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浅谈
2019-01-05叶富饶渭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渭南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 叶富饶 渭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冯 姣 渭南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从“寒夜客来茶当酒”到“丰年留客足鸡豚”;从“桃花流水鳜鱼肥”到“碧油煎出嫩黄深”;从“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到“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一道道诱人的美食,出自特殊的“厨房”——流动餐车。作为新兴餐饮服务形式,其具有便利、实用、快捷、实惠、上门服务等特征,逐渐成为乔迁祝寿、婚丧嫁娶、升学满月或亲朋好友聚餐等群体性聚餐的首选,成为新型餐饮经营模式,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食品安全事件也频发。
如何抓住群体性聚餐监管的“牛鼻子”,找准导致群体性聚餐安全风险的“病穴”,点穴治病,化解隐患?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时刻在思考的现实问题。针对流动餐车群体性聚餐监管,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浅谈几点需要强化和解决的方案建议。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首抓硬件配备
流动餐车在群体性中扮演着“厨房”的角色。当各式各样的餐车承担起冲洗、消毒、加工制作等工作时,当餐车经过改装突破其安全范畴,无不凸显了当前餐车硬件配备的欠缺及安全隐患,也制约了农村家宴的产业化发展。在找准农村家宴安全风险隐患“穴位”的前提下,统一餐车硬件设施配备标准,划分餐车冲洗、消毒、加工、留样等功能分区,可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统筹规划,巧借场地,盘活乡镇(街办)现有公共服务中心、活动室、文化礼堂等,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改造提升,打造家宴中心“综合体”,地方财政上按评定建设等级予以资金补助,真正实现农村家宴产业化,群体性聚餐安全化,打造“高大上”的“放心厨房”“流动厨房”。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健全法律制度
群体性聚餐“群体病”之所以“久治未愈”,主要是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按照《食品安全法》第35条和36条规定,群体性聚餐是餐饮服务行为,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属于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范畴的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管理办法。虽然陕西省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陕西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但基本上只停留在安全防范的表层,只是对其行为及厨师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只能是“隔靴搔痒”,没达到“祛病”目的。只有在顶层设计上充分考虑流动餐车群体性聚餐的特殊属性,出台配套法律法规,完善餐车硬件配备、强化厨师资质认定、规范加工操作服务、优化申报登记备案、落实食材快检检测、夯实各级监管职责,才能真正点到“要穴”。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联动共治管理
群体性聚餐监管治理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全防范风险隐患的,需要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协管员、广大群众与媒体等各方合力,综合施策,看病抓药,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政府要从机制上堵塞全体性聚餐监管缺口,建立《群体性聚餐固定场所服务管理规范》《群体性聚餐流动餐车服务管理规范》《群体性聚餐厨师服务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规定厨师资质、服务流程、硬件条件和基本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厨师资质和培训教育工作,将厨师的资格信息复查核实纳入考核和从业前置条件。镇办、乡村协管员要对申报登记的群体性聚餐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排查安全隐患。群众和媒体要发挥监督作用,对发生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如实进行报道。要发挥舆论的正面宣传教育作用,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合力为功,协同治“病”。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紧抓厨师培训
群体性聚餐的“病因”在笔者看来主要就是从业厨师。从业厨师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对操作服务流程的规范,对食材采购、储存、索证索票、饭菜留样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着群体性聚餐的安全性。在找到“病因”的基础上,需要施“良方”、下“猛药”,才能“祛病救人”防风险。一方面,强化厨师教育培训。对申报从事群体性聚餐的厨师进行专业食品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从业证。实行黑白名单制、信息公示制度和等级划分制度,每年进行复查培训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厨师,直接取消从事厨师资格,倒逼厨师进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强化厨师资质认定准入。夯实厨师承办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将获得健康证、厨师从业资格证、个体营业执照、统一标准的餐车硬件设施条件作为厨师申报登记的前置准入条件。同时,乡镇(街办)可成立群体性聚餐厨师协会,实行厨师自我规范化管理,提升群体性聚餐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
点穴治病,祛病拔根,拓展监管思路
对于群体性聚餐安全监管,可探索“农村会所”“公司化经营”等新型模式,拓展监管新思路,提升监管效能。对于有条件的乡镇(街办)、乡村可以按照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的设施标准,有效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闲置场所,尝试建立固定的群体性聚餐举办场所,改善经营环境和条件,合理布局,实行村集体集中管理,并收取少量使用费用。注册成立流动餐车公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吸纳一些零散的流动餐车经营者入股公司,集团化运营,统一调动、调配使用流动餐车,提高人员、设备等集中使用效率。探索建立区域性、群体性聚餐食材配购中心,实行订单采购供销机制,统一集中实施群体性聚餐食材的购销,防控食材源头食品安全隐患。对于流动餐车可安装GPS定位、可视化视频监控总控体系和重要产品备案追溯系统,实施区域性流动餐车监管平台,便于监管人员随时了解餐车动向、原材料购进和供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