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峰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19-01-04张爱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太冲天枢太白

张爱军 陈 峰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干结硬块等[1]。该病发病机制包括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调节异常、精神心理障碍等多种因素[2]。西医采取对症治疗为主。陈峰主任为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30 余年,精于针刺手法,倡《内经》针刺补泻手法,以捻转、提插为主,尤其擅长针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其针刺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1 谨从病机

中医无“肠易激综合征”病名,按症状属于“腹痛”“便秘”等范畴。患者便秘与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相伴随,排便不畅或艰涩难下,数日一行,多便质不干,或先干后稀[3]。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多由肝主疏泄调节心理应激反应,并起决定性作用[4-5]。患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致气机壅滞,故见便结、便次多、抑郁、胸胁胀闷、喜太息等。肝郁化火,则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诸症。若肝郁乘土,则脾失健运,大肠失津液滋润而便秘,伴腹胀、纳呆等。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见胁肋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嘈杂等。因此,陈老师总结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治疗宜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2 循经取穴 针刺宜浅

《灵枢·海论》云:“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据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陈老师循经取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腧穴以调整相应脏腑功能,制定疏肝健脾和胃针方,由太冲、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白、三阴交组成。太冲为肝之原穴,《针灸大成》言其“主心痛脉弦……胸胁支满……大便难……”,善行气止痛,肝气畅达,则抑郁、焦虑诸症均消。天枢与上巨虚相配为合募配穴法,一为腑气不通之要穴,一属下合穴,善通腑化滞;足三里、下巨虚为胃与小肠下合穴,具健脾益胃,通腑之功;太白为脾之原穴,具益气健脾通腑之效。三阴交为肝脾肾之交会穴,功善健脾利湿,益肾。诸穴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理气通腑之功。陈老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肝脾不和,肝气郁滞而致脾失健运,出现腹痛、腹胀等症,以气机郁滞为主,浅刺以“刺卫出气”,激发经气,麻酸胀重等得气感即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故针刺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如天枢针刺0.3~0.4 寸,调畅气机,针刺手法宜柔和,针感轻微,如针感过强,则局部拘急痉挛作痛,引起患者心理恐惧或抗拒,气机不畅,则疗效欠佳。《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3 重视脉诊揣穴 辅震颤法催气

施实针刺治疗前,陈老师重视脉诊,提出虚脉有细脉、微脉、缓脉,实脉有滑脉、紧脉、弦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刺手法应结合腧穴穴性,如脉诊虚证,太白、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予以补法,太冲、天枢予以泻法;如脉诊实证,太白、三阴交补法,余穴泻法。同时,也重视揣穴,常以左手按压搜寻腧穴,以定位旁凹陷处为真穴,如足三里,常在足三里定位下0.5 寸处按压酸痛及凹陷最为明显。取穴后宜指甲掐十字标记以定位准确。陈老师临证右手单手进针,常嘱笔者勤练针法,“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认为指力至关重要。右手持针如“手如握虎”,力贯指尖,快速捻转进针入穴,患者痛感轻微。补法以针至人部,酸麻胀重等得气后,重插轻提3次,捻转幅度小、力量轻,以拇指向前捻转为主,针尖向下向内。泻法则针至地部,得气后,轻插重提3 次,捻转幅度大、力量重,以拇指向后捻转为主,针尖向上向外。对捻转提插得气不显者,常配合指压及震颤催气法,以左手拇指压住针感欲传导的上方,同时右手拇食中三指紧捏针柄,使针身高频率颤动,带动针尖上下移动,施术2~3min,如针刺天枢穴,得气后局部酸胀明显,部分患者出现矢气数次,起针后腹部轻松舒畅感;针刺足三里穴,得气后下肢酸胀麻木感明显,可向上、下传导,敏感者可循经上传;针刺太冲穴,震颤使足大趾及第2 趾麻木、疼痛感强烈,针后头痛及胸闷、胸胁胀痛不适均可减轻或消失,因其引气下行,清肝泻火之效。陈老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气机失调,精神紧张、焦虑等,针刺配合深呼吸利于患者气机通畅,陈老师临床体会,该法对抑郁、焦虑、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亦佳。患者通过腹式深呼吸,医者同时对远道足三里,太冲等穴行补泻手法,增强宽胸理气、通降腑气止痛之效。

4 病案举隅

夏某,女性,30 岁,2017 年8 月14 日就诊。主诉:腹痛便秘3 年,加重1 周。患者自3 年前因工作压力大而焦虑,寐差,继而出现腹痛伴便秘,大便3~4日一行,时5~6 日一行,大便色黄,干结,2017 年7 月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后确诊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予以西沙比利及培菲康等治疗,疗效不显。1 周前患者出现便秘与腹痛加重,伴腹胀纳差,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夜寐易惊醒,便后腹痛可缓解。查体:形体偏瘦,天枢、太冲穴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便秘(肝郁化火证)。西医诊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理气。脉诊属实证,取穴:太白、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冲、天枢。以0.35mm×40mm 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针刺上述诸穴,天枢、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以泻法操作,太白、三阴交以补法操作,补泻操作如上。因患者得气不显,天枢、足三里、太冲予以震颤法催气。留针20min 后腹部起针,下肢腧穴捻转提插行针,同时嘱其鼻吸口呼深呼吸10min。术毕患者腹痛腹胀减,胸胁胀痛好转,矢气3 次,双下肢胃经循行处酸胀感明显,嘱隔日治疗1 次,1 周3 次,6 次为1个疗程。经针刺4 个疗程后,患者大便通畅,不适诸症消失。随访3 个月未复发。

按语:该病因忧愁思虑、情绪不畅所致,病位在大肠,证候表现以脾胃为主,但以肝为本,如叶天士所云:“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疏肝应为治疗之根本。该患者为中青年女性,“女子以肝为先天”,因各种因素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心火上炎,故宜疏肝理气健脾,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通畅腑气,太白、三阴交健脾益胃,太冲疏肝解郁泻火,如此则标本兼治。因患者久病及体质因素,得气感不显,以震颤法催气,“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针后矢气说明腑气得以畅通,“六腑以通为用”,针刺过程中,辅以深呼吸,利于该类患者肝气舒畅,腑气通利,达到《灵枢·刺节真邪》所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之效。针刺深度均较浅,如针刺天枢、太冲0.3 寸,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0.8 寸,太白、三阴交0.4 寸,陈老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不宜深刺,异于深刺天枢穴突破腹膜治疗功能性便秘[6]。

猜你喜欢

太冲天枢太白
深夜拟词有感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尊敬
尊 敬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清点乡愁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