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三论

2019-01-04何翔舟张国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穷人总书记精准

何翔舟,张国芳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必须深刻把握其实践基础、理论贡献及其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之所以是中国方案对国际社会的伟大贡献,是由于精准扶贫在中国所产生的实践基础,以及其蕴含的理论价值决定的。因此,文章立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进行概括论证;其次就这一理论指引下所产生的重大成果进行归纳实证;最后就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结晶如何普惠于国际社会,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进行了分析论述。

一、 理论价值:创立了“穷人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不仅从地域上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同时特别关注农村、农民问题,而真正意义上是解决穷人的问题。

(一) “穷人”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演讲时指出: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1]。1945年在《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一书中,他从影响农业的条件、波动的农业经济基本问题、政府的规划与措施、农业政策、农业停滞落后的根源等方面论证了农村贫困问题。国际上关于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论述非常丰富。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张培刚、何炼成等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就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许多著名学者,都对扶贫与发展经济问题很有建树,为新中国扶贫解困政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归结起来,这些研究主要提出了农业国家或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这些以发展经济学研究为主题,致力于向贫困宣战的理论成果,对国际社会和中国脱贫致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实践和理论上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工业化问题,并具有系统体系。在中国,农村向来是相对贫困领域,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重视,各种扶贫理论成果颇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无论是农村发展,还是农村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如何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穷人”的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缺乏更加针对性思想理论。也正由于缺乏更加科学的思想与理论,世界性的扶贫难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一方面农村贫困面仍然广泛,另一方面返贫困现象较为突出。由此,从根本上讲,“穷人”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必须深入体会研究,从战略思路的角度把握贫困者的特征,并根据各类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条件,找出具有普遍实施意义的指导理论。

(二) “精准扶贫”让中国的“穷人”难题迎刃而解

自从有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导,中国“穷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任何意义上的真理都是一个求解的过程,解到位之时就是真理验证之时。一般而言,贫困者特别是深度贫困者,不仅具有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特征,而且致贫的原因复杂多样。贫困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差万别,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找到能够长期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国际社会学者的不断探索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艰辛努力,一直为“穷人”致富寻找途径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几十年的扶贫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扶贫的投入与产出往往失衡。“穷人”的问题解决总是不大理想,“穷人”问题仍然是困扰仁人志士的一大难题,穷人经济学也是空中楼阁。我们不仅要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诺,更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针对扶贫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因地制宜、按需施策,统筹推进发展生产,以及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举措[2]。任何时代,任何意义上的理论思想,都是以解决现实重大问题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理论指导下,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3]。中国减少贫困人口8000多万,相当于每年脱贫1300多万人,每月脱贫110多万人,每天脱贫3万多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中国成为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被国际社会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不少外国政要和专家赞叹,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脱贫成就。就这样,在世界瞩目见证下,“穷人”的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理论指导下迎刃而解了。

(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金色的“穷人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就是从真正意义上创立了“穷人经济学”,解决世界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最阳光、金色的“穷人经济学”。

理论与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最懂得“穷人经济学”。数十年来,从延安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宁德到浙江省,以及到总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都心系人民,其工作理念根植于人民。无论是习近平在福建创立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接力长跑22年的“闽宁方案”,还是浙江坚持了十五年的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八八战略”,都是引领中国当前与未来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脱贫步伐的指南,总结多年来勤政为民的历程,深入透析贫困原因,从而提出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其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代,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诸如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理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与其他领域的思想理论形成了有机统一体。这一思想体系,无处不与“穷人”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理论与其他理论一起构成了指导国际社会脱贫致富的“穷人经济学”。从这一角度分析,绝不能把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决胜小康以及习近平整体的思想体系割裂开来。之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金色的“穷人经济学”,其机理首先是精准扶贫全方位降低了扶贫成本,包括各级政府决策的机会成本、公共资源的投入使用成本、扶贫对象的测评成本、不同贫困群体的对策成本等。就这一视域解析,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此外精准扶贫提高了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绩效。随着农村公共产品的精准到位、项目建设的精准到位、不同扶贫群体者扶贫举措的精准到位,全方位提高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绩效。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所对应的是农村贫困者群体,充分体现了处于市场体系中的服务对象。任何一门科学,其存在的价值是解决现实与未来时期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历史性地解决了国际范围内的“穷人”问题。因此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是从真正意义上创立“穷人经济学”。同时,之所以说是“金色”的“穷人经济学”,是因为它为国际社会最弱势的群体找到了致富的钥匙,消除一切形式的极端贫困现象。其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几千万贫困人口的问题,而是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问题,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彰显,也是“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4]。从整体上分析,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将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融为一体。

