境友好,具备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地势特点、区位优势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可开发的宜渔稻田面积广
2017年,广西稻田养殖面积仅有47 670 hm2,有6×105hm2以上的保水宜渔稻田尚未开发,开发利用率不足8%,可见,广西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空间广阔。
2.2 产业发展基础雄厚
2017年,广西淡水养殖面积134 944 hm2,淡水养殖产量1 184 068 t。已建设水产良种场26家,选育繁育的水产良种包括鲤鱼、罗非鱼、鲫鱼、罗氏沼虾、龟鳖等10多个品种,可有力支撑广西优势特色渔业的发展。广西有成熟的渔作方式,有稻田养鱼的习惯和传统,农民容易接受种养结合的理念。已开发出罗氏沼虾、河蟹、鳝鳅、禾花鲤、龟鳖等一批稻田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还有一批成熟的渔作方式,如池塘轮养、套养和混养等技术可以横向转移凭借。
2.3 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广西经济工作会议就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作了全面的部署,其中“稻鱼共生”被列为了2015—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国家和广西各地方政将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这为广西稻田养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力量。
2.4 市场空间广阔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中西南、华南和东盟的枢纽,坐拥5.3亿人口的东盟经济圈和近5.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大国内国际市场。广西的四大家鱼、鲤鱼、罗非鱼等大宗产品由于量大、质优,大量销往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东等邻近省市,水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国际上,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形势越来越好,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广西渔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定期召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创建,为广西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平台和动力。
2.5 消费前景广阔
从国内外市场来看,国内大宗水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而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绿色食品和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求。“稻田养殖”是国际上被广泛推崇的循环型生态农业典范,该模式改善了生态条件,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本增效,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广西具备的优越自然条件及人文环境,非常适宜发展“稻田养殖”生态立体模式。由此可见,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食品安全地位的提升,给广西稻田生态产品的开发带来了商机,发展空间很大。
3 存在问题
3.1 认识不足,缺乏认同
广西多数区域的稻田养殖为群众自发性的发展,属一种不经意性的小生产,养殖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获取新技术的渠道狭窄,认识不足,抗风险能力低,部分养殖户甚至对开挖鱼坑鱼沟有顾虑,担心影响水稻产量,因此仍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模式,技术模式较为落后。另一方面,地区各级各部门间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仅主要靠渔业和科技部门有限的项目支持,力量薄弱,推广难度大。
3.2 资金不足,缺乏配套
资金不足是广西稻田养殖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缺乏项目支持,扶持资金及配套技术支撑不到位,稻田养殖仍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无法达到连片规模,养殖户想开展稻田养殖或扩大养殖规模却难以实现;二是部分地区在投入涉农资金时没有重视稻田养殖这一新领域,因此涉农资金在稻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造等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各地区的财政贴息贷款信贷机制不健全,稻田养殖信贷融资门槛高、利率高、手续繁琐,产业难以做强做大。
3.3 加工率低,品种单一
广西的水产加工厂和专业批发市场数量严重不足,二、三产业比重仅14.3%。2017年,广西淡水养殖产量1 184 068 t,淡水水产品加工量仅141 532 t,加工率仅11.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5%)和内陆部分省份(湖北省26.22%)。加工品种主要以罗非鱼为主,加工产品主要是冻鱼片和冻条,精深加工产品少。稻渔产品加工方面,除了桂林市全州县内有几家禾花鱼腊制品及罐头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外,其他市县的稻渔产品加工几乎为空白,严重制约了稻田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3.4 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
广西的稻田养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以分散农户为主,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数量少。除稻田养殖鲤鱼、罗非鱼外,其他特色品种均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比较突出,养殖户的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盲从性十分普遍。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科技培训,改变观念提升意识
首先,通过组织养殖户参观具有一定规模和成效的规模化稻田养殖示范基地和坑沟式稻田养殖示范基地,开展观摩交流,同时结合技术培训,开展稻田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深化稻田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理念,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改变养殖户传统落后的观念,着力提高养殖户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稻田养殖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不仅地方渔业部门和科技部门加强对稻田养殖产业的扶持,其他地方各级部门间也要通力合作,为稻田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撑,推动广西稻田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快速发展。
4.2 整合资源,完善配套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加强政策措施支持。推动以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意见,增强渔业、国土、财政等部门协作,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融资机制的创新,完善信贷服务机制,明确稻田综合种养在农业中的发展定位,完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机制,共同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稻田改造纳入国土整治和水利建设的范围,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力度,完善道路铺设、水利沟渠修造、田埂硬化、进排水系统和鱼沟及防逃设施建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稻田生态渔业系统工程。
4.3 出台系列政策,培植加工流通
促进稻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稻渔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一体化发展。指导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加快构建稻田种养产品的产销对接、货畅其流的现代物流网络,大力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水产品交易方式,促进贸易与流通;大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把这些产品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4.4 引导增强产业化发展观念,壮大规模经营主体
推动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植一批骨干示范基地。促进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生产经营主体,切实提高稻渔产业组织化程度,把产业开发引领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