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衣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9-01-04于新友李天芝
于新友,李天芝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
衣原体是衣原体目衣原体科,可分为2个属10多个种。各种衣原体的致病性不同,能感染猪、牛、羊、兔、鸟类等多种动物,表现不同症状或呈亚临床经过,某些也能感染人类,是一种人兽共患性病原体。衣原体可在机体内长期潜伏,其失能性和致死性较强,已被联合国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1],因此,做好衣原体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猪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类多种症状接触性传染病,一般呈慢性经过,某些条件下也会急性暴发,表现为急性经过。该病一般为散发、呈地方流行性[2]。能引起猪发病的衣原体主要有鹦鹉热嗜衣原体[3]、家畜嗜衣原体[4]、流产嗜衣原体[5]、猪衣原体[6]和沙眼衣原体[7]。各日龄、品种的猪均能感染[8]。猪群一旦感染,很难清除,康复猪群长期带毒、排毒。猪衣原体感染可因菌株毒力、猪日龄和体况、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症候群,如肺炎、肠炎、结膜炎、关节炎、睾丸炎、子宫炎等,主要导致仔猪的高死亡率和母猪的繁殖障碍疾病,因发病率不高易被忽视,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55年,美国专家Willigam等首次从病猪体内分离到猪衣原体,随后罗马尼亚、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均有相关报道,目前,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我国杨宜生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国内猪群中存在此病,随后从甘肃、湖北、内蒙古、青海、广西、河南、四川等地都分离出猪衣原体。近年来,猪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衣原体病在我国27个省(市)猪场均存在[9],呈流行态势。本文主要从猪衣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学
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DNA、RNA两种核酸,能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衣原体抵抗力弱,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 d,在外界干燥的条件下可存活5周,在水中可存活17 d。56℃ 5 min、37℃ 48 h、100℃ 15 min、紫外线照射30 min可杀灭衣原体。常规消毒剂如2%来苏尔、2%氢氧化钠溶液、1%盐酸溶液、75%酒精溶液可在数分钟内杀灭衣原体。衣原体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炭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将衣原体感染的鸡胚卵黄囊保存-70℃,衣原体至少可存活10年以上。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能在6~8日龄鸡胚或鸭胚卵黄囊中生长繁殖,也可用细胞培养,常用的细胞有人宫颈癌细胞(HeLa299)、乳仓鼠肾细胞(BHK-21)、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及小鼠成纤维细胞(McCoy)。衣原体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较小的为原生小体,直径 0.2~0.4 μm,球状、椭圆形或梨形,有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是成熟的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无繁殖能力,但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当进入易感细胞后,发育成较大的始体。始体,直径 0.7~1.5 μm,圆形,可繁殖,无细胞壁,为细胞内形式,姬姆萨染色呈蓝色,无感染性。衣原体可分为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两大类,不同菌株致病性不同[10]。衣原体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及螺旋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不敏感。
2 流行病学
能感染猪的衣原体也能感染其它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多为人兽共患性病原体。猪衣原病发病率为5%~9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季节多发,各品种和日龄的猪均易感,怀孕母猪和仔猪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初产母猪的流产率为40%~90%,断奶仔猪的病死率为20%~60%。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它被感染的动物如猪场内的飞鸟、鼠类也能成为传染源。可水平传播也能垂直传播,衣原体通过眼鼻分泌物、粪尿、乳汁、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等排出体外[11],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染其它猪只,也可经过交配感染健康猪。猪场内的蚊、蝇等也能间接传播该病。初次感染该病的猪场症状表现更明显,损失更严重,感染后母猪、公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可长达1年,很难净化,因此,持续的潜伏性传染是本病的主要流行特征。当猪群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营养不良或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时均能诱发该病[12]。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3~11 d。不同猪群感染后表现的临床表现不同,仔猪感染衣原体后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颤抖,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角膜混浊,羞明,流泪,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出现,腹泻,脱水。也可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兴奋,尖叫,盲目地冲撞或转圈运动,倒地,四肢呈划水状。还可出现关节炎的一些症状如关节肿胀、跛行等。
母猪感染衣原体后多呈隐性经过,自身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只是在怀孕后期突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弱仔,流产胎儿水肿和出血,胎衣暗红色,有水泡,有臭味;弱仔一般个头较小,体弱,头部、腹下及四肢皮肤呈弥漫性出血,拱奶无力,多在出生后2 d内死亡。初产母猪发病率高,可达90%。一般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不育和再次流产,但如果发生分娩后胎衣滞留,有可能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形成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母猪可能会死亡。少数流产母猪也可出现关节炎、眼结膜炎。
公猪感染衣原体后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临床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13]、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精液量少、精液带有血丝、品质下降,以致受配母猪的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有时也可表现为肺炎、关节炎。有的公猪只是隐性带毒,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仔猪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肺脏肿大,质地变硬,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泡膨胀不全,并含有大量的渗出液,气管、支气管有大量黏液性分泌物。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出血,关节腔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液,含有黄色絮状物。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道黏膜出血,内容物稀薄如水,有的红染。肝脾肿大、出血。肾脏肿大有出血点,呈土黄色。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浑浊。肝脏肿大,有时与肠道黏连,发生纤维素性腹膜炎。母猪子宫内膜水肿、出血,有不规则的坏死灶,流产胎儿水肿,头顶和四肢呈弥漫性出血,心脏和肺脏常有浆膜下点状出血,肝充血。公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睾丸肿胀、变硬,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尿道上皮脱落、坏死。
