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9-01-05孙莉王晓非
孙莉,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沈阳 11000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持续性肿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在不断探索中。滑膜炎和血管翳是RA主要的病理特征。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免疫细胞过度迁移、凋亡减少共同作用,导致关节局部炎症长期持续存在,引起关节肿痛甚至畸形、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其中血管翳是骨侵蚀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cial growth facror,VEGF)作为促进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可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RA血管翳的形成密切相关[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6,IGFBP-6)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的主要调节因子,近年研究[2]新发现,IGFBP-6具有独立于IGF-2的功能,包括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细胞迁移。研究[3]发现,IGFBP-6可通过抑制VEGF的功能而抑制血管新生。KARTHIKEYAN等[4]发现RA患者血液中含有IGFBP-6抗体,提示RA体内存在IGFBP-6表达异常。但目前国内外关于IGFBP-6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RA患者外周血IGFBP-6表达水平,分析IGFBP-6水平与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探讨IGFBP-6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43例作为RA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RA诊断分类标准,其中男12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51.9±12.5)岁,均未接受过系统治疗。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7±10.4)岁。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心脏、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肿瘤、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RA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数据收集
收集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计算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
1.3 分组
根据DAS28将RA患者分为高疾病活动组(DAS28>5.1)、中疾病活动组(DAS28 3.2~≤5.1)和低疾病活动组(DAS28≤3.2)。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患者年龄及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方法
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别采集R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1 000g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置于PC管中-20 ℃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批检测血清IGFBP-6浓度,严格按照试剂盒(美国Aviva Systems Biology公司)说明书程序进行操作。酶标仪450 nm波长下测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IGFBP-6浓度值。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GFBP-6与DAS28、CRP、ESR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A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GFBP-6的表达水平
RA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GFBP-6水平分为(428.03±109.43)和(763.27±159.08)ng/mL,RA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2.2 各疾病活动度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GFBP-6的表达水平
低、中及高疾病活动组外周血IGFBP-6水平分别为(510.73 ± 107.34)、(439.62 ± 112.91)、(382.70 ± 86.00)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低疾病活动组的IGFBP-6水平显著高于高疾病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RA组IGFBP-6的表达水平与实验室指标及DAS28的相关性
RA组中,IGFBP-6的水平与Hb呈正相关(r=0.429,P=0.004),与PLT(r=-0.378,P=0.012)、ESR(r=-0.399,P=0.008)、DAS28(r=-0.397,P=0.008)呈负相关(P< 0.05),与CRP(r=-0.282,P=0.067)、抗CCP抗体(r=0.137,P=0.395)和RF(r=-0.100,P=0.525)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RA是常见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加重,逐渐进展,关节是最主要的受累部位,并可伴有血液、神经、心血管、皮肤、肺、胃肠道、肾脏等多器官系统表现。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全球患病率约1%[5],2016年我国的患病率为0.33%~0.37%[6]。RA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迄今尚无根治方法,控制炎症活动、减缓疾病进展、预防关节破坏是主要治疗目标。
IGFBP-6是IGF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及体液中,能够相对特异性与IGF-2结合,抑制IGF-2介导的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理功能。既往IGFBP-6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肿瘤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IGFBP-6能够促进细胞迁移[7]、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8],提示IGFBP-6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免疫紊乱是RA发病的主要机制。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是关节炎症的早期关键事件,是促进炎症细胞浸润、形成和维持血管翳及导致关节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贯穿关节炎病理过程始终[9]。血管翳主要由异常增生的滑膜细胞、新生血管及炎性细胞组成,具有“类肿瘤样”性质,能够侵袭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导致关节不可逆性破坏、畸形、功能丧失。VEGF是促进血管形成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RA受累关节中VEGF过度表达,不仅通过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形成血管翳,也作为炎性细胞因子上调金属蛋白酶表达,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研究[2]发现,IGFBP-6可通过IGF-2独立途径抑制多系统肿瘤血管新生。ZHANG等[3]发现内皮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诱导的低氧环境可促进IGFBP-6表达,而IGFBP-6过表达反而抑制了血管生成,提示IGFBP-6可能参与低氧诱导的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进一步实验发现IGFBP-6与VEGF共同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时抑制了VEGF对血管生成的刺激作用,证实了IGFBP-6通过VEGF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功能。本研究发现RA各疾病活动组的IGFBP-6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高疾病活动组的IGFBP-6水平明显低于低疾病活动组,且相关分析显示RA组外周血IGFBP-6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提示IGFBP-6可能是RA的保护性细胞因子。结合既往研究,推测RA患者IGFBP-6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体内存在异常IGFBP-6抗体[4],而IGFBP-6由于水平下降对VEGF的抑制作用减弱,血管翳形成,导致RA关节破坏。但IGFBP-6在RA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途径及水平下降的原因,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RA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活动度对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RP、ESR是临床常用的经典的炎症指标,也是RA的诊断标准之一,在RA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地位。DAS28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RA病情评估指标,能够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更稳定、全面的评估RA疾病活动度。本研究发现,随着ESR和DAS28升高,外周血IGFBP-6水平逐渐下降,结果提示外周血IGFBP-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疾病活动度,但特异度及敏感度有待进一步探索。血液系统改变是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可表现为多系统受损,其中血小板升高、贫血较为常见,并多出现于RA疾病活动期。MLLER等[10]发现Hb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TEKEOLU等[11]发现PLT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外RA组周血IGFBP-6水平与Hb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侧面证实了外周血IGFBP-6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但IGFBP-6是否直接影响Hb和PLT水平,尚需进一步探索。
自身抗体的产生既是RA的疾病特点,也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F和抗CCP抗体是RA常见的自身抗体,研究[12]表明,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高达75.6%,RF阳性率高达61.5%。RF是抗变性IgG的抗体,RF阳性患者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在诊断方面,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RF高。二者皆被纳入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RA诊断标准。RF和抗CCP抗体不仅可用于诊断RA,其滴度高低还可以反映RA病情,研究[13]发现二者滴度与RA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疾病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IGFBP-6与RF、抗CCP抗体有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较少有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在RA患者中,外周血IGFBP-6可能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同时外周血IGFBP-6水平对判定RA疾病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IGFBP-6可能是RA诊断、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目前临床上有部分患者经充分治疗仍不能达到病情缓解,提示仍有未知因素参与RA发病机制,而IGFBP-6可能是RA发病过程中潜在的保护因素,有望为RA的治疗提供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