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和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01-05王厚明周勇通讯作者沈治祥李西旭
王厚明 周勇(通讯作者)沈治祥 李西旭
(1 嘉定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800)
(2 嘉定区外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0)
目前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腹腔镜根治术,该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保肛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但在手术过程中所进行的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还存在争议,包括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有研究表明[1],采取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有利于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效果比较好。本研究特针对我院患者进行腹腔镜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展开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根据其结扎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8岁~75岁,平均年龄(52.3±8.2)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6岁~75岁,平均年龄(54.1±8.6)岁。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经过术前检查确定为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完整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属于急诊手术患者,存在肿瘤病灶远处转移或者是广泛转移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截石位,进行常规手术操作平台的建立,在患者脐部位置穿刺建立气腹,其气腹压控制在12~15mmHg,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肿瘤大小、分布等进行探查,选择下腹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入腹,切开乙状结肠腹膜。根据全直肠系膜以及肿瘤的根治原则以及操作步骤,将直肠以及结肠系膜游离,闭合直肠时应用一次性闭合器,将肿瘤病灶切除,采用直肠乙状结肠端吻合。其中,对照组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将系膜淋巴结清扫后裸化血管;研究组在将左结肠动脉时游离并切断直肠上动脉并结扎,淋巴结清扫后裸化血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记录显示,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研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低,χ2=15.372,P=0.000。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9.0±2.3)天,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11.2±2.5)天,研究组住院时长比对照组短,t=10.504,P=0.005。
3.讨论
直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其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与患者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均存在有密切关联。手术治疗为当前治疗该症主要方式,且运用于该类患者的手术方案存在有多种[2]。
结合实际可知,当前临床已经普遍采用腹腔镜根治术,随着治疗技术不断优化,患者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可促使患者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是该手术方法中的肠系膜下动脉结扎部位有两种,一种是高位结扎,一种是低位结扎,其结扎位置的不同对治疗的效果不同。以往都会认为进行高位结扎对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比较大[3],减少局部复发率的效果最好,而且高位结扎可以将解剖间隙迅速明确,术中进行游离结肠脾曲时手术视野比较清晰,避免破坏盆腔自主神经。但是近几年发现,进行高位结扎很可能造成吻合口血供发生障碍,对吻合口无张力吻合造成影响,对增加吻合口漏风险。
在直肠癌术中,吻合口漏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肠梗阻和吻合口狭窄的情况。而低位结扎对左结肠动脉进行保留,相比于高位结扎,其可以降低近侧结肠血供受到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而且在结扎过程中不会影响到边缘动脉血流灌注,对于高龄、糖尿病等患者[4]。本研究针对我院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取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相比于高位结扎其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低,且患者康复也比较快,因此针对部分患者可以考虑采取该方法,同时进行腹腔镜根治术时可以结合术前辅助治疗和预防造瘘措施,可以有利于配合治疗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选取的两种结扎位置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低位结扎更适合,可以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