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19-01-04王素凌
王素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佛山 518211)
原发性痛经表现为月经期间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有腰腿痛、腹泻、呕吐、恶心、头晕、乏力及头痛等,同时较易出现盆腔器质性疾病[1]。本研究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门诊患者。年龄16~30岁,平均(23.30±2.1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诊断标准。月经来潮前或月经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肛门坠胀感、腰酸痛等,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个月经周期。
纳入标准:原发性痛经,病程小于等于3年,年龄15~30岁,近1周内未用药物或其它治疗,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痛经,合并重大系统疾病者,依从性差,有用药及针灸禁忌症。
2 治疗方法
A组:①耳穴压豆:用75%乙醇局部消毒,耳穴探棒探压耳穴,再用王不留行耳贴贴压单侧耳穴,疼痛重者可取双侧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交感,寒湿凝滞型配肝、腹、皮质下,肝肾不足者配肝、腹、脾,气血亏虚型伴有恶心呕吐配脾、胃、腹,气滞血瘀型配心、肝、脾。于耳前后以拇指、食指捻压,手法由轻及重给予强刺激,以热、酸、麻、胀痛感为度,每次取6~7个穴位,每次约1min,每日3~6次,月经前3~5天至经期结束日为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②中药外敷:穴取神阙、关元、气海。用延胡索、川芎、香附、细辛、肉桂、五灵脂、蒲黄研末,酒精调制成膏,制成6cm×6cm的饼状药膏置手术贴上,贴敷于各穴位。
B组单用耳穴压豆治疗。用法同A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
C组单用中药外敷治疗。用法同A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证候积分降至0分,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内无复发。显效:证候积分下降值大于7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不服用止痛药坚持工作。有效:证候积分下降值大于50%~75%,临床症状缓解,可坚持工作但需服用止痛药。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3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研究表明,导致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因素、机体因素、职业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子宫收缩异常、前列腺素或白三烯合成与释放过度、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作用等是该病主要发病机制[3]。
耳穴压豆和中药外敷可温经脉、行气血、营阴阳[4-5]。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