二、 实践价值:“八千万人”摆脱贫困(1)自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墩村考察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截至2018年底,在五年时间内,中国有八千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任何思想理论价值的体现是解决现实及其未来的社会重大问题,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也不例外,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其价值贡献。为此,笔者进行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方位调研。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归纳如下。

(一) 从根植于黄土地的“金银花”扶贫绩效说开去

甘肃通渭县是全国最为贫困地区之一,属于干旱贫瘠的黄土丘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后,扶贫部门针对全县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者大都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特征,引进了名贵中药材金银花种植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举措。由于该扶贫项目精准,几年内收到奇效,每亩收入在1.5元左右,每亩投入经营管理的劳动力0.8人左右。截至2018年6月,全县已累计种植金银花3万亩(涉及种植农户1242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10户)。预计到202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将累计达到10万亩以上,覆盖10多个乡(镇)84个贫困村16428户贫困户77663贫困人口,使金银花产业成为全县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届时年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3万户人致富,占全县2018年贫困人口一半以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从事金银花种植的人68%以上为60岁以上的退休劳动者,32%是个别留守妇女以及50~60岁之间男性劳动力。根据调研分析,1978年以来,国家对通渭县投入了数千万元的扶贫资金,包括牧养牲畜、现金扶持、兴建项目、种植蔬菜、房屋修缮等。但贫困始终困扰着通渭县的发展,2013年该县的贫困发生率仍然接近35%。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2018年通渭县的贫困发生率降为12.2%。其中,金银花的扶贫绩效占到了整体扶贫绩效的38%,消除贫困人口2.36万人。笔者在金银花种植地现场考察时,72岁的老冉先生说,“这东西很好,我们老两口每年可以收入3万元”。可以说,在当地,精准扶贫认识并选择了“金银花”,“金银花”走出了脱贫致富路。

(二) 对甘肃中部贫困地区的多年追踪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之所以能够有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就在于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它让人们从盲目走向有计划、有依据。它既是战略思想,又是扶贫活动中的策略办法。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全国最为贫困的甘肃中部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该地区是传统意义上的22个干旱县区,自古就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谓。(2)1876年,清朝重臣,时任甘陕总督左宗棠写给光绪皇帝奏章说道,陇中“苦瘠甲天下”。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陇中一直是中国贫穷、落后困难的地区。除了兰州市、白银市的个别县(区)之外,基本上都属于国家及省所确定的贫困县。2013年底,区域内846.5万人中,有255.64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当年的贫困发生率为30.2%。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该区域对不同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分类指导,精准到位。对年富力强者进行劳务输出,通过增长见识引导致富;对于中老年人培训种植、养殖促成脱贫;对于因病致贫者,采取输血式脱贫;对于身体残疾而智商相对较高者,帮助其引进力所能及的项目致富。经过五年的努力,该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0.2%下降到2018年的9.12%,贫困人口总量由当初的255.64万人下降到77.2万人,总共减少178.44万人。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在著名的苦瘠甲天下陇中绩效十分显著。用甘肃省扶贫专家的话说,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全面贯彻“八个着力”指示,把“百年目标、全党使命”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根本战略。以“精准”统揽扶贫全过程,才能紧紧盯着“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与最困难群体,抓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力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坚持使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推进,才使近年的脱贫攻坚绩效显著。

