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的认知与成效分析
2019-01-04张林娟
张林娟
(福州市永泰县林业局,福建 永泰 350700)
城市林业建设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居民,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故健康、和谐的城市林业既要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又要满足公众愿望与需求,这不仅能体现生态文明视角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且能反映出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的受益人——福州市民,让他们直接评价福州市城市林业建设,通过他们的感知认识,了解福州城市林业功能的发挥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方国家在城市林业的参与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程序与规则,同时城市居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参与与反馈是国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我国在公众参与城市林业建设方面相对较落后,但学者们对公众参与城市林业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Jim[1]对广州市民就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与负面影响的认知情况做了调查;戴薇等[2]对昆明市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及相关政策做了研究;杨玉萍[3]就武汉市民对武汉市近自然园林营建的公众认知做了调查与研究;赵正等[4]对北京市市民偏好的城市林业进行了研究。依据前人的研究,结合福州市的具体情况,就福州市民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福州市城市林业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及对城市林业建设的成效评价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让城市林业建设符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城市居民”的要求,迈向更健康、和谐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城市居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具体问题设计围绕功能是否高效,结构是否优化,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本次问卷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居住区域等;第二部分,公众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认知;第三部分是从市民角度就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评价。为确保问卷调查顺利进行,设计问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文字尽量简洁、通俗、易懂,避免专业词汇;②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并且与市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③依据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与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市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评价指标。
1.2 数据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收回后在Excel中录入数据,然后借助SPSS软件,运用描述分析法、方差分析法、交叉列表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3 样本选择
福州市由5区8县组成,对福州市城市林业建设的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即仓山、鼓楼、晋安、台江以及马尾5区为主,共计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具体各区的问卷样本数见表1。因为仓山区面积最大,居住人数也较多,故对其问卷数分发的最多(104份);鼓楼区(46份)与台江区(48份)是福州市人口相对较为密集的区域,故对其发放的问卷数仅次于仓山区,而马尾区(16份)由于人口相对稀少,故问卷数相对较少。问卷调查的样本数基本符合本次研究的需要。经信度检验可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37,通过了Hotelling的T平方检验,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林业建设的公众认知
2.1.1 城市林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调查结果(表1)显示,受访者对城市林业的提法认知度并不是特别高,但对于城市森林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大都知晓,对于城市林业是什么没有更深刻的认识,63.3%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林业就是城市森林与城市园林,16.7%的受访者认为城市林业就是城市植被的总和,只有15.8%的居民认为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目的并需要公众参与的事业;4.2%的人根本不清楚什么是城市林业;大多数被调查者(91.7%)认为去城市森林公园或者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与呼吸新鲜空气;在参与城市林业建设方面,75%的被调查者能积极参与植树造林,85%的调查对象能爱护与管理城市林业建设,而对城市林业的破坏者能积极处理其行为的只有34.2%,28.3%的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懒得理会。城市林业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需要人们积极地管护。但生态科普活动的参与率却很低,只有51.7%,原因是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没有时间,也不知道哪里有举办。
表1 调查对象对城市林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
2.1.2 文化程度与年龄在城市林业知晓率的交叉列表分析 结果(表2)显示,文化程度在硕士及以上的对城市林业的知晓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本科,知晓率为75.9%;初中文化程度的知晓率最低,仅为50%。这也说明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对环境问题与城市林业的关注程度较高。在年龄方面(表3),50岁以上人群对城市林业的知晓率最高,其次是18~35岁之间的人群,18岁以下人群对城市林业的知晓率相对较低(66.7%),而35~50岁之间的人群对城市林业的知晓率反而最低。这或许是因为老年人群更喜欢城市园林与绿化的环境,对它们的认可程度较高;18~35岁人群更新知识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容易接受、欣赏城市园林与绿化之美;35~50岁人群或许忙于工作与家庭,无暇顾及城市林业的社会功能。
2.2 居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评价
基于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福州市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评价结果(表4)。
