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某建设项目环境工程分析与研究
2019-01-04崔建宇
崔建宇
摘要:评估区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依据各类评估级别及要求提供的相应资料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判定为二级。地区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一般。总体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
关键词:环境工程;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一、项目概况
1、用地概况
该用地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温泉寺。该用地属于拟建回迁房地块。用地四至为,东侧为太子河,南侧为发家峪大桥,西侧为溪田铁路,北侧为溪田铁路与太子河的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4.13公顷,建筑用地面积3.66公顷。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2、项目地点与交通
该用地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温泉寺。该用地属于拟建温泉寺回迁房地块。项目区周边毗邻本田铁路温泉寺火车站约1km,交通便利。
3、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13公顷,建筑用地面积3.66公顷。建筑控制高度为45米(100>建筑高度≥30m)以内。最大建筑层数约15层以内,属中层建筑(20>楼层≥8)。无地下建筑,
二、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1、气象水文
本区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属北温带季风湿润气侯区。区内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短。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6.2℃,一月平均气温-14.3℃,最低气温-37.9℃;七月平均气温23.1℃,最高气温35.5℃。年平均降水量830mm,多集中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本区主要河流为太子河。太子河在建设场地的东侧由南向北流过,距建设场地约20m,流向由南向北。据市水文站1975~1980年资料,太子河常年平均流量为34.2m3/s,最大流量3540m3/s(1975年),最小流量0.99m3/s(1975年),是市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评估区范围无地表水体。
2、地形地貌
建设区的地貌单元为太子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现场调查时,建设区内地形较平坦,建设区内最低标高163.80m,最高标高166.90m,相对高差3.10m,相对高差<30m,相对高差小。综上,建设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
3、地层岩性
根据收集资料及《温泉寺项目B地块(回迁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果,评估区周围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Ar)的混合岩地层和第四系(Qh)地层。由老至新地层排序简述如下:太古界(Ar)混合岩地层:分布于评估区下部及其周边。主要岩石为太古界混合岩。主要岩性为:颜色为白色~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
4、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的东部。根据收集资料结果,规划用地范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评估区地质构造简单。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资料和外业钻探岩土性状,判定场地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场地地层较稳定。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可知,勘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属抗震一般地段。
5、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收集资料及实际调查结果,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种,分述如下: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卵石层中,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0.0~8.5m,透富水性较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水位变化幅度一般为1.00~2.00m,涌水量较大。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内下伏地层岩性为太古界(Ar)混合岩,岩石较破碎,含少量裂隙水,由于混合岩相对隔水,故该含水层透富水性较差,主要接受上覆地层垂直下渗及太子河侧向补给。
根据《温泉寺项目B地块(回迁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干湿交替及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中钢筋有弱腐蚀性。评估区有两种地下水类型,其透富水性属较差~较好,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6、岩土工程特征
根据《温泉寺项目B地块(回迁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按照评估区内地层、岩土体结构、类型、组合特征及其坚硬程度、稳定性等因素,将其分为岩体、土体两个工程地质类型进行说明:①杂填土Qhml;②耕土Qhal+pl;③卵石混土Qhal+pl④卵石Qhal+pl。评估区下伏为太古界(Ar)混合岩,分布于评估区下部及其周边。主要岩性为:颜色为白色~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7、认为工程活动影响
评估区范围为郊区,地表主要为河流和耕地,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一般。
根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三、环境现状评估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将现状评估范围以规划用地范围向环周扩大,扩大后的面积为0.20km2。
评估区及周边地形较平坦,地貌类型简单,建设区周边无高危边坡,不存在崩滑流灾害。建设区为太子河一级阶地,其西侧为溪田铁路,东侧为太子河,南侧为公路大桥,北侧为溪田铁路与太子河的交汇处。根据现场调查访问结果,溪田铁路与公路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也未发生过地质灾害。因此,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环境危险性预测
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后项目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预测评估范围为规划用地范围,预测评估面积为4.13公顷。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特点,工程建设有可能引发河岸坍塌一种地质灾害。具体原因说明如下:
1、建设场地比较平坦,评估区的地貌单元为太子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建设区内地形较平坦,建设区内最低标高163.80m,最高标高166.90m,相对高差仅为3.10m,相对高差<30m,相对高差小。
2、该建设项目不需要切坡,不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3、建设场地原来没有堆积物,该建设项目平整场地和工程建设不会产生新的堆积物。即没有泥石流的物源,因此也不会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4、该工程没有设计地下工程,不需要挖基坑,因此,也不存在基坑塌坍地质灾害。
但是由于建设区距太子河较近,如在讯期施工,有可能引发河岸坍塌地质灾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即使该建设项目没有设计地下室,但是地基开挖,也要进行抽水与排水工作,抽水使河水倒灌,排水使河岸冲刷。地层又是砂砾卵石不稳定,又由于讯期太子河水量较大。几个因素叠加到一起,有可能引发河岸坍塌。但是由于基础挖的一般较浅,排水量也比较小,如能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河岩坍塌这种地质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其地质灾害的危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