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05宋艳辉
宋艳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检测中心 江苏 苏州 215006)
实验诊断学是依据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医学基本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1]。实验诊断学在临床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实验诊断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2]。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主观能动性,以期获得明显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我们为实现不断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持续改进。
1.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繁杂,从基础到临床均有涉及,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知识点梳理的环节。以往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的填鸭式教学,不便于学生记忆。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每次授课结束前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用最简洁的文字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也为将来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的相关环节,我们采用了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3]。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对象是刚刚结束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尚未具备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诊断学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临床课程,这个过程也是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采用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典型病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典型病例的应用,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效果显著[4]。通过PBL教学模式,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参与度,而且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5]。
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但采用传统的讲义结合幻灯片的形式,还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综合学科,教学目的是应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指标对各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实验诊断学将我们学习的各种医学知识通过疾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疾病的一个横向分析过程。
实验诊断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等检验医学的内容,在介绍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时,还会涉及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进行检验项目的讲解,还要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对涉及到的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回顾,这样不但有利于对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原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检验项目选择的掌握。
实验诊断学的特征之一是将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果解释与分析能力[7]。因此我们将医疗过程与实验诊断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医生诊治疾病的一般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及治疗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实验室检查结果一定要与临床表现和患者体征等资料相结合才能做出最终判断的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模式,这对于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的。
3.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素质是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承担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临床检验人员,并不是专职从事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人员,存在教学工作经常与常规检测工作发生冲突、从事教学工作的检验人员积极性不够、流动性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影响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科室层面重视教学工作,专门设置分管教学的主任,负责统一安排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工作和承担教学任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平衡日常检测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时间,争取各专业组工作人员对教学工作的支持。组织大家统一备课,规定教案的基本框架,避免不同教学人员对相同教学内容的讲授存在较大偏差。有经验的教学人员对新任教学人员进行培训,试讲合格后方可独立带教。对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励大家的教学积极性。由于我们承担的实验诊断学培养对象为临床专业的学生,学科本身也涉及了很多临床医学知识,从事临床检验的工作人员需要补充临床医学的实践知识,做好学科衔接。实验诊断学教学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8],有利于培养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医学工作和医学科研工作的优秀人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疾病病因的深入认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逐步发展为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学科[9],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验诊断学由原来的辅助诊断地位转变为对具有疾病诊断指导及病情监控作用的学科[10]。我们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判断临床资料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在实验诊断的教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改成绩,但是仍然要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