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19-01-05本刊编辑部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互联网的发明,绝对属于一个伟大的创举。如果1969年“阿帕网”成功实现两台电脑之间的连接,可以算作互联网开端的话,至今,互联网已经诞生50周年。互联网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中国,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日新月益,正从消费互联网时代阔步走向包括汽车、医疗、农业等行业在内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身边的一切,对于10万亿规模的农业产业来说,更将迎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互联网不仅仅改变着农业的“流通端”,也在改变着“供给侧”。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可小觑,土地分散经营,难以组织推进规模化、集体化、标准化生产,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以及农业品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展不全等问题,都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在生产端,互联网可以渗透到农业产前、产中以及产地等方面,带来信息透明化、决策精细化、生产智能化等一系列变化,帮助传统农业决策、生产、管理进行裂变和进化。
在流通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产值几乎占据了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如此巨大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渠道流通的份额显然达到4%,产地的品牌化、渠道的多层化、服务的标准化将为我们提供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不断深化,产业互联网蓄势待发,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对中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集中化、智能化以及农产品的品牌化都有极强的拉动作用。
互联网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已经摆在世人的面前,对于每一个从事“三农”工作的人来说,只有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拥抱互联网,才能拥抱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