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胸段食管异物急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2019-01-04朱乾坤吴小波通讯作者徐震壮
朱乾坤 吴小波(通讯作者) 徐震壮
(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23)
胸段食管异物损伤是临床上常见胸部急症之一,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并发多种损伤(包括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主动脉瘘,以及胸腔和纵膈感染等),甚至因严重的脓毒血症或大出血而死亡[1]。特别是并发主动脉食管瘘的患者,其死亡率极高[2]。随着食管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大部分胸段食管异物可经内窥镜下取出[3]。但对于一些尖锐的高危异物,如刀片、义齿、鱼刺等,容易嵌顿在食管第2和第3生理狭窄处并刺入食管壁内,增加了镜下取异物的难度,以及发生食管穿孔和死亡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胸段食管穿孔的死亡率高达20%~35%[4]。
对于内窥镜下取出失败或不能取出的异物,急诊手术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8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的14例胸段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此疾病的认识,提高胸段食管异物损伤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8年12月急诊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异物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2.8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异物吞咽史,并能准确描述异物的类型,其中,动物骨头6例、鱼刺5例、金属异物3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后,行颈、胸部正侧位X光检查、CT检查、食管X线碘油造影和胃镜检查。其中胸片结合食管造影确诊9例,其中5例并发食管穿孔;CT检查确诊4例,其中2例异物穿透食管壁,并发纵隔气肿和纵隔积液;胃镜确诊1例。异物位于胸中上段10例,胸下段4例。根据食管异物损伤分级:I级损伤患者7例,Ⅱ级损伤患者5例,Ⅲ级损伤患者2例。
1.3 治疗
14例患者均在就诊后24h内手术。其中10例为直接手术,4例因内窥镜取异物失败转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气管内插管和全麻下进行手术,10例异物位于食管胸中上段者,行右胸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剖胸,取出异物;4例位于下胸段者行左第6肋间外侧切口剖胸,取出异物。术中首先明确异物位置,异物处食管一般充血水肿明显,可用手指轻柔探查异物部位,明确异物与周围脏器关系后,于异物两侧食管壁缝两根牵引线,切开牵引线间的食管壁取出异物。异物取出后,对于非穿透性食管损伤,采用1-0prolene线连续缝合食管黏膜、分层间断缝合食管肌层,加带蒂胸膜瓣覆盖。对于穿透性食管损伤伴组织轻度水肿者,采用4-0prolene线连续缝合食管粘膜,间断缝合肌层,敞开纵隔予以充分引流。对于异物时间较长,穿透性食管损伤且组织水肿较重或纵隔感染较重者,暂时不修补食管壁,清除感染组织后予以食管破口附近置纵隔引流管,同期行胃镜下十二指肠营养管留置。
2.结果
本组14例患者中,10例行食管切开取异物和同期修补引流,4例行食管切开取异物和纵隔切开引流,未发生大出血等不良事件。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脓胸1例,经抗感染,胸腔充分引流后好转。
3.讨论。
大多数食管异物可通过内窥镜取出,但仍有部分高危异物需要通过急诊手术取出。
本组患者中,I级损伤7例,Ⅱ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2例。10例患者直接接受急诊手术,4例因内窥镜取异物失败转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其原因主要有:①术前诊断明确:仔细的体格检查,结合行颈、胸部正侧位X光检查、CT检查、食管X线碘油造影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7]。本组患者中,胸片结合食管造影确诊15例,其中5例并发食管穿孔;CT检查确诊4例,其中2例异物穿透食管壁,并发纵隔气肿;胃镜确诊1例。异物位于胸中上段10例,胸下段4例。②手术处理及时: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24h内接受手术。③治疗方案制定科学合理:首先,根据异物的解剖位置,位于食管中上段者,选择右后外侧切口,位于下段者,选择左后外侧切口。其次,切开食管取异物前,要明确异物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避免盲目探查而导致尖锐异物刺破食管或血管。本组患者,10例行食管切开取异物和同期修补引流,4例行食管切开取异物和纵隔切开引流。关胸前所有患者均应给予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胸腔,留置胸腔管引流,如感染较重,单独留置纵隔引流管。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脓胸),经抗感染,胸腔充分引流后均好转。可见术后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食管狭窄,进食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内窥镜不能取出或高危的食管异物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