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大学生自杀几率的干预性对策研究

2019-01-04李佳璇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美好花季选择了自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为什么他们会在如此美好的年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的全国各地大学生自杀的现象,试图从社会原因及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案例一:【张家口警方通报大学生自杀事件:其曾在多家网贷平台参与借贷】

1月30日,在张家口一高校上大三的学生李某某自杀身亡。今日(3月1日),张家口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通报此事称,死者生前与多家网络贷款平台有借贷关系,所贷款项用于个人消费。

案例二:楚天都市报4月1日讯,近日,患有抑郁症的女大学生晶晶在寝室服药自杀,幸好室友及时发现,通知辅导员并拨打120送医救治

这些案例引起了社会的極大关注。在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可能是不可逾越的

中国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升学就业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人们在这一时期往往处于精神的迷茫状态,对于社会上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产生恐惧心理和怀疑情绪,中国大学生半只脚刚刚踏入社会,对社会认知度不够,加之大学生活较高中的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变化,在适应阶段会产生许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处理不当,没有正确的导向,就会陷入迷茫甚至忧郁的心理阶段。另一方面,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成熟的经验,理想和现实一定程度上脱节,对考研和工作的担忧,也会使心理状况产生波动,近些年关于不堪忍受这种压力而选择自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除了社会原因,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是导致自杀的原因之一,一项外国的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自杀者中有约60%的人患有抑郁症,因此它被称为“第一号心理杀手”,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

如案例二,严重者转化为抑郁症,这种情绪的产生不是一种原因引起,首先是家庭原因,家庭具有社会化的功能,一个人从出生到完全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要学习许多方面的知识,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果个体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或者不健全的家庭里,就有可能产生畸形情绪,所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个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心理影响的效果可见一斑,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压抑的生活学习环境下,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结果意志逐渐消沉。因此,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及时找到疏导方法,而不是一味消沉,任由这种恶性循环。

预防大学生自杀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包括预防、咨询和救助体系的系统工程。这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属于源头治理,正所谓医心病,用心药。

1.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正确的生死观首先要理解生命。我们国人习惯刻意回避死亡,甚至把死说成生,产生了“生前”这样的概念。如果我们对死亡的意义思考不够,那么这个领域就处于陌生且模糊的状态,突如其来就会使人手足无措。

2.壮大师资队伍

要提高高校学生自杀的早期预警和干预工作效率,就要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心理咨询队伍。不断壮大心理咨询的师资队伍,将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分配到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群体。

3.提高自杀预防群体的专业性

3.1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性

心理委员和辅导员一样,都是站在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的最前沿。他们既有普通大学生的身份,又有班级心理健康预报员的身份。心理委员要做到利用自己所受的心理专业心理培训技能,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和该同学及其周边朋友沟通,在仔细了解具体情况和信息后,及时向辅导员汇报。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专业素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场心理委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心理委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2提高安保人员的专业性

当自杀事件发生时,学校保卫处的安保人员通常是赶赴现场的第一批进行自杀现场干预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阻止正在发生的自杀行为,维持自杀现场秩序。如果自杀事件已经发生,那么他们需要负责善后工作。提高安保人员的自杀预防和干预技能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自杀的成功率,挽救大学生个体生命。

4.创新自杀预防和干预方式

学校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或生命教育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不足,其原因之一是:在大家心理,普遍不能像接受普通的感冒发烧一样,坦然接受和正视心理疾病,特别是自杀问题。同学们看到类似心理健康测验这类标题的活动就会觉得如果没有发现问题还好,一旦发现了问题,担心被人歧视,被看作不正常的人,有抵触和反感情绪。如果我们将心理测验的名字和形式稍作修改,再运用当今网络流行词汇和形式来开展测验,相信学生的参与度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5.建立高校外部联动机制

高校的外部联动机制是政府—社会—高校—家庭联动机制。高校外部间的联动机制要做到合作理念科学化、合作内容系统化、合作方法互动性、合作途径多样性、合作机制规范性。

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中选取试点学校,重点普及生命教育和建立完善的自杀预防和干预体系,与此同时试点高校可以相互合作,组建一个全国性大学生自杀预防和控制中心,建立全国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档案,统筹共享信息资源。在资金运作方面,除了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外,与非政府组织合作,除了引进民间组织的资金外,接受运用其商业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提高自杀预防和干预的效率性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邓勤勤.当代大学生自杀危机及其干预[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2]陈迪明.高校学生自杀与危机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邓玲.论高校学生自杀现象[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符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伍建萍.高校院系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李娟,窦胜龙.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正向干预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

[7]范富珉,张天舒.自杀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作者简介:李佳璇,出生年月:1999.04.1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西省运城市,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