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01-05张碧楚
张碧楚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牙种植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修复牙缺失方式,是将种植材料植入到牙槽骨内,然后再做假牙,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一方面能够改善病患的咀嚼功能,另一方面则极大提升了口腔的美观情况[1]。但是在实践中,缺牙之后会出现骨损伤以及生理性骨吸收,会影响牙槽嵴,从而导致修复效果不理想。随着引导骨再生方式的出现,为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有效弥补了上述劣势。为分析钛膜、Bio-Gide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本文选择到我院接受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在2016年9月—2018年7月时段到我院接受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49)、乙组(n=49)。甲组中男性、女性病患例数分别为28例、21例,年龄区间21~70岁,平均年龄(47.46±3.26)岁,牙缺损2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03±0.12)年,缺牙类型:23颗前牙、10颗前磨牙、16颗磨牙;乙组中男性、女性病患例数分别为29例、20例,年龄区间20~70岁,平均年龄(47.45±3.24)岁,牙缺损3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05±0.14)年,缺牙类型:21颗前牙、11颗前磨牙、17颗磨牙。组间各项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之前均行X线以及CBCT检查,明确牙列缺损、牙骨厚度、牙骨高度等方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与术后随访6个月。
操作内容:患者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牙种植系统帮助下,于口腔唇、牙槽顶侧方位行一切口,同缺损牙齿边缘相距3到6mm;随后口腔组织瓣推开,延伸切口,直达远中位置(无牙颌骨)。同时,行垂直切口于口腔牙槽顶,使用口腔圆钻清除口腔牙槽及其软组织,清除干净,使用口腔小球钻进行钻孔(口腔骨皮质上),帮助骨髓成骨细胞能更快进入以上范围;然后根据患者牙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修复膜并进行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治疗。此时甲组使用钛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乙组行Bio-Gide修复膜帮助引导骨再生。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本研究中乙组显效2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5.91%,甲组显效22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3.67%,对比具有差异性(χ2=8.171,P=0.004);乙组伤口开裂1例,面部肿胀1例,种植体松动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甲组伤口开裂2例,面部肿胀2例,种植体松动2例,增生性龈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2%,对比具有差异性(χ2=5.222,P=0.022)。在手术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情况(P>0.05);手术治疗后,乙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时骨密度为(2.47±0.23)和(2.65±0.26),乙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时骨密度为(2.19±0.16)和(2.33±0.21),对比具有差异性(t=6.996,6.702;P=0.000)。
3.讨论
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治疗方式是建立生物屏障,避免上皮以及纤维细胞生长到了骨缺损的区域;修复膜的应用则是能够形成封闭的空隙,帮助引导骨再生,种植体能够更好的结合,因此在选择修复膜时应当科学且合理[2]。传统修复引导骨再生治疗通常用钛膜等,具有不可吸收性,需取出。钛膜属保护膜,且具有保护作用,但在应用中,存在血浆无法流入植骨区域,植骨吸收营养较差,恢复时间较长等问题,最终导致治疗失败[3]。Bio-Gide膜是新型生物修复膜,有可吸收性,近年来临床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其为双层胶原膜,能够保护骨缺损区域促进生长[2]。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效果、不同时段骨密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差异显著,提示对接受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选择行Bio-Gide修复膜帮助引导骨再生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患者而言,选择Bio-Gide修复膜材料的效果更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低,可改善预后,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应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