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操作技巧探析
2019-01-04汪晓梦顾佳楠通讯作者邹大中薛勤
汪晓梦 顾佳楠(通讯作者) 邹大中 薛勤
(江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男性,常以突发性一侧腰腹部剧烈绞痛就诊。近年来我国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每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利用彩超检查快速明确病因及结石的大小、部位,对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5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泌尿系统常规超声多普勒检查。其中男性97例,女性58例,年龄7~77岁,平均42.3岁。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一侧腰痛、腹痛,病程几分钟到一两天不等,部分伴有尿频、尿急、血尿、腹胀、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经彩超或泌尿系平片(KUB)、CT证实,所有病例均为输尿管结石,并且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采用多体位多切面分段扫查法。可适度充盈膀胱,首先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在脊柱两侧作纵断面扫查,探查肾脏情况,看是否有结石、积水,同时测量结石大小及积水深度,再作横断面扫查,从上至下将肾脏扫查完整。
1.2.1 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患侧肾脏的肾盂出口横断面,改变探头方向沿扩张的肾盂作为标志向下扫查,探查输尿管上段至髂嵴水平,重点观察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测量结石大小及扩张的输尿管上段内径。肥胖者可取侧卧位,首先显示肾盂出口后作纵切向下沿腹侧追踪输尿管。
1.2.2 输尿管中段结石 取仰卧位,在上段扫查的基础上缓慢向下移动探头,于腹部正中以横切面显现腹主动脉后,下滑探头至脐部至显现左右髂总动脉后,转动探头至显现髂总动脉、髂总静脉,至结石光团声像图显现,重点观察输尿管越过髂血管处。测量结石大小及扩张的输尿管中段内径。过度肥胖或肠气干扰时,可适当加压探头,嘱患者深吸气来抬高膈肌以利于输尿管的显示。此外,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对结石的大小及部位进行识别[2]。
1.2.3 输尿管下段结石 适度膀胱充盈,取仰卧位,首先作膀胱的纵、横断面扫查,然后在耻骨联合上腹正中线处作纵切,显示膀胱及前列腺(或子宫)后,将探头向外偏约15º即可显示该侧输尿管下段,可见一管状无回声区于膀胱三角区与膀胱连通;观察输尿管末端有无积水、结石及喷尿情况[3]。
2.结果
在本研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91例,占58.7%,中段结石25例,占16.1%,下段结石28例,,18.1%,检出率为92.9%。11例因患者过度肥胖、肠气干扰致输尿管显示不清占7.1%,后经泌尿系平片(KUB)或CT证实。
3.讨论
彩超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操作等有点,输尿管结石患者多以突发一侧腰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来院就诊,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是当务之急。因此,检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巧并不断积累经验。
首先,应熟练掌握输尿管的走行路径及解剖特点,输尿管起于肾盂,止于膀胱三角区两端的输尿管开口,有3处生理狭窄,即与肾盂连接处,越过髂血管处,进入膀胱处,临床上将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也可称为腹段、盆段、膀胱段,上段为肾盂连接处至跨髂血管处,中段为入盆后至膀胱壁前,下段为自膀胱壁内斜行至输尿管出口。当肾结石下移易嵌顿在生理性狭窄处,造成上方尿路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此处应注意对肾积水需与血管进行鉴别,其要点为肾积水无彩色血流显示。另外,第一狭窄处与第三狭窄处较固定,结石较容易检出,需要注意的是,因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结石回声与膀胱后壁回声接近,可适当降低增益以利于输尿管及结石的显影。而对于输尿管中段结石,当患者较肥胖或存在肠气及内容物的干扰时,可适当加压探头,以此来降低气体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对于二维超声无法检出的结石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进行识别,结石强回声表面及后方出现迅速变化的五彩相嵌的彩色信号且持续存在,类似彗星尾样,不随患者呼吸、肠道蠕动和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可判断结石的存在。
其次,在检查过程中,肾积水可能伴随疼痛缓解减少甚至消失,不利于结石的显示,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存在绞痛时为彩超检查的最佳时机。
最后,对于高度怀疑但彩超未能明确的输尿管结石,可根据典型的肾绞痛表现,彩超显示肾积水与近段输尿管扩张作出提示性诊断,若病情允许,可做好肠道准备,适度充盈膀胱后再行彩超检查,此时大多能检出输尿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