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9-01-0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动动力学监测设备已逐渐由有创向无创发展,研究表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相较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而言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延长住院时间等缺点。阻抗微分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它采用胸腔阻抗法的基本原理,是生物组织的阻抗会随着相应的体积变化而变化,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主动脉的容积随血流量变化而变化,其阻抗也随血流量变化而变化,且多项研究表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可靠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功能不全病人中的应用
林子舒等[1]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高血压心功能Ⅰ级的病人发现,心功能Ⅰ级的病人虽然未出现临床症状及明显的阳性体征,心脏超声射血分数及B-型钠尿肽(BNP)也未检测出异常,但ICG监测系统可发现其射血收缩指数、变力状态指数等已经低于正常值,为早期发现心功能不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Chen等[2]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王燕君等[3]用临床上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即心功能分级、BNP来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在心功能不全或者BNP升高的情况下,房缩波波幅、舒张功能指数、肺动脉楔压、总外周阻力水平相对较低,每搏心脏做功、心搏做功指数、心脏每分做功、室缩波波幅、每搏心排血量、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心脏收缩力指数水平相对较高,从而验证了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要莉莉等[4]通过对比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发现,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量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心脉隆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汪亚芸等[5]对比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和未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的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都有好转,试验组每搏量、每搏指数、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心率、预射血期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但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明显降低,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收缩压影响不明显,治疗的安全性较好。
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
Ferrario等[6]证实了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由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对治疗高血压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一组759例高血压病人,当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后,其血压控制率[血压降低至140/90 mmHg(1 mmHg=0.133 kPa)]较前提高了两倍以上。Krzesiński等[7]的研究也表明,通过血流动力学指导的药物治疗可帮助病人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并且发现越难控制的高血压这种效果更显著。此外,Aoka等[8]也发现相较于盲目地应用降压药而言,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选择降压药,不仅降压效果更明显,而且还可以纠正高血压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杨明乾等[9]研究氢吗啡酮对术后高血压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应用氢吗啡酮后高血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依据所得到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选择合适的药物,尽量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朱晓琼等[10]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持续监测尘肺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进行液体复苏,合理地选择血管扩张药物、选择利尿剂等,较盲目地进行液体复苏而言,可明显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等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人死亡率。余意君等[11]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对比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发现,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量、每搏指数、加速度指数、速度指数比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明显降低,而体血管阻力则明显增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区分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呼吸困难,可以早期根据所测得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选择合适药物,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刘瑛[12]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发现,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人心排血量、每搏量等都降低,系统阻力升高。
4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马驰骋等[13]选择80例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来指导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补液发现,试验组发热、心率过快、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相较传统盲目补液方式而言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更有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治疗,可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率[14]。石根萍[15]通过比较中心静脉置管监测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病人液体复苏的作用,发现相较于单次中静脉置管监测而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更准确地监测病人循环功能的变化,并根据所测得的参数变化调整补液量及滴速等,甚至可以仅仅根据心排血量的变化来调整补液量,尤其是胶体液的给予,可以有效地减少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症病人中的应用
宋菲等[16]选择急诊科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房颤病人、冠心病及其合并症病人、机械通气病人和正常人共2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房颤组、冠心病组、机械通气组、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心排血量、每搏量降低,射血前期延长,左室射血时间减少等,此结果也表明房颤病人相较于非房颤病人心功能稍差。而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除了心排血量、每搏量输出量等降低和系统阻力升高之外,反映心肌收缩力的参数也明显降低。梁丽艳[17]通过对比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发现,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准确地选择利尿、强心、抗感染药物等,可以明显地降低急重症病人的死亡率。左新等[18]选择急重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发现心源性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非心源性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搏量、加速度指数是反映病人心肌收缩力的参数,其相较于射血分数而言更加准确。谭奕东[19]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
6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血液净化病人中的应用
胡春燕等[20]选择肾内科重症监护室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研究发现通过测量胸液含量(TFC)的变化,约220 mL的水分被清除,胸液含量下降[21],当脱水量不足或液体补给过多时,人体内容量负荷过多,将会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22]。反之,脱水量增大或补液不足时,胸液含量会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也随之降低,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心排血量的降低,可能引起肌肉痉挛、低血压的发生[23]。冯晓玲等[24]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7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
范江花等[25]选择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排血量、每搏量等与左心功能相关的参数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左心功能呈负相关的参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每搏变异率变小、胸腔液体升高。这些参数可用来评估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指导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梁金鑫等[26]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液体复苏发现,依据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来调整补液量,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使患儿的血容量得到更有效的补给,其病情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对休克早期患儿进行液体复苏,降低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等。杨翠文[27]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需要血液净化的患儿,分别在净化开始前,开始后30 min、1 h、2 h、结束后对其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净化时间的推进,心脏指数、血压、中心静脉压、每搏量指数、心率逐渐下降,外周血管阻力指数逐渐升高;净化开始30 min后,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外周阻力指数发生显著变化,2 h后,心率发生显著变化,但开始后30 min、1 h、2 h、结束后相比,中心静脉压、血压未见明显差异。由于患儿的血容量相对成人来说相对较少,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机体调节系统也不完善,血液净化危险性相对较大,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以帮助了解患儿血液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状态,从而降低血液净化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血液净化的效率。
8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Sasaki等[28]选择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例接受手术切除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病人的心排血量、每搏量变异度,并把病人麻醉诱导后到术后第10天的所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热稀释法、脉冲轮廓、中心静脉压比较,发现它们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发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代替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管理围术期条件较低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监测幼儿、特殊体型、重度高血压、主动脉关闭不全、心率>250次/min等病人时,其准确性相对较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完善,但其无创、简便、持续监测等优点已经使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展现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