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

2019-01-04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粪污绿色农业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 郑州 450002)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也是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资源。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促进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河南省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河南农业现代化要全国领先,必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1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河南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1.1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河南省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农业产业开发强度,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有保障。小麦面积稳定在546.7万hm2左右,水稻面积保持在60万hm2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600亿kg以上。完成好505.3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和66.7万hm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全省自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以来,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合力推进,集中打造400多万hm2平均单产(亩)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1.2 持续推进“四优四化”

全省围绕“四优四化”持续发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多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80.3万hm2,占全省小麦的1/7,既保障了口粮绝对安全,又提升了品质和效益;加工企业收购优质专用小麦价格在2.6元/kg以上,个别品种接近2.8元/kg,实现了优质专用小麦价值最大化。到2020年,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00万hm2,优质花生153.3万hm2,优质林果100万hm2,新增优质肉牛60万头、优质生鲜乳60万t,肉羊125万只、羊奶2万t左右,优质饲料作物面积发展到20万hm2,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48万hm2。

1.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全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抓好“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落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化肥用量已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技术入户率达到82%,平均增产366.0 kg/hm2,节本增效678元/hm2,总节本增效45.4亿元;在苹果、设施蔬菜、茶叶优势产区的8个县(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创建工作,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产品品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设。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

1.4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全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方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洛阳东方红农耕文化博物馆、漯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在记忆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子孙后代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灵宝古枣林入选第3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全省有16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19个村入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西华县万亩桃花景观、洛宁县苹果采摘景观、遂平县四季花卉景观等入围中国美丽田园。

2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新要求

农业绿色发展是整个绿色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事关当代人福祉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1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首次全面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的“三不、两零、一全”总体目标,即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力布局,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这一工作,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并重、物质要素投入与科技创新并进、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在发展理念上,融入绿色内涵,形成绿色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在区域结构上,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在要素投入上,针对化肥农药投入量过大、水资源开发过度的情况,推行减肥、减药、节水的绿色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3 推进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举措

3.1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培育绿色价值取向,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觉行动,实现发展与保护相统筹、生产与生态相协调。培养绿色思维方式,要培养绿色的创新思维、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维,培养绿色的底线思维、严守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底线,培养绿色的系统思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反对铺张浪费等不合理消费,持续开展“光盘行动”等厉行节约活动。

3.2 推广“三替”,实现“三减”

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节水行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减少农药用量,喷灌滴灌替代大水漫灌、减少用水量,力争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2019年力争肥料利用率达到39%;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重点建设好5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力争农药利用率达到39%以上。

3.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绿色发展除了要求资源节约外,还要求具备环境友好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建立粪污处理中心,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池,引导养殖场、养殖户和企业通过建设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厂等,提高沼气处理利用比例,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从源头约束粪污排放,减少环境危害。实施畜禽粪污整县治理行动,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要达到100%。着力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继续坚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三大利用方向”,推广秸-饲-肥、秸-菌-肥、秸-能-肥等循环利用技术,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

3.4 开展“四美乡村”建设

全省将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整治,全省45个县在2019年底前通过省级达标验收;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有集体经济收入等中心村的污水治理,力争治理率提高6%~10%。2019年完成300万农户改厕任务,并做好维护工作。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创建,在抓好所有村庄环境整治基础上,创建1 000个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深入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理念引领河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是担当好、承担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与责任,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粪污绿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