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阳市森林古道调查、保护与修复

2019-01-04庄羽帆马冬梅俞彦锋王金敖张万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东阳市古道森林

庄羽帆,马冬梅,俞彦锋,王金敖,张万荣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2.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浙江 临安 311300; 3.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古道,意指古代的道路。在中国通常将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时期称为古代[1]。因此古道可以理解为在1840年之前修建的供人、马、车等通行的道路。由于地势及周边地理环境的关系,古道的开辟位置存在着差异。森林古道便是建立在山区或森林中的古道。森林古道属于森林公园游步道的一种类型,但又有所区别。广义的森林公园游步道指使游客能到达森林公园内各景点或观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如普通的步行小径,通往景点的公路、水路以及直升机航线。狭义的森林公园游步道则仅指森林公园中连按各景点及景观点的步行道路,包括原始的小路及人工修建的小道[2],因此森林古道与森林公园游步道相比在时间上有明显界限,且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虽然森林古道是古道从地理位置角度划分的一种类型。但不同于古道,由于天然的森林环境,其具有更原始的周边自然景观元素。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森林古道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或逐渐被损毁,或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遗忘。人们无法从地图上找寻甚至无法现场辨认森林古道。直至近几年,森林旅游、森林浴等一系列休闲游憩活动的兴起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集在森林古道上。同时,各类文件的出台也让森林古道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有了政策上的支持。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3],其中提到要建设一流森林休闲养生区,加强森林古道示范项目建设,先行开展部分森林古道建设试点。 2015年浙江省林业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4]。文件中提出要创建森林人家,强调森林人家周边要有森林古道。

东阳市境内以丘陵与盆地为主,会稽山大盘山、仙霞岭延伸入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理环境。截至2017年底,东阳市拥有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1%,林木覆盖率为60.0%,为省级森林城市。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东阳市森林古道的现状,挖掘森林古道的价值,发现森林古道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东阳市境内的森林古道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森林古道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1 东阳森林古道现状分析与资源评价

1.1 现状分析

首先进行了史料查阅(史书记载的均为古道,而不是森林古道),根据民国三年的《道光东阳县志》[5]记载,东阳古道有15条,通往义乌路(3条)、永康路(3条)、天台路(4条)、嵊县路(3条)、诸暨路(2条),经计算得古道总长度大约596 km(图1)。

图1 东阳市古道分布示意图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6]和《道光东阳县志》[5]记载的大路中许多地名几经更迭,与现地名多有出入,但古道路线大致走向仍然可考,平原地区古道几乎都改为公路,只留有部分的古亭、古桥或路碑。因此森林古道保留相对较为完整,经调查,截至2017年底,东阳市现存森林古道73条,总长度大约为163 km(表1)。

表1 东阳市森林古道调查

1.1.1 森林古道景观优势 虽然现存森林古道大多亟待修复,但其具有的景观优势也较为明显。

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森林古道的山地森林景观游赏价值高。大多数森林古道两侧植被丰富,色叶树种丰富了森林古道周边的景观色彩。像朱锡岭古道、车慈岭古道,破岗岭古道等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连片分布,大大提高了游憩观赏性。

2)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森林古道周边常常存在一些人文古迹。如大潦马岭古道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另外古桥、古碑数量更多。历代文人墨客也常由于森林古道风景优美而到此游览,留下许多诗词歌赋。像陆游携父游车慈岭古道,其父留下《题独秀亭》和《题安文山居》两首诗和“入车慈岭”散句。另外水竹坞古道、孟婆岭古道等也均有诗词与传说留下。本次调查古道发现相关古籍文献资料54篇。

除了上述人文古迹以及诗词歌赋传说外,森林古道周边还存在一些古树名木。虎鹿镇的香榧古道就因留存有较多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而得名。经调查,该地祖辈留下的百年香榧树7121颗,500年以上3528棵,千年以上则有25棵。另外车慈岭古道的古树群为省级古树保护群。

3)周边存在旅游景点。由于大部分森林古道周边自然景观优美,当地政府利用周边优势开发了部分旅游景点。如果利用协调好这些景点,可将其作为周边森林古道的连接枢纽,将单一割裂的森林古道形成体系,增加人流量,唤起森林古道活力。

1.1.2 森林古道存在的问题 虽然森林古道景观优势突出,但经历了长时间岁月的洗礼,森林古道所具有的景观性、人文性、通行性等都在消失,具体主要有以下5个问题。

1)碎片化严重。由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使原有森林古道被割裂或直接被覆盖,残留部分原有道路。未受到现代交通网络影响,但处于偏远地区的森林古道,也逐渐受到人为损毁或直接被遗弃遭受自然侵蚀,造成森林古道碎片化严重,被割裂而存在于各个角落。还有部分森林古道被改造成水泥台阶,致使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消失,现代化痕迹严重。

2)废弃。由于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设,使得森林古道失去了原有的通行功能,植被生长茂盛,杂草丛生。另外有些森林古道虽未被植被所侵染,但鲜有人走,古道入口辨识度较低,其通行功能也大不如前。

3)自然侵蚀。由于东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但雨水多呈酸性,气候潮湿。受风吹日晒雨淋,森林古道受到的侵蚀程度较大。一方面原有泥土道路及边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块石路面长期受到风化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崩解破碎的现象。

4)人文古迹受损。部分森林古道沿途存在一些具有景观效果的古桥、古石碑、古路廊、古村落等人文古迹,但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有些古迹上的文字由于年限较长无法辨认。更有部分古村落正在进行拆迁工作。森林古道周边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修复,使得森林古道的历史人文价值正逐渐消失。

