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应用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019-01-05常晓芳贾冠华桑文凤
常晓芳 贾冠华 桑文凤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CHD 在中医学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是由气血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导致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所致。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驱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危险因素的普遍暴露和盛行,导致我国CHD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30 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的快速增长趋势。2017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显示,2013 年我国CHD 死亡人数较1990 年增加了90.9%,2015 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费用自2004 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30.13%,达153.4 亿元。目前推算CHD 患病人数达1100 万,如不加控制,预计到2030 年我国CHD 患病率将比2000 年增加3.7 倍。
研究表明,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形成CHD,控制危险因素对CHD 的防治意义重大。CHD 并发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便秘等症状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CHD 相关并发症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单纯的药物治疗虽有效,但却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和撤药综合征。耳穴贴压作为一种中医诊疗技术,可有效调控CHD 的危险因素,减轻CHD 患者的疼痛,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无药物毒副作用,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于患者接受,适合长期应用。现将耳穴贴压在CHD 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 耳穴贴压理论基础
耳穴贴压又称耳郭穴区压迫疗法,根据病情确定主辅穴位,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紧贴于穴位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
全息理论认为,人体各个脏器和各个部位在耳廓上均有相应代表区。20 世纪50 年代,法国Nogier 博士提出了形如胚胎的倒置耳穴图。祖国医学认为: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口问》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当躯体、组织、器官患病时,耳郭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点、皮肤电特性等阳性反应,刺激阳性反应点,可通过经络调节相应系统器官的功能状态达到运行血气、疏通经络的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现代医学表明,耳廓表面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三叉神经。刺激耳穴可提高血清中β-内啡肽、丙种球蛋白、T 淋巴细胞含量,起到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降低血乳酸积聚,促进周围血液循环[4]。以上研究表明,刺激耳穴,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及免疫功能,纠正机体失衡状态,从而防治疾病。
2 耳穴贴压对CHD危险因素的调控
2.1 血脂异常
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5]。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血清载脂蛋白A(ApoA)、血清载脂蛋白B(ApoB)及其比值的测定能更直接地反应CHD 的危险程度[6]。中医认为:血脂异常病机为痰浊和血瘀。耳穴贴压可起到理气活血、化痰祛瘀的作用,从而推动气血的运行,加快降脂疗效。朱斯洪等[7]应用耳穴贴压联合行为生活方式治疗高脂血症300例,与中医耳穴贴压治疗的300 例及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的300 例对照观察。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 较两对照组均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耳穴贴压组73.30%以及单纯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组的66.70%(P <0.05)。周慧钧[8]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可有效提高血清中的ApoA Ⅰ,降低ApoB,升高ApoA Ⅰ/ApoB 比值,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李欢[9]对耳穴治疗高脂血症的Meta 分析中发现,耳穴联合体针的降脂疗效优于单纯体针降脂(P<0.05);耳针与西药降脂疗效相似,耳针联合中西药与单纯中西药降脂疗效相似(P >0.05)。
2.2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CHD 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耳穴降压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甲区的迷走神经,起到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董巧稚等[11]在西药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高血压40 例,并与应用西药降压治疗的38 例对照观察。治疗8 周后,试验组患者在白天和24 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幅度以及夜间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方面均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 <0.05);试验组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在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生理症状、身体状况、睡眠状况、劳累度、工作效率、总分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无糖尿病患者高2 ~4 倍[12]。研究显示[13],耳穴电针能兴奋孤束核葡萄糖敏感神经元和胰岛素敏感神经元,降糖效应与调节上述神经元放电活动有关。胡东霞[14]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 PBG)(P <0.05),具有恢复胰岛功能,降血糖的作用;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糖尿病患者居家使用的辅助降糖措施。
2.4 肥胖
肥胖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会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15]。研究表明,腹部肥胖水平与CHD 的生存时间成负相关[16]。耳穴治疗肥胖的机制主要是调节脾、肾、肺功能,促进津液代谢正常;增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迷走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抑制状态,从而抑制食欲,促进脂肪分解。郑倩[17]研究显示,耳穴贴压可有效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腰围(WC)、臀围(HC)、股围(THC)(P<0.05)。Cha 等[18]研究显示,耳穴贴压可有效降低女性腹部肥胖者的体重、BMI、WC(P <0.05);且在体脂方面TG 的降低幅度远大于其他脂质组分。
2.5 吸烟
烟草烟雾中的多种化学物质会导致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增加AS 的风险[19]。其中CO 会降低HDL 的抗氧化能力,尼古丁会增强HDL 的抗趋化能力[20]。研究表明,戒烟可改善HDL 功能,增强胆固醇外流能力,减少炎症和血小板聚集,是降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21]。但尼古丁的戒断症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常导致戒烟失败。尼古丁替代疗法是戒烟最常见的辅助手段,但会引起心悸、胸痛、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失眠等。Bier 等[22]研究表明,耳针可有效提高戒烟率,且3 个月后随访戒烟率仍显著。 Wu 等[23]的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可明显减轻尼古丁戒断症状。Zhang 等[24]研究表明,特异性耳穴贴压组与非特异性耳穴贴压组相比吸烟量明显下降,且尼古丁替代疗法使用率低(P<0.05)。
