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龙江绿色食品大县
2019-01-05肇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
文/肇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放心安全的“中国饭碗”里多装“大庆粮食”,是大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13年9月批建以来,坚持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发展格局和“企业带动、基地联动、农民行动”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区为主的核心区建设,用二产引领一产,带动三产,打造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大庆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接续产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引领。
园区核心区位于黑龙江肇州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依托核心区龙头企业带动,打造了高标准玉米、水稻、绿色杂粮、畜禽养殖以及高质量果蔬生产示范区。
核心区已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达到了“七通一平”;污水处理厂、物流园、金融财税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齐全;配电、道路、排水、绿化及亮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完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地下综合管网等配套项目正在建设,园区基础功能日益完善。
为了推进园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常委任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肇州县成立了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成立了产业引导基金,肇州县成立了兴工、兴州2家投资管理公司及蛋鸡产业发展基金,并成立了肇州县工商、农业2家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提供了政策支持。
集聚创新资源 农业提质增效
几年来,园区不断深化与八一农大、东北农大、黑龙江省农科院、吉林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努力打造具备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多种功能的校企合作平台。围绕促进企业创新和产品提质做足文章,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2016、2017年共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个。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1个,资金达到1000余万元。
创建国家级蛋鸡体系试验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挂牌成立畜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现有近20个专家团队常年为园区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转化科技成果达50余项、改进生产工艺近20个,促进了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由“原字号”向“高精尖”发展。比如,在新品种培育方面,中升牧业与吉林省农科院合作,用当地小尾寒羊与美利奴、杜泊羊进行杂交,培育肉羊新品种 “阿骨羊”,现已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系认证,进入合作社扩繁阶段。
在科技服务与创业方面,科技、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团队,以技术讲座、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种养基地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年均百次以上,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创新水平和整体素质。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吸引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和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区域经济、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兴和公司蛋品加工星创天地,为满足蛋品加工项目高品质原料需求,在蛋鸡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在养殖方面,采取“1+N”入股分红模式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分散养殖的小型养殖场,加入兴和养殖园区,为农民创建孵化平台,在原料种植方面,与新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带动该合作社入社土地约1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超过3万亩以上,通过“星创天地”平台建设,将种植、养殖、加工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连接在一起。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参与生产经营并入股分红,促进全县蛋鸡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优势产业 实现融合发展
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园区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累计引进涉农产业项目62个,建成投产45个,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7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3家。绿色食品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2016年实现产值66.3亿元,占总产值的50.8%;2017年产值77.2亿元,占总产值的57.2%。形成了杂粮、汉麻、生猪、肉羊、肉牛、肉鸡、蛋鸡、商品鹅、果蔬、乳品等10条产业链。如,云天麻业公司通过成立合作社带动肇州、杜蒙、泰康等地农户种植汉麻,落实汉麻面积15万亩,建成了纤维加工、麻屑制炭、食用菌包、纺纱、大麻二酚提取等全产业链项目,产品主要供给山西绿洲、雅戈尔、湖南浏阳黑火药协会等大型企业,纱线、大麻二酚出口加拿大美国等地,年可实现产值近8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肇州核心区现已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0余家,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中黑龙江中农兴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黑龙江格林赫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经由2014年庆大霉素生产一个项目,裂变成红霉素、CBD(大麻二酚)、维生素D3生产4个项目。
一二三产业链形成。园区不断创新思路,坚持立足一产发展二产,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二产引领一产、带动三产,实现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成功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园区形成了“一猪一羊两牛三禽”和粮食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核心区3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就业4600人,拉动15个养殖园区、190个养殖场、400多个合作社为企业配套,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通过产业拉动,全县物流运输业收入提升25%以上,餐饮服务业收入提升15%以上,第三产业整体增幅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绿色农产品种、养、加、销于一体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科技部第二批备案“星创天地”,下属四个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子公司,入社土地3.1万亩,成员410人。在全国各地建立老街基旗舰店、直营店、连锁店100多个。入驻淘宝网并开通微商城,产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甚至远销香港、台湾、俄罗斯等地。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在政府方面,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以及热电联产等项目。企业所排放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国家一级B水平后排放;垃圾集中收集并运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正在建设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和地下综合管网项目,旨在取消10吨以下小锅炉。在企业方面,牧康牧业粪污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有机肥、发展有机循环农业项目已在兴城镇推进实施;宏成牧业病死禽无害化处理;兴和牧业、一口食品有机肥生产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多维度促进废物综合利用,全力发展循环经济。
园区农民增产增收 辐射效益显著
园区增产增效。2016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5.2亿元,同比增长10.8%;2017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61.5亿元,同比增长29%;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19.6%。
农民增收效益明显。2016年、2017年核心区内就业农民工分别达3600多人、4600多人,人均年收入2.5万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建成很多高标准种养殖基地,完善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如中升集团,借助全产业经营优势,采用“龙头企业+银行+养殖户”的合作模式,实行“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价格、统一还款方式”等进行合作。现与70多个养殖户签订了合作协议,肉羊存栏达3万多只,户均增收8万元。
在素质能力提升方面,园区与县职教中心合作,定期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水平,联合就业局、工会、妇联等单位,搭建就业平台。在乡村振兴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改变农民思想,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如兴城镇,与企业进行订单合作,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16个,建设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及大豆种植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及乡镇发展。在科技扶贫方面,园区坚持科技扶贫、项目扶贫,通过产业带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园区共有15家企业参与县里产业扶贫项目,共带动972贫困户,一共增收近290万元。如牧康牧业联合八一农大“青年筑梦之旅”创新创业团队在永胜乡建立了科技扶贫有机香瓜种植基地,带动14个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托古乡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在摇篮乳业的带动下,建设奶牛养殖项目,带动 58户贫困户,为每个贫困户代养3头奶牛,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连续分红五年,合计分红87万元。
总结经验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注重下好园区规划先手棋,从顶层设计始终注重将高质量贯彻园区发展全过程。高标准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高效的执行力,赋予了规划持久的生命力。
坚持优化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紧紧围绕企业最关心的手续办理、资金筹措、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现实需求,对症下药、靶向发力,推出“领办制”“代办制”“一站式”办公等服务举措,节省企业时间精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集银企对接、融资担保、中介服务为一体的金融财税中心,为企业多渠道融资提供全方位服务;与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组建专家顾问团,常年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指导,推动企业由“原字号”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坚持链式融合,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深挖合作点、找准互补点、探索嫁接点,凸显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了肉羊、汉麻、蛋鸡、杂粮等重点产业链条。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紧密型产业化运行机制,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养得好,引导农民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种养殖,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
坚持制度保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考核任务目标,实行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年终奖惩,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全力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吸引重点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专业人才到园区和企业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置三年“服役期”,期满后可自主选择去向,现已有20多名人才主动选择留在企业,多数已成长为总经理、部门主管等中高层干部。
着力打造放心的“中国饭碗”
园区将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要素保障水平,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打造“龙江绿色食品大县”,为全省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示范。
一是推动转型升级,在发挥科技示范作用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优化各产业链条的结构和层次,突出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加速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业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二是推进产业集聚,在促进产业关联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完善优势产业链条建设,促进主导产业更加规模化、集群化,使产业衔接更加紧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更加合理高效。
三是加快基础建设,在优化园区功能布局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使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和形态更加鲜明,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更为完善,信息化服务能力、管理水平、要素资源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是坚持生态理念,在打造绿色循环园区上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倡导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理念,有效控制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土地、水电、燃气等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