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05张倩王喆朱昱
张倩 王喆 朱昱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宫颈癌属于女性常见疾病,会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关键原因[1]。此次研究主要是选取2017年昆明市组织的免费宫颈癌筛查的27207例女性,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昆明市组织的免费宫颈癌筛查的27207例女性,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7.6±4.3)岁。
1.2 方法
①宫颈癌筛查分流管理流程:各项目筛查点进行HPV分型初筛,若HPV分型为“-”,则建议3年筛查。若HPV分型为“+”,则对于HPV16/18型为“+”型患者,经净3~7天转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活检;对于非HPV16/18型“+”型患者,则进行TCT检查,如果TCT≥ASCUS,则需要在经净3~7天转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活检;若TCT检查结果为“-”,则建议1年后复查。
②样本采集与处理:在检查者月经第15d左右,使用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并且使用宫颈刷轻轻在宫颈口刷3圈左右,获取宫颈脱落细胞之后,将标本放置于3ml细胞保存液收集瓶中,并且存储在4摄氏度医用冰箱内中,确保在2d之内完成检查。
③检测方法:第一,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使用博日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并且联合全自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对HPV13型,16型和18型进行检测。第二,TCT检测。对HPV13型,16型和18型阳性病例标本进行复筛,实施TCT检测之后,将所采集的标本制薄层液基细胞涂片,在经过95%乙醇固定之后进行染色阅片[2]。宫颈细胞学诊断使用国际癌症协会TBS分类标准:ASCUS(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SCC(鳞状细胞癌):正常或炎症;CINⅠ(子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和HPV(乳头瘤病毒):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Ⅱ(子宫颈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子宫颈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腺癌;鳞状细胞癌。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27207例女性中共有1967例为HPV感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23%。不同CIN患者中,有1521例患者为HPV13型,有238例患者为HPV16型,有137例患者为HPV18型,有35例患者为多重感染,结果显示,HPV13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16型和18型,三者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癌发生发展时间比较长,癌前病变属于可逆期,如果在此期间注重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按照相关研究可知,几乎所有宫颈癌标本中都能够检测到人乳头状瘤病毒,但是不是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就一定会发展为宫颈癌。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发现出超过200余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按照致癌能力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在早期病变当中,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负荷量持续增高则会启动细胞恶化转化机制,相应增加患者病变程度,但是在病情恶化到额定值之后,在进行恶化时则不需要通过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负荷量实现,这就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在患者肿瘤发展期间具有较高的诊断检测价值[3]。一般来说,有70%左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可以在感染后一点时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长时间危害女性健康。然而少数感染患者会降低集体免疫机能,老年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相应降低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如果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时间超过5年,则会有20%左右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会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然而由于女性免疫系统会定期清除人乳头状瘤病毒,因此给予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DNA检测阳性患者在经过细胞学检查之后无病变现象,此种弊端使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DNA检测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尽早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就能够尽早降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生率,避免恶化为宫颈癌。
临床上在筛查宫颈癌患者时主要是采用巴氏涂片细胞学方法,因此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HPV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测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不会出现干扰因素。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27207例女性中共有1967例为HPV感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23%。不同CIN患者中,HPV13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16型和18型,三者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上述检查结果也能够验证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HPV检测技术具有显著效果,高敏感HPV检测可以应用到宫颈癌初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