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心血管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2019-01-04罗园媛吴皖灵刘杰潘德锋
罗园媛 吴皖灵 刘杰 潘德锋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高病死率以及治疗疾病过程中患者所要承受的巨大花费,都已经使心血管疾病不单单只是一个医学问题,反而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心血管病学研究不得不迅速发展,这也就需要为心血管病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了使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更为顺利,在过去医学教学经验与临床实际的基础上推出了PBL教学,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心血管医学人才。
1.使用PBL教学的原因
就目前国内医学教学来看,心血管病学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但心血管病学内容广泛,涉及的项目众多,心脏与全身血管衍生出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归属为心血管病学。无论是初次接受心血管医学教学的学生,还是心血管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都会觉得困惑与不解。传统课堂教学更偏向于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背诵、消化,以便应付考试[2]。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学科知识,不能够在实际案例中熟练运用自己在心血管医学课堂教学中得到的知识。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来说,好的医疗工作者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与实践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无法在传统教学中获得。PBL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通过大量临床问题的讲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在真实案例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2.PBL教学方式的优势
2.1 重视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就目前教学环境来说,无论是哪一学科都存在知识有余、实践不足的尴尬状况,医学教学更是如此。医学作为一项对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的学科,近年来教学中存在着忽略临床实践、单方面传授书本知识的问题。对于心血管专业学生来说,若不具备充分的动手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无法正确诊断患者真实情况,侵害患者权益[3]。心血管学内容复杂、抽象,学习难度较大。而PBL教学重视实践,选择大量真实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讲述心血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这样的真实案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然而然的运用所学知识,避免了学生掌握大量书本知识却不会使用的情况。
2.2 充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目前医学教学中的分科越来越细化,这提高了医生的专业化能力。但是,医疗工作者不能忽略的是,患者是综合体,某一处出现问题不一定代表就是该处出现疾病。所以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医生必须会全面、系统的看待患者[4]。在PBL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学生能够拥有大量自我思考时间对案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在探究患病原因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融合,使答案更加准确、全面。
2.3 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
PBL教学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方式,参与学习的学生6~8人为一组,模拟临床案例,在这样的分组教学以及情境模拟下,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情境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案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沟通选择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小组交流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提升了自己的表述能力与思考能力,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配合[5]。这为学生在今后真正参与医疗工作与患者进行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心血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将会常常面临一些比较危急的状况,这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及时进行交流,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让治疗更加顺利的开展。
3.PBL教学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3.1 教学案例选择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对刚刚脱离书本开始接触真实临床案例的医学生来说,若一开始让学生接触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案例,会打击学生信心,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对心血管病学学习的热情。若一开始接触的案例过于简单,缺少思考价值,会使学生缺乏对心血管病学的准确认知,丧失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在心血管病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案例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对学科知识有清楚的认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所掌握的病例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6]。PBL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很高要求。为了突出教学价值,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对教师而言,如何将一些无法通过案例展示的知识传达给学生,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心血管专业中的介入治疗就无法通过模拟来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探索其他教学方式。
3.2 教学评价方面不够具体
PBL教学提倡小组讨论方式,部分学生因缺乏自信或,缺少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清楚的认知或害怕受到教师的质疑而不敢主动发言。但在PBL 教学中,教师在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常会通过学生的发言状况来定义,这样会使对不敢发言的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所以如何对组内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一个合适而准确的评估,对每位使用PBL教学的教师来说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3.3 教师无法把握“度”
参与心血管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完全站在学生的位置来看待问题,一旦学生出现不正确的表达,教师往往会采用立即纠正的方式,这也就使得PBL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无法实现[7]。对使用PBL教学的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太强的主导性,将会使PBL教学失去自身的优势,学生学习会充满困难。
4.结束语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PBL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PBL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勇敢尝试,PBL教学会逐渐完善,若积极应用在心血管临床教学中,将会为医学事业培养大批能力强、水平高的专业心血管医学临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