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运动认知的角度谈运动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9-01-05李文江

农业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记忆身体动作

文/李文江

无论体育教学理念怎样变化,提高学生运动能力都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变的主旋律。多少年来,围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学校体育人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体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运动认知对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中小学体育学习属于身体运动认知活动,运动认知是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从运动认知角度探讨对运动能力提高的促进,不仅可以丰富运动认知理论,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运动认知

在体育教学领域有许多概念,其中包括运动认知,但对运动认知的认识与理解,一线体育教师大多一知半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与身体运动密不可分,当用身体练习实现身体运动的时候,如果要追溯学习起点与有效路径,那么就会联想到运动认知。因为运动认知既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起点,同时伴随运动技能泛化、分化到自动化形成全过程,是形成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什么是运动认知?运动认知是指与运动有关的认知活动,包括运动中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运动认知是体育学科独有的体系,是不断提高对物体,对自我的速度、空间、距离、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种身体-动觉智力。构成身体-动觉智力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对身体运动有效控制的能力;二是对物体熟练操作的能力;三是体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在体育学习中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应从提高学生运动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在身体练习体验中,不断地感知动作、认识动作、理解动作、记忆动作、运用动作,形成身体表现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二、运动认知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既包括基本运动能力,又包括专项运动能力。那么,运动能力与运动认知是什么关系?透过二者的概念,从内涵出发二者关系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包含的关系。运动能力包含运动认知,运动认知是运动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其二,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运动认知影响运动能力,运动认知水平提高,能够促进运动能力提高;反之,当运动能力提高了,又会促进运动认知水平提高。其三,是伴随的关系。运动认知伴随运动能力形成和提高全过程,无论是在体育学习动作的初始认知阶段,学习中期的练习阶段,还是学习后期的动作掌握自动化运用阶段,每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每一次运动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运动认知能力的直接作用。因此,一定程度上说,运动认知水平反映运动能力水平,运动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运动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运动认知提高运动能力的策略

1.强化运动注意训练,提高视觉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无论任何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想尽办法与手段去集中学生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体育与健康课具有动态性,身体运动动作完成具有瞬间性,体育竞赛中技战术运用时机稍纵即逝,运动情境千变万化,因此,体育学习对学生的运动注意提出很高的要求。运动注意是运动认知心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一般可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表达。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习观察的目标对象和任务能否在教师的要求下,通过运动注意快速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地搜索获取到预期的观察结果,并通过神经传导将脑和体协调起来,影响运动技能掌握与运动能力形成。运动注意如果仅看到表层,那么观察注意到的就会是一些表面化的问题和现象。如:学习排球垫球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屈臂或击球手臂不固定将球垫飞等一些错误和多余的动作,此时教师一般采用示范引领,让学生观察正误对比纠正错误动作。学生观察垫球,观察什么?观察重点在哪里?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这些问题交代不清,学生就发现不了真正形成错误动作的原因。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观察是进行运动注意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小学生运动注意的有效时间比较短,注意分配能力较差,因此,观察任务不要过多。而初高中学生由于具有一定运动观察学习能力,观察任务可相对多一些。这样在教师坚持不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运动观察,运动注意的视敏度、深度知觉、视觉广度、观察反应时等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进而获得全面准确的运动信息,加速运动技能掌握,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因此,提高运动能力需要强化运动注意训练,方法可采取:(1)讲解示范提问法。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复述动作要点、学练要求等。(2)观察发现法。动作练习学生相互观察改正错误动作,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发现自我体育学习存在问题等。(3)运动干预法。在体育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运动干预,如:球类练习增加球的数量,教学比赛改变规则增加人数,使得运动观察重新分配,练习密度增加等。让学生在身体练习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运动注意学会分配,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速运动技能掌握,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2.激活先前运动经验,优化运动认知机制

运用运动认知进行体育学习,对先前线索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准确推测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对学生元运动认知基础要心中清楚,并且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激活先前经验,加速新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如:水平三学习脚背内侧踢球,教师用视频或语言唤醒学生水平一先前线索中获得的脚内侧传球信息,然后播放脚背内侧传球动作视频,让学生说出两种传球技术的不同点,学生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动作环节相同,区别在于助跑路线、触球部位和脚的部位不同”的结论。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授新知,只是用旧知激活了新知,使学生利用先前信息推测新的动作学习计划与预期并展开学练。在这样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元运动认知是基础,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元运动认知和新的运动认知之间架设桥梁,使其产生联系,并且注意发现与指导学生解决在新的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身体知识和动觉过程的新问题。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也是优化运动认知机制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对学生先前线索中获得的信息要做足功课,因为它不简单的是学情问题,而是进深到学生认知心理活动,是认知和行为之间必然联系的知识系统。试想,如果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习都高度关注与培养学生身体-动觉智力,那么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就是一种必然结果。