5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该病应与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其它病原和霉菌毒素所致的流产和繁殖障碍进行区别,还应注意与因饲养管理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进行鉴别。发生呼吸障碍时,应与猪流感、猪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进行区别。发生关节炎时,应与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进行区别。发生腹泻时,应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进行区别。
要确诊的话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镜检、病原分离鉴定、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需首先采集病死猪的肝脏、脊髓液或流产胎儿的内脏组织,做触片或涂片,干燥、甲醇固定10 min,再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30~60 min,蒸馏水冲洗,晾干,镜检。油镜下可见被染成紫色或蓝色的小体,紫色的是原体,蓝色的是始体。可用小鼠、鸡胚或细胞等进行衣原体的分离,选取的病料样品可以是肺、脾脏、关节液、脑脊液、胎盘等。对严重污染的病料一般用小鼠分离,病料处理后腹腔接种3~4周龄小鼠,0.5 mL/只,接种后4~10 d扑杀,剖检小鼠可见脾脏肿大,腹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取肝、脾等做成触片,镜检可见大量纯净的衣原体。鸡胚分离衣原体时可选用6~7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链霉素处理的病料样品,0.3 mL/胚,初次分离时可能不致死鸡胚,需盲传2~3代,一般鸡胚于接种后3~10 d死亡,无菌取鸡胚卵黄囊膜涂片,若镜检发现有大量衣原体原生小体则可确定。衣原体虽然可用细胞分离,但分离率一般不如鸡胚分离效果好,因衣原体对细胞的吸附力较弱,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比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以增加衣原体对细胞的吸附力[14],提高分离效率。IHA是猪血清中衣原体抗体检测最常用的方法,该法采用纯的衣原体致敏绵羊红细胞,敏感性高、特意性强,操作简便,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应用,目前已有商品化的试剂盒,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重复性差,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目前也有商品化的ELISA检测试剂盒用于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如以色列Biogal公司的ImmunoComb诊断试盒,但价格较贵。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检测衣原体病原的方法,常用有PCR、荧光定量PCR方法等,但因衣原体种类繁多,检测时可能因引物序列与病原不匹配造成漏检,检测时采用新鲜的病料样品如肺、肝、脾脏、关节液、脑脊液、精液、喉拭子、阴道拭子。最好采用多种方法检测,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猪场造成大的损失。
6 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配合饲料,提高猪群免疫力,猪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猪群饲养密度合理,加强通风,减少猪群应激。猪舍保持清洁卫生,粪便与污物要经过消毒后堆积发酵处理,并每周两次对通道消毒、产房消毒、圈舍消毒、场区环境消毒。
(2)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尽量减少引种,禁止从衣原体疫区引种,引种时要隔离饲养半个月,并进行检疫,确定无衣原体感染或隐性感染后,方可并入大群饲养。猪场内要杀灭蚊、蝇、鼠等,防止飞鸟等动物(如猫、野鼠、狗、野鸟、家禽、牛、羊等)进出养殖场。控制人员进出,非本场饲养人员禁止进入猪场,人员进入猪场要进行严格消毒,并更换鞋、工作服。对种猪要定期检疫,确诊健康无疫后方可配种。对发病猪隔离饲养,猪舍周围、过道用3%氢氧化钠消毒。每天1次,连续消毒7 d。淘汰发病及感染猪,尤其是隐性感染种公猪。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因素。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该病。对病死猪及流产的胎儿、胎衣以及排泄物和污染物,应采取焚毁、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来苏尔或2%氢氧化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3)猪场一旦发生猪衣原体病,猪场饲养管理人员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并注意消毒,服用四环素、强力霉素或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可有效防制本病的传染。
(4)目前有羊用衣原体疫苗,但没有猪用衣原体疫苗,只能采用抗生素进行防治,猪群发病在早期可用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为防止抗药性的出现可采用多种药物轮换、穿梭使用。因衣原体的细胞内生长及隐性、持续性感染特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最好对该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对发病的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1 mL/kg,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病重仔猪另加5%葡萄糖溶液20 mL耳静脉推注加以补液。发病种猪肌内注射10%强力霉素,用量为20 mg/kg,2次/d,连用3 d。当母猪发生流产时用土霉素1 000 g/t拌料,连喂10 d,收到很好的效果,治疗后恢复发情。在猪衣原体流行期间,全群饲料添加四环素300 mg/kg,可预防该病。此外,公母猪配种前1~2周及母猪产前2~3周按0.02%~0.04%的比例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连用1~2周,可提高受胎率,以预防新生仔猪通过垂直感染该病,增加活仔数及降低新生仔猪的病死率。
7 小结
猪衣原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的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其常呈慢性经过,隐性感染较多,且临床表现多样,没有典型的病变特征,常被忽视。某些能感染猪的衣原体如鹦鹉热嗜衣原体、流产嗜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也能感染人,因此,猪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该病,一旦猪场有疑似病例出现,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控,避免受到感染,并采用实验室方法诊断该病,及早确诊,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只有羊衣原体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没有正式批准文号的猪衣原体灭活疫苗,虽然一些科研单位试制,但一直未申请正式批号,猪衣原体种类繁多,科研人员应对该病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分离猪衣原体,并研制疫苗,从而更好地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