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9-01-05吴玲玲
吴玲玲
(安徽省军区滁州离职干部休养所 安徽 滁州 239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性的慢性疾病,主要体现方式在于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也可能两者兼有,存在演变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可能[1]。本研究对80例COPD患者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滁州离职干部休养所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案例,共涉及人员80位,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分别将80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员40位。其中对照组:年龄(62.45±11.6)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观察组:年龄(63.03±11.1)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人和15人。这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跟踪观察,并积极配合医师各项治疗,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其中:(1)心理护理是指加强和观察组患者的交流和互动,知悉患者心理变化,根据其心理动态开展疏导,排解其不良情绪,同时告知积极治疗能够提升康复效果,并举例和宣传良性康复事例,使其能够得到正向激励。(2)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患者施行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出现剧烈运动,并告知患者身体锻炼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理层面评分、生活水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心理层面评分主要为负面情绪评分,可以通过焦虑心理自评表(SAS)、抑郁心理自评表(SDS)等方式进行开展,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生活水准评分可以通过GQOL量表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生理层面健康、心理层面健康、物质水平、社会功能等单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意味着生活水准越佳[2,3]。护理满意度主要有患者按照所获得的护理服务作出评分,在0至10数字中进行选择,0~5分即不满意,6~8分即较为满意,9~10分为十分满意。
1.4 疗效评价
疗效采用COPD肺功能分级,Ⅰ级(轻度)FEV1≥80%预计值;Ⅱ级(中度)50%≤FEV1<80%预计值;Ⅲ级(重度)30%≤FEV1<50%预计值;Ⅳ级(极重度)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可以视之为存在呼吸衰竭,Ⅰ级+Ⅱ级能够作为总有效率。
1.5 用鸡血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通过总有效率的疗效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
2.2 护理前两者评分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开展护理之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
3.讨论
COPD是较为常见的持续气流受限疾病,与气道和肺脏感染具有直接关联。因此,临床上应对COPD进行积极治疗。而在其治疗期间,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必要针对患者施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且观察组在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康复护理通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可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满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