5)旅游设施和管理缺失。由于森林古道地理位置特殊,尤以海拔较高处管理相对薄弱,缺乏相应的旅游设施,游客上山所携带的食品包装成为随处可见的垃圾。部分游客在人文古迹上乱涂乱画,另有游客进行烧烤野炊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1.2 资源评价

1.2.1 建立浙江省森林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主要通过改良过的德尔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MDM)、层次分析法(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7]。

表2 浙江省森林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模型

表2(续)

1.2.2 森林古道评价 根据这一评价体系,请55位相关专家学者对73条东阳森林古道进行评分,根据最终综合得分将其分为3个等级(表3)。

根据表3结果,可以总结出这3个等级的森林古道特点:一级(90分及以上):共22条,此级别森林古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风景资源较好,环境优美,森林古道完整度较高,基本为块石或条石路面,安全系数较高,可作为周边旅游景区景点路线。二级(70~90分):共24条,此级别森林古道文化内涵较丰富,风景资源好,环境良好,古道存在局部破损情况,需要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以提高它们的综合价值。三级(70分及以下):共27条,此级别森林古道大多完整度较差,土质路面较多,破损较为严重,后期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

表3 东阳市森林古道资源等级划分

2 东阳市森林古道保护与修复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对象从文物转向文化遗产;从对遗产点的保护转向对遗产的综合整体保护,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注重将自然和文化要素相结合,注重对大型遗产、大遗址、线性遗产、文化线路等的保护;遗产保护形态也由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保护和活化利用[8-9]。森林古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结合实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模式。根据东阳市森林古道的现状,将损毁的森林古道分成4类:割裂型、废弃型、自然侵蚀型、人为损坏及管理缺乏型。根据这4类古道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修复对策。

2.1 割裂型森林古道

这种类型的森林古道修复对象主要是路面和线型。如果森林古道被覆盖区域较少,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考古勘探挖掘出来后修复使用。否则可通过修建仿真森林古道连接被割裂的两端,形成完整线路。仿真森林古道的建设应根据原有残缺的古道样式进行,若原有森林古道已难以辨认,可依据历史古籍等材料的相关记载进行修复,尽量贴合原貌,体现历史韵味与美感,在材质上基本以当地的溪卵石、块石、碎石为主,部分辅以条石,丰富道路形式。如果森林古道被覆盖区域较大,不能挖掘也无法修建仿真森林古道的,应在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上进行标记,设置信息标识予以说明,保证森林古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此外在线性处理上,如果是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需对规划路段进行仔细勘测调研,排除存在森林古道的可能性,若存在森林古道,应考虑绕线,避免与森林古道的交叉。

2.2 废弃型森林古道

首先保障道路的通行功能,以现状整修为主,清除路面周边存在的障碍物(杂草、植被、块石等)。另一方面,考虑与周边交通形成体系,可修建辅助道路,方便游客到达。同时,考察附近森林古道,是否存在可以形成森林古道体系的可能,形成主题古道,这样可以保证该类型森林古道能够吸引游客,重新焕发生机。

2.3 自然侵蚀型森林古道

根据“最低人为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则,控制和改善文物所处环境应是首选的保护措施。但是由于目前森林古道所处环境控制和治理的局限性,对于石质路面,很难在较短的时期内完成环境的变更。所以,对于侵蚀程度较低的石质路面,在其表面使用化学防护或化学加固材料进行化学保护,以减缓或阻止其毁损[10]。若侵蚀程度较高,需要重新进行材质填充的森林古道,可对石质材料使用加固封护剂,提高自身的抗风化能力。另外,为了缓解雨水冲刷以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损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森林古道两侧或单侧布置排水沟,排水沟依地质情况而异,以自然排水或土沟排水为主,如遇地质情况较差地段,则采用石砌边沟。

2.4 人为损坏及管理缺乏型森林古道

该类森林古道大多是其附属设施(人文古迹)被破坏或损毁。对于基本完好的附属设施,以日常监测和保养维护为主。对于存在残损的,应安排修缮工程,并设置信息标识予以说明。修缮工作所采用的材质、施工技术等应与原有附属设施保持一致,尽可能按照史料记载恢复原貌。

另外在游客管理方面。从短期来看,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游客的行为,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让游客意识到森林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提升其对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认知能力。从长远来看,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建立相关的专项法规以及协作保护机制,提升线性文化遗产的地位,使各个线性文化遗产形成统一的保护网络是迫切需要的。

针对森林古道部分路段将海拔较高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应及时完善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监督执行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增派管理人员。同时在海拔较高处可增设垃圾站点,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清理,保证森林古道的整体环境质量。

3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东阳市森林古道的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阳市境内具有保护与修复价值的森林古道共73条,并根据浙江省森林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将其分成3个等级。

东阳市森林古道优势明显,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碎片化、自然侵蚀、废弃受损严重,偏远地区及海拔较高处旅游设施和管理缺失等。因此保护与修复森林古道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将东阳市森林古道分成4个类型:割裂型、废弃型、自然侵蚀型、人为损坏及管理缺乏型,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护与修复对策。

当然,一条森林古道的损毁情况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保护措施,真正落实由点及面的保护模式。东阳森林古道数量众多,少数森林古道如东白山森林古道已进行初步开发,具有较高休闲游憩价值。但对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东阳市而言,单独一条森林古道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价值,如何将众多森林古道构建成一个体系,理清空间关系,从而更好地提升森林古道的文化影响力是之后森林古道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同时在保护修复规划的过程中,要多与当地有关部门、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明确侧重点,更好地发挥森林古道优势,让森林古道所体现的人文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另外,本次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森林古道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研究案例非常有限。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给森林古道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东阳市古道森林
走古道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简介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东阳市社区教育
东阳市天力磁电有限公司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