2.6 C反应蛋白(CRP)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参与AS 的形成过程,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5]。且CRP 的增加会诱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触发创伤后应激障碍[26]。王丽等[27]研究发现,耳穴贴压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RP 水平,与常规治疗和护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鹏[28]在应用经络点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肥胖儿童的研究中得出,经络点穴配合耳穴贴压可有效降低肥胖儿童的hs-CRP 水平,与饮食、运动干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高Hcy 是AS 及心脑血管疾病新的独立危险因子[29]。吴华慧等[30]将120 例H 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叶酸组口服坎地沙坦酯和叶酸片,治疗组在叶酸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治疗2 周后,治疗组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与对照组和叶酸组比较下降明显(P <0.05)。
2.8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
研究表明,血清尿酸水平每增加1μmol/L,冠心病和全因死亡的总体风险增加20%和9%,冠脉狭窄程度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性[31]。HUA 参与形成CHD 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尿酸在细胞内会导致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能刺激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的形成。王国书等[32]研究显示,耳穴贴压配合口服固肾泄浊汤可有效降低早期痛风性肾病血清中的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P <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表明耳穴贴压配合中药可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减轻肾脏功能的损害。
2.9 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
Jin 等[33]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浆中的促炎细胞因子IL-18 水平显著升高,IL-18 主要是通过诱导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 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IL6,干扰素-γ(IFN-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胡晨鸣等[34]研究发现,治疗1 个月后,耳穴压豆组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IL-10、IL-18、hs-CRP 及蛋白酶MMP-1、MMP-2、MMP-9 含量均低于常规西医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P <0.05),表明耳穴压豆可抑制心绞痛患者的炎症状态,减少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降解,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3 耳穴贴压对CHD症状及并发症的改善
3.1 胸闷、胸痛
CHD 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会出现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严重时会有濒死感,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及预后。耳穴疗法缓解胸痛主要是通过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肾、胸、肝等穴位联合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达到镇痛、镇静作用。王洪燕[35]研究显示,耳穴贴压在按压10、20、30min 时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常规治疗和护理组(P<0.05),且显著减少CHD 急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了心绞痛的持续时间。
3.2 睡眠障碍
Lareau 等研究发现相较于其它疾病,CHD 的失眠率(42.40%)最高。失眠会诱导神经自主控制改变,增加氧化应激,改变炎症和凝血反应,加速AS[36]。研究显示,针刺穴位能增强神经系统α 波的效应,增加机体复合胺的释放含量,缓解神经压力以及大脑皮层的紧张疲劳,起到镇静安眠的效果。曾洋洋等[37]采用耳穴压豆治疗CHD 失眠患者38 例,与口服艾司唑仑38 例对照观察,观察组耳穴选取: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治疗4 个疗程后,观察组PSQI 量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得分及AIS 量表中的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总睡眠质量、白天身体功能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CHD 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3.3 焦虑、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CHD 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其抑郁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 倍[38]。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会增强血液中血小板的活性,减少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39],易致ACS 的发生。赵鑫等[40]将128 例老年CHD 并发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健康教育 32 例、耳穴贴压32例、经皮神经电刺激32 例、耳穴贴压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32 例。治疗6 周后,4 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分和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RES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P <0.01);耳压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的HADM 和RESE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配合健康教育组(P <0.05)。研究表明,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耳穴贴压结合穴位和电流的双重效应能更好地改善CHD 患者的抑郁情绪。
3.4 便秘
CHD 患者,由于心功能减退,胃肠道供血不足,以及限制活动后肠蠕动减弱,常导致便秘。CHD 患者发生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及心脏负荷,极易诱发心绞痛,严重者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目前相关对症治疗有口服缓泻剂、灌肠剂,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1]。杜海燕[42]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通过调节胃肠道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有效的缓解老年CHD 患者的腹胀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刘佳[43]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CHD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便秘、腹胀、纳减等消化道症状,且避免了灌肠、肛门给药等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 小结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可通过有效调控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缓解相关症状,起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且无药物毒副作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于患者接受,适合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但现阶段耳穴贴压的应用仍存在以下问题:(1)进行辨证治疗的研究较少,其分型标准各异,选穴也较繁杂。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的明确CHD 患者的辨证分型,科学的选穴。(2)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差:入选标准不精确,随机化和分配隐藏方法不明确,缺乏标准化的诊断程序和不良事件监测,参与者盲法和结果评估有关的偏倚问题也比较常见。因试验方法不严谨,结果的有效性可能被高估,所以,应实施规范、严谨、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建议重复测量,长期追踪。(3)基础研究较少,机制研究不深入:今后应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深入探讨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为耳穴疗法在CHD 中的应用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4)目前耳穴贴压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比较多见,而对新近危险因素如高胆红素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D2-聚体、低脂联素血症、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尚未发现有相关研究。(5)耳穴贴压由专业医护人员贴压后,要求患者经常按压刺激,因此需要较高的依从性,否则无法达到效果。可以探讨一种能自行刺激穴位的耳穴贴压介质,将更有利于耳穴贴压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