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种处理对粗糠树实生苗品质的影响

2019-01-04徐海霞路买林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露地出苗率后处理

徐海霞,路买林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2)

粗糠树(EhretiamacrophyllaWall.)[1]为紫草科(Boraginaceae)厚壳树属(EhretiaL.)乔木,别称鸿雁传书、破布子、大叶厚壳树,果实称为野枇杷。产于河南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南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台湾、陕西、甘肃南部和青海南部也有分布[2],一般生长于海拔125~2300 m山坡疏林及土质肥沃的山脚阴湿地。树干挺拔高大,材质优良,落叶期集中,叶子被密毛,吸尘能力强,病虫害极少,是优良城市绿化和用材树种;叶子可用于饲料;叶、树皮可以入药,有祛风湿、活经络的功效,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粗糠树皮还具有散瘀消肿的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在湖南衡阳地区,人们还会将粗糠树果实(野枇杷)鲜果入馔煮粥[3],也常将果实采收后制成果干,煮水做茶,具有润喉止咳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咳嗽、哮喘等病。

梁华[4]、郝改莲[5]、刘军等[6]等对粗糠树根插和扦插技术、耿翠芳等[7]对粗糠播种育苗技术进行过研究,路买林等[8]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与保护,其他有关栽培方面鲜见报道。河南林业职业学院自2016年起对粗糠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准确找出粗糠树播种育苗技术中的种实采后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等有利因素和方法,参考王玉娟等[9]对白木通、林韧安等[10]对枫香、王建义[11]对核桃楸、杨鹏[12]对花榈木、池毓章[13]对观光木、王乃江[14]对文冠果等树种所做的播种育苗的处理方法,对粗糠树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性状和苗木品质进行研究,对其播种育苗技术进行筛选,以期为粗糠树播种育苗提供参考,对指导和规范粗糠树播种育苗,提高粗糠树苗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东林场(34.68°N、112.50°E),海拔132.10 m。属暖温带地带,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年均气温14.5 ℃,年均降水量603 mm,全年日照时间2141.7 h,年无霜期217 d,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为褐土,pH值7~8。

苗床设置在温棚中。温棚东西走向,长30 m,宽12 m,高2.7 m,钢筋骨架,覆盖材质为长寿无滴膜,夏季有黑色遮荫网覆盖。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种实采集 粗糠树果实成熟期7—8月[2],有些9月中下旬成熟[7],7月中旬开始有果实自然脱落,从7月中旬起开始捡拾;9月中下旬用高枝剪剪下带果枝条,手工采下果实。本试验种子来源于洛阳市西苑公园、河南省林科院、南阳内乡宝天曼,共采集种实156 kg。

2.1.2 种实采后处理 种实先进行粗选,人工挑出600粒果皮无任何损伤的种实阴干,标记为①;其余种实再随机分出600粒,拌沙堆积沤制,种沙比例为7∶3,上覆10 cm厚粗砂,清水浇透后用塑料薄膜覆盖,7 d后取出,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标记为②;剩余种实与粗砂混合,戴上手套反复揉搓,耐心剥出果实内的2粒种子,并用清水冲洗,置阴凉干燥处阴干,标记为③。

2.1.3 种实贮藏 经处理后的种实装入透气的袋子中,贮藏于通风、干燥环境中。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L9(34)[15-16]设计,采用种实采后处理(A)、播种时间(B)、播种方式(C)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表1),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以各处理播种小区(2 m2)为1次重复,重复10次,不考虑互作。

表1 粗糠树播种育苗试验因素及水平

按试验设计要求,于2016年10月15日、2016年12月15日、2017年2月15日分3次播种,每小区播种量为30粒种实,播种后不浇水;待出苗后,根据温棚基质干湿状况,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其余不浇水。

2017年4月中旬统计每一小区幼苗数量,计算出苗率。2017年11月20日,苗木停止生长后,从各试验小区随机抽取10株苗木,仔细将其全部挖出(不足10株者取其全部),用钢卷尺测其苗高、根长,游标卡尺测其地径、记录大于5 cm的侧根数量,每小区所测结果计算平均值。然后在80 ℃烘箱内72 h烘干后,称其根、茎、叶的干重,计算各小区平均值。

2.3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DSP数据处理系统和Excel等工具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3.1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组合对粗糠树出苗率的影响差异很大,混沙沤制,12月15日播种,露地低床播种(处理5)的出苗率最高,为92.51%。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采后处理方法对出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FA=264.16>F0.01(2,2)=99.0),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对出苗率影响差异不显著(FB=7.87、FC=4.77,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出苗率影响的顺序依次为种实采后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结合多重比较结果(表3)可以看出,粗糠树的播种育苗可以选择混沙沤制的种实和剥除果皮的种子,由于手工剥果皮的过程较为麻烦,可以采集果实后混沙沤制以减少工作量。2月15日在露地苗床播种出苗率高。

