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水稻安全生产及调控机制获揭示
2019-01-04
种业导刊 2019年12期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污染修复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分别发表富硒水稻安全生产及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施加低浓度硒处理(<5 mg/kg)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抗氧化能力、增加水稻产量,但高浓度硒会产生毒害。有机形态的SeCys和SeMet是水稻中存在的主要硒形态,其含量随着硒处理水平增加而降低。而在10~20mg/kg高硒处理条件下,糙米中出现了无机硒,主要为Se(IV)和Se(VI),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土壤添加0.5~5 mg/kg的硒可作为富硒水稻生产的安全剂量。研究还报道了NO缓解水稻高硒胁迫的机理。结果表明,NO有效增加水稻的抗硒胁迫能力,减轻高硒毒害。其机制主要是促进水稻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抗氧化能力,下调根系OsPT2、OsSAMS1和OsSBP1基因的表达,下调地上部OsPT2、OsCS和OsSBP1基因的表达,以及降低水稻对硒的吸收积累等。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