2.2.1 市民对其城市林业的结构布局感知 城市林业建设包括绿地数量指标(城市森林覆盖率、居住地周围500 m内是否有绿地、森林植被等、水岸绿化状况)与绿地布局指标(城市林业分布是否均匀、乔灌草的比例、绿化区域花草树木的丰富度、城市绿化植被与周围景观、建筑物是否和谐、城市林业建设中是否做到以乡土树种为主)等方面,通过市民对其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结构指标中,对其满意与十分满意的居民显然高于不满意组与一般满意组。这与福州森林覆盖率(5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等优势是分不开的,这同样得益于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四绿工程”与中心城区的环城一重山的景观林建设,加大全市的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
表2 文化程度与城市林业知晓率的交叉列表 %
表3 年龄与城市林业知晓率的交叉列表 %
表4 居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评价 %
在结构指标中,市民对乔灌草的比例、水岸绿化、城市森林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度其满意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福州市行道树的垂直结构类型超过半数为乔木单层结构[5],如城区主干道八一七路、五一路等多以榕树、樟树、芒果等组成的行道树,缺少灌木植被,在新扩建的区域大多以增加草坪与一些小的灌木种植模式来增加绿化覆盖率,缺少乔木的配置[6-7]。福州市城区水系众多,闽江、乌龙江贯穿中心城区,另外市区如白马河、晋安河、光明巷等大小内河90多条,然而这些滨水景观并没有打造完整的城市绿色廊道,特别是乌龙江三环沿岸其水岸绿化更是不尽人意;福州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多台风及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仍然存在,绿化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在城市森林景观与周围建筑协调度方面来看,商品房建设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不断扩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使原本有限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福州市城市建设用地2000—2010年间增加了35.68%[8],造成了福州市城区片林较少,且城市森林不断碎片化,使城市森林与城市的高楼林立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2.2 市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成效感知 针对居民感知城市林业功能的调查结果显示,每项功能的满意程度是不同的。民众对空气质量、雾霾天数的效果最为满意,认为福州城市森林在净化改善空气状况的效果最为显著,这与客观事实是相符。2012年,福州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51 d,全年空气基本优良;2013年福州市区环境空气达标天数为343 d,达标率高达94%,2014年福州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2%,位居全国第7。另外对城市森林在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与游憩需要方面也十分满意,这与福州市城市林业建设的优良成果分不开,福州市2014年已经有5个国家森林公园,城区有84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 m2,百姓尽享生态福利。
而降温效果、噪声方面、台风等自然灾害降低方面效果不太显著,民众并不太满意。福州城市温度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甚至有了“新火炉之称”,究其原因,福州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突出。由于福州市人口规模扩大,工厂、汽车等大量消耗能源,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得其市区平均温度比郊区高,再加上福州特殊的地貌特征,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环绕,不利于气流流动,城市热岛问题更为严重,夏季最高气温达到36 ℃以上。噪声方面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地、汽车等)使得城区噪声更加严重。近年来,福州强台风登陆频率有增强的趋势,台风不仅风力大,而且经常引发风暴潮、江河洪水、山洪与泥石流等灾害,给福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3 居民对福州城市林业成效感知差异性分析 就福州市民对福州城市林业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5)显示,福州市民对城市森林在各区均匀度,结构布局的乔灌草比例,城市森林覆盖率,噪声,满足市民休闲、游憩、观光等精神需要感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重比较后发现,台江区与晋安区、仓山区、鼓楼区、马尾区在均匀度、噪声、精神需要、城市森林覆盖率、乔灌草比例方面差异显著,其他区域的市民在这些单因素感知方面差异不显著。
表5 单因素方差分析
虽然福州城市林业在数量指标上较高,但各区域在城市森林的均匀度方面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台江是老城区,人口、建筑相对比较密集,城市绿地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有严格的绿地规划,其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远高于台江区,鼓楼区虽然人口密集、建筑物较多,但区内有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温泉公园等市级公园,故福州鼓楼区市民对其绿地感知差异不大,台江区内绿地数量明显不足,故台江区市民在城市森林覆盖率、均匀度、满足精神需要等方面感知与其它各区域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福州市民对城市林业的数量指标比较满意,结构指标除乔灌草比例、水岸绿化、森林植被景观与周围建筑协调这3项指标满意程度低于不满意与一般组外,其它指标还是比较满意。
未来要继续加大闽江与乌龙江两岸的绿色景观带的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和绿道系统建设,构建福州中心城区的绿色景观带,同时注重绿化丰富度,针对乔灌草的比例问题,合理搭配、优化选择,利用不同空间与层次,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群落,构建结构优良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这样才有利于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9]。针对城市森林与高楼林立建筑协调问题,加强对名木古树、湿地资源的保护,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风貌,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墙面、屋顶与阳台种植一些适宜的绿色植物,尽可能的实现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高楼建筑完美的结合,让城市森林与周围的建筑和谐统一[10]。针对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增加市中心绿化面,特别是台江区的绿化面积,让能绿的地方尽可能的绿起来[11],让台江区的绿化更为均匀。
公众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未来城市林业建设中,继续加强对城市林业建设的宣传作用,通过电视、电台节目、微信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城市林业,让公众参与城市林业建设的管理工作,让城市林业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与衷心拥护[12]。同时应注重各种绿地场所的功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来构建城市绿地,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