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联盟背景下食品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2019-01-05张轶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 张轶斌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类专业当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推行“1+X”的背景下,高职类食品院校应依托行业产教联盟,深化课程和教学资源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培养大国工匠。本文从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3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改革方向,为食品类专业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刚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它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健康工业,推进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产业布局。食品产业作为国家传统产业,也是国家支柱产业,面临着由传统食品生产向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营养与膳食指导、食品安全检测等方向的产业升级机遇,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是健康预防重中之重。因此,重点建设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群,符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也是推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但是,我国传统食品行业附加值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民营养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急需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功能性食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因此,总结食品产业的突出问题及人才需求,纵观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培养出能够确实解决产业问题,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食品类专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也是急待解决的突出矛盾。
依托食品行业产教联盟,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新思路
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深化现有产教融合模式,引入国内外龙头企业和教育集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所有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重点组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色的食品类专业群,实现社会力量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开发行业虚拟工厂,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国家规划教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食品行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领域建立具有混合制特色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专业群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是实现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依托产教联盟,通过对食品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将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
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接
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是实现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支撑点。通过联盟内企业需求,深入分析与食品专业有关的国家职业标准,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职业核心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通过设置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必备的职业通用知识;设置专业群共享技能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宽口径就业能力”和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支撑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与产教联盟内顶尖企业的深度合作,重构专业领域的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并提炼出典型的工作单元,形成“模块化”教学资源,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之中,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将课程内容与职业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相融合,课程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依托行业产教联盟,拓展教学内容
依托食品行业产教联盟,在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产品研发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原料(农产品)环境监测与治理、药食同源产品开发、药品原料提取与综合利用、生产废水处理等服务内容,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的能力。
与中华传统老字号食品集团合作,综合提升其主力产品的质量水平,及新产品的研发水平,综合振兴专业群内优势民族品牌,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的传承创新。
开展多元教学,拓展“X”应用渠道
依托“1+X”证书制度的丰富证书资源,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多元培训,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