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2019-01-05潘欣慈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潘欣慈 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这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即要从食品取材、生产加工直至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对可能危害到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管控,加快构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为民众提供更安全和放心的食品。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源头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这也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竣。环境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当前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多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环境污染和化学品滥用成为食品安全最主要的源头隐患,特别是工业“三废”的产生,导致水、土、气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这也导致农业和水产品业受到较大的污染,再加之不合理用药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食品源头受到严重污染。
利益驱使食品企业违法加工生产
当前食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和小作坊数量较多,这些企业多数存在生产卫生条件差及产品检测不严格的问题,不仅存在产品没有达到食品生产标准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使用质量差的原料进行生产,导致生产出来的食品与食品标准不符。这类小企业和小作坊数量较多,食品质量监管人员有限,监管难度较大。
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技术规范还不完善,实验室分析手段和监测网络缺失,各标准间缺少联系性,这就导致食品安全标准欠缺统一性,无法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提供技术指导。虽然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较多,但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较少,检测标准和检测设备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食品检测结果差异性较大。
法律惩罚力度不够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执法过程中的惩罚力度较小,主要以罚款和停产为主,这就导致违法经营成本较低,助长了这些企业违规生产经营的势头。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模式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宜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构建企业、基地和农户三者合作的生产模式,这样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另外,针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针对农产品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施加生态化肥和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的危害。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与法律法规不完善具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法律不完善,导致一些生产经营者钻空子,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先构建完善的行政程序,对农产品认证进行规范,并建立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服务模式,促使农产品安全流通。另外,还要积极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构建统一标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通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针对重点食品行业,可以取消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综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建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对于未纳入标准体系的食品类别,应积极制定食品质量标准,确保其全面性,进一步拓宽覆盖面,细化食品原材料产地环境和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另外,还要积极构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各食品检测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实现食品检测信息、新技术、新手段的共享,针对检验检测设备资源进行优化,全面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和检测效率的提升。并积极借助发达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针对食品检测的类别进行细化,全面提高食品检测的精度。
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力度
在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需要构建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针对一些食品黑作坊加大打击力度,定期针对辖区内食品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要做到追本溯源,针对不法行为要严格惩处,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另外,还要积极鼓励消费者参与,强化对监管人员行为的管控,从而形成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食品生产企业作为极为关键的一项要素,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食品生产企业需要重视自身质量管理意识的提升,积极构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自我监管,基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下进行生产,确保食品生产各个环节都与标准规范要求相符。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科学的监管。另外,还要重视食品生产者和服务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的提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以食品安全为中心来实施生产操作。
结语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与生产厂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