表2 粗糠树不同播种处理苗木性状指标

表3 粗糠树不同播种处理正交试验多重比较结果

3.2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苗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组合对粗糠树苗高的影响差异很大,剥除果皮的种子,12月15日在温棚中播种(处理8)的苗高最高,为57.71 cm。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苗高影响差异极显著(FC=262.02>F0.01(2,2)=99.0),播种时间、种实采后处理方法对苗高影响差异不显著(FB=1.29、FA=0.952,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苗高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种实采后处理。在温棚中播种粗糠树的苗高最大,其次是露地低床,露地营养袋播种苗高最小,结合多重比较结果(表3)可以看出,用剥除果皮的种子,10月15日在温棚苗床播种苗高最大。

3.3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地径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组合对粗糠树地径大小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播种时间对粗糠树地径的影响显著(FB=20.95>F0.05(2,2)=19.0),播种方式、采后处理对粗糠树地径大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FC=13.89、FA=5.02,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地径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播种时间>播种方式>采后处理。剥除果皮的种子,10月15日在露地低床播种(处理7)的地径最大,为11.17 mm。结合多重比较(表3),从粗糠树地径方面考虑,粗糠树播种育苗可采用混沙沤制的种实,10月15日播种在露地低床。

3.4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处理组合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采后处理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显著(FA=20.61>F0.05(2,2)=19.0),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对粗糠树根长的影响不显著(FC=11.81、FB=7.06,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根长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采后处理>播种方式>播种时间。混沙沤制的种子,2月15日在温棚播种(处理6)的根长最大,为63.21 cm。结合多重比较(表3)根长最大的是在温棚苗床用剥除果皮于12月15日播种。

3.5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侧根数(>5cm)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组合对粗糠树侧根数的影响差异很大,混沙沤制,10月15日播种,露地低床播种(处理7)的侧根数最高,为13.50条。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后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对侧根的数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FA=3.74、FB=10.74、FC=3.56,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侧根数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播种时间>采后处理>播种方式。结合多重比较结果(表3)可以看出,粗糠树的播种育苗可以选择剥除果皮的种子,10月15日在露地低床播种。

3.6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茎干重、根干重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组合对粗糠树茎干重、根干重的影响差异很大,种实混沙沤制,10月15日在露地营养袋播种(处理4)的茎干重(25.625 g)、根干重(8.157 g)最高。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茎干重的影响差异极显著(FB茎=162.69>F0.01(2,2)=99.0)、对根干重的影响差异显著(FB根=39.79>F0.05(2,2)=19.0),其它因素对粗糠树根干重、茎干重影响差异不显著(FA茎=3.19、FC茎=1.39、FA根=1.43、FC根=0.08,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茎干重、根干重的影响均依次为:播种时间>采后处理>播种方式。结合多重比较结果(表3)可以看出,播种时间对茎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较好的播种时间为10月15日,其次为12月15日。可以选用混沙沤制的种实在露地低床播种。

3.7 各因素不同组合处理对粗糠树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各组合对粗糠树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差异很大,其中播种时间影响显著(FB=31.00>F0.05(2,2)=19.0),播种方式、采后处理对粗糠树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FC=5.54、FA=2.27,均小于F0.05(2,2)=19.0)。各因素对粗糠树苗木质量指数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播种时间>播种方式>采后处理。混沙沤制的种实,10月15日播种,露地营养袋播种(处理4)的苗木质量指数最高,为4.790。结合多重比较结果(表3)可以看出,粗糠树的播种育苗可以选择混沙沤制的种实10月15日在露地低床播种苗木质量最好。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粗糠树的出苗率受种实采后处理的影响很大,果皮完整直接阴干的种实出苗率低,混沙沤制或剥除果皮的出苗率较高;影响粗糠树1年生实生苗苗木性状和苗木品质的主要因素是播种时间,其次是播种方式,采后处理影响最小。结合设备和工作量等成本方面考虑,经过混沙沤制的种实采用露地低床冬季播种(即A2B1C3组合),1年生实生苗苗木质量指数高。

在自然情况下粗糠树母株周围很少发现实生苗的现象,本试验结果表明表皮完整的粗糠树种实发芽率较低,与自然现象吻合,但堆放沤制有利于这些物质的分解,今后可进一步研究果皮及果肉成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或许种子发芽需要黑暗环境,暗期长短、覆土厚度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为生产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只对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性状和品质进行观察和对比,不同的播种处理对2年生及更长年限的实生苗的苗木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露地出苗率后处理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
豫西北春季露地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高山露地番茄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