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2019-01-05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杨贺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人民吃得更好、更营养、更健康,是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郑州市农委从2017年10月开始,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学习借鉴等方式,对近几年郑州市有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产品需求不足
由于郑州市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过高,卖相不佳,一般居民不愿意购买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很多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1~2倍,甚至更高。中高端消费人群相对较少,市场需求不足。
(二)有机农产品数量不大
截至2018年7月,郑州市在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共计35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15个、绿色食品112个、有机农产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三品一标”总数位居全省前列。郑州市现有水果、蔬菜、西瓜、芥菜、红枣、柿子、石榴等种植面积共有6.03万hm2,产量111万t。郑州市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较小,只有118.8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05%,产量仅有1830 t。
(三)有机农产品品质得到提高
发展有机农业的目的是提高产品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打入中高端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郑州市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高端种养业,生产名优特新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产量偏低
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产量远没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产量高,农民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得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严重污染了土壤、水、空气,使农作物富含过多的化学成分,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制约了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产品销售价格偏高
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高。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销售价格偏高。由于不能施用化肥农药,如何防治病虫害成为一个大问题,诸如生物防控、人工捉虫等,劳动力成本太高。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
有机农业生产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需要一整套的有机农业生产集成技术作为保障,缺乏掌握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人才,影响有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支持,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前期投入较大,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在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方面,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和引导,帮助他们打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对策
有机食品将是未来10年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有机食品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主流,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中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国际上对中国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商要进口中国的有机大豆、有机稻米、有机花生、有机蔬菜、有机茶叶、有机中药材等,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也呈上升趋势,发展有机农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以个人拥有5万~50万美元即属中产阶级的美国标准来看,目前,中国中产阶级规模已达1.09亿人,超过了中产阶级规模9200万人的美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其消费结构正在快速升级,对有机食品有着强烈的期待。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引导,以保障有机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以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为重点,筛选一批“植物疫苗”集成技术示范基地,探索构建“植物疫苗”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促进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对策
1.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和效益。发展有机农业,要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之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拓展分散经营与市场沟通的途径。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资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抓源头,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禁用农药和非法农药等违法行为,严把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关、销售关;加快土壤修复改良步伐,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农产品生产环境;加强农技人员对生产基地的服务指导,严控育种、播种、施肥、除虫等环节。
3.培育专业化市场,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郑州市有机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的现状,应加强专业化市场的培育。在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之外,努力探索有机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营销模式,如专营店、超市有机专柜、VI P服务、直销、家庭配送等。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产、供、销网络式服务,建立有机农业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营销、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产品质量监控与认证服务等网络服务体系。
4.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地点优先选择蔬菜水果集中连片乡镇。“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落实到乡村、农户、地块,组装展示综合配套技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尝试将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分红的做法,保障农民权益,推动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要大力培育有机农业开发的专业团队,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大规模的有机人才队伍。加强与市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有机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培育人才。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和防治需要,组织专家制定推广方案和安全使用指南,采取示范引导、现场观摩、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自觉使用意识,构建固化政策和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有机农业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建立有机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
5.制定支持政策,提供经费保障。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机农业项目。二是建立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及民间资本投资有机农业,加快推进有机农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和科研开发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对研发推广“植物疫苗”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