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9-01-05洪志萍
洪志萍
(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急诊急救工作具有时间性强、实践性强、情况复杂、风险大、服务性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且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防患于未然。
1.当前急诊急救过程中护理时常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1.1 护士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前情况下,急诊急救护理管理常常包括对接诊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护理组织、院前急救技术的合理运用、抢救急救设施设备的日常管和理安全使用、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的常规培训。但不可否认,当前情况下,很多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急诊护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比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简单等,影响着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安全意识不够,表现为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评估、对抢救仪器设备使用不够熟练、业务技术水平不高等,同时,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也有待提高。
1.2.1 院前急救方面 表现为急救电话接听不详;现场急救时发生失误,态度冷漠、用语不当、与家属沟通不恰当;急救药品和器材准备不足导致现场无法及时抢救;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或因安置不妥发生摔伤撞伤等;当病患者接入院时没有及时与接诊收治科室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科室提前联系,存在延误病人抢救的风险等。
1.2.2 护患沟通方面 表现为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常常导致引发医患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病患者所处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解释不到位,常常会出现误解性的医疗纠纷事件。
1.2.3 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方面 表现为很多规章制度没有制定,或者有制定,但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在工作上。三查七对虽然内容背得熟练,但却不去查对,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等。如对医疗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重点不突出,缺乏动态变化等。
1.2.4 急救设备管理与使用方面 表现为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设备管理不当,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不全面、摆放凌乱,设备故障,质量使用出现问题等;急救药品缺失不到位、过期等都会因延误抢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引起医疗纠纷。
2.解决急诊急救护理常见问题对策
2.1 加强急救科急救管理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结合急诊护理工作出现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急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针对医院和科室实际制定出符合急诊护理工作现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并依据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2.2 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
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重视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护士长,通过科学的竞争机制选择护理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有效促进急诊护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3 建立健全各种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要制定建立健全各种护理管理制度,促进护理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各级各类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各类疾病护理操作常规以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图等应明示于墙上,同时,加强经常性的教育与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有效防止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和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应定期组织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防范各类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者对护理风险识别和判断以及评估的能力。同时,应定期不定期地对急诊护士进行有效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让急诊护士充分掌握各种急救仪器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与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对一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以及一些常见的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也应有所了解。高年资护士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苦练基本功。
2.5 认真做好各种急救药品、设备的管理和交接工作
抢救药品齐全、充足,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急救物品管理做到“四定一保持”[2]: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要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急救药品器材的完好率达100%。
3.小结
随着人们急救意识的不断增强,必须针对急诊急救常见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3],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不断加强急诊急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