3.加强本体运动知觉,精细运动动作感知

本体运动知觉是学生习得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最基本的基础,因为通过身体表现动作,离不开运动形态知觉、运动幅度知觉身体方位知觉和自身运动时间知觉这些基本的因素。事实正是如此,就是这些基本的本体运动知觉因素,铸就了运动能力形成的基本基础。如:自身的直线或曲线运动知觉、动作幅度大小的知觉、身体倾斜、倒立、翻转时的空间、方向、距离知觉、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间隔、转换速度、时间节奏等知觉。也就是这些基本的运动本体知觉因素,在日常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由于是基本的基础,于是形成不够重视新常态,对本体运动知觉强调不够,不利于运动能力提高。因此,在尊重学生本体运动知觉的基础上,加强基本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训练,形成运动技术动作认知规律。如:学习武术,目的是感知动作的“精气神”;学习体操,目的是感知动作的力与美;学习篮球技战术,目的是感知集体协作精神;学习田径跳高,目的是感知快速助跑有力起跳征服一定高度的成功感等。但是完成这些运动体验,获得预期运动感知,都离不开本体运动知觉提供的有效信息。运动知觉属于你我他,但是如果人体本体运动知觉得不到强化,那么即便是简单的基本身体活动动作,跑、跳、投、滚翻与平衡等,都很难将动作做好,更不要讲复杂动作、精细运动动作感知获得和运动能力提高了,因为本体运动知觉是形成与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

4.完善运动表象功能,提高运动记忆能力

没有运动表象,就没有运动记忆,要提高运动记忆能力,就要降低运动记忆遗忘量,而运动能力强,运动记忆遗忘量就越少,反之,运动记忆能力提高了,也会促进运动能力提高。那什么是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运动表象是指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运动记忆是以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尽管记忆过程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记忆,是多种记忆形式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是由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因此,探讨从运动认知的角度提高运动能力,以完善运动表象功能、提高运动记忆能力为策略是符合逻辑的选择。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表象具有程序功能、训练功能和调节功能。在动作学习过程中,反复操作练习是有程序的,是以通过感知和再造想象等心理过程获得由教师示范讲解提供的新技术动作的动作程序,并以头脑中建立和保留的动作程序进行模仿,反复练习。此时,头脑中建立的运动表象是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和完成动作时的参照物。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动作程序,不要杂乱,建立的运动表象要清晰,不要模糊,这样学生起步学练才会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技术动作;运动表象的训练功能强调的是一种念动反应机制,思想上完成技术动作练习,即:开展念动训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学习排球垫球,在徒手模仿中教师要求学生一边完成动作,思想上要开展练习,同时再加上动作要点言语,插、夹、提、蹬、跟、移。这样教学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垫球技术,特别是在一些排队练习运动技能时,等待的同学可以一边观察其他同学完成动作,一边开展念动训练,思想上进行练习;运动表象的调节功能,强调的是感知和思维过程统一的运动表象的调节功能。完善这一功能,就是提高学生运动表象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完成技术动作随时都会通过视觉和动觉获得运动感知,当获得的反馈联系信息与运动表象相比较,两者相符合,动作继续进行,有偏差可以修正动作,不相符合有时也可以终止动作。像这些运动表象功能,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完善、开发和释放,这样学生才会在形成运动表象各种正确运动指令支配下合理运动,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5.创设适宜运动情境,提高运动决策能力

运动决策是指运动者在运动情境中,感知信息、加工信息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在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会伴有许多运动决策选择,需要学生对接收的各种运动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加工、产生运动指令去付诸行动。无论是认知决策的逻辑性,还是直觉决策的果断迅速,运动决策都是基于信息基础和知觉预测能力。因此,优化学生运动信息渠道,培养运动知觉的准确推测能力,是学生运动决策能力提高,实现学生有效参与体育学习,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收获运动成功感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创设适宜的运动情境让学生获得相关学习材料准确的运动信息,并在思维参与下使得运动感知符合动作计划与逻辑?第一,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运动信息传输畅通。也就是说,体育学习的各种信息怎样让学生清晰地获得,要选择传输的方法和手段。如:在运动技能认知与定向学习阶段,由于此阶段学生运动感知比较模糊,教学时无论是讲解与示范应突出动作的核心和要点,不过于求全。可借助各种适当的媒体,如:挂图、多媒体、精要的讲解和关键动作部位的示范等。这样学生获得的运动信息才不会碎片化和过于离散,符合学生运动认知学习特点,信息渠道畅通,便于对所学技术动作正确理解和记忆。第二,深研教材,确保输出的运动信息准确。众所周知,修正一个错误动作比学习一个新动作还难,原因是当已获得的错误运动信息建立起运动表象一旦动力定型,对其修正需要更多的正确运动信息进行调节。无论体育学习是在第一信号还是第二信号作用下进行,都使得肌肉获得正确运动感知利于形成正确技术动作。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这样示范和讲解输出的运动信息才会利于学生信息加工,进行运动决策。如:篮球区域防守,学生在练习防守时容易倾向于对持球人防守,如何做到人球兼顾,是区域防守的技战术问题,当教师结合教学比赛示范与讲解清楚其利害关系,学生会理解人球兼顾防守的意义。这样在视听觉的感知下易于对获取的运动信息进行加工,加速正确防守技术决策选择。第三,增强体育学习逻辑性,变化不同学习情境。运动决策分为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运动决策能力,学会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思考与选择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养成习惯更为重要。但是对于直觉决策能力培养,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实现学生个性张扬的过程中,借助体育教学技战术学习过程,在变化不同运动情境中去实现。如:在各个运动项目身体练习过程中,面对动态变化的运动情境,学会快速选择应对策略,锻炼身体、控制身体、保护身体,战胜自己和对手,获得运动快乐,不仅利于直觉决策能力提高,也利于认知决策能力提高,进而达到促进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

运动认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其为切入点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展开对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由于选择的研究指导理论是运动认知心理学,笔者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免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好在今天大家共研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人人可畅所欲言,所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包容。

猜你喜欢

记忆身体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