(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在中国的实践结晶

贫困问题,从来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社会难以逾越的鸿沟。1978年,中国有7.7亿贫困人口,当时的贫困标准的直观印象是人均纯收入40元上下。因为甄别贫困没有统一标准,大体上“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风雨”应该是所谓的贫困了。1986年,国务院正式宣告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首次提出了贫困标准,即1985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为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标准规定为200元,革命老区县的标准为300元[5]。1985年,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2.5亿,2012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25亿人。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是,2013年前,全国贫困发生率是10.2%,扶贫与返贫是一对难以彻底解决的重要矛盾。事实告诉人们,中国的扶贫与国际社会扶贫之间的同类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主导的扶贫成本非常高。面对国际性的扶贫困境问题,结合多年执政为民,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导下,五年来中国创造出被国际社会堪称的伟大奇迹。8000万人摆脱了贫困,平均每年脱贫1600万,相对于2013年以前,全国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实践结晶举世瞩目。德国席勒研究所驻美国休斯敦代表布莱恩·兰茨表示,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成就有目共睹[7]。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如是感慨地说:“当一些发达国家因失业率攀升引发民众不满、社会动荡时,中国过去5年来不仅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6500万个,而且让8000多万人脱贫致富。”[8]

通过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进行观测研究。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72岁的老人为“金银花”致富点赞,以“穷困”著称通渭县充满致富的活力,“苦瘠甲天下”的陇中地区焕发了生机,中国创造了国际扶贫历史上的奇迹。过去的扶贫投入大,成效并不显著,这是因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扶贫过程,从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真正意义上讲,2013年以来的8000万人的脱贫绩效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实践结晶。这一伟大实践结晶告诉人们,只有坚持正确科学的思想理念,才是一切工作无往而不胜的根本秘诀。

三、 世界意义:为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方案

贫困问题是古今中外的伤与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就是古之前贤包括历代政府向贫困宣战并追求富裕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9]。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和阐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理论贡献了智慧,更为国际社会贡献了脱贫致富的中国方案。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与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一脉相承

1919年,当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完成他的《建国方略》时,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多将其视为无法实现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就是融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为一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捆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与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一脉相承,其逻辑机理在于民族复兴的前提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前提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意味着没有贫困。因此,必须首先消除贫困,才能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民族复兴。被国际社会证明,消除贫困是重大课题。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习近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必然地与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一脉相承:一方面,精准扶贫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跨过消灭贫困之鸿沟。从根本上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是每个人的幸福之梦。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就是要先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只有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的小康梦,才能让百姓的中国梦融入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因为中国人的小康梦不仅是个人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还要将整个社会建成小康社会。在14亿人当中,不能有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掉队。全面小康与实现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全面小康的内涵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其外在表现是民生的富足安康,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消除贫困,才能实现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但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往往与贫困的生活现状形成强烈反差。所以,追求幸福必须把摆脱贫困作为切入点,用摆脱贫困指数反映人民幸福指数。中国梦,说到底是民生梦,是百姓的脱贫梦、致富梦、幸福梦。在通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征程中,就要向贫困宣战,而精准扶贫是最为锐利的武器。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又是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的至善之道。

(二) 精准扶贫方案乘“一带一路”列车共享于世界

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震撼,彰显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用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鲁舍的话讲,“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仍在坚持脱贫攻坚,并在国际减贫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也让更多国家的脱贫工作变得更容易开展”[11]。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导下,中国的减贫成就让世界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副秘书长泰格埃格奈瓦克·盖图评价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解决贫困问题一筹莫展,但中国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令人赞叹”[12]。国际许多国家的政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领导人,对中国的减贫经验、精准扶贫方案尤为关注。因为中国的扶贫不仅着力实现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更着眼实现可持续发展,彻底斩断穷根,永不返贫。在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同样为与会嘉宾所热议。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在达沃斯表示,中国在落实消除贫困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处于领先位置。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形成中国公共产品产业链条,是中国方案对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概而言之,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导下,中国的减贫成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必将载入史册。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在关注“一带一路”与中国精准扶贫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把精准扶贫嫁接到沿线国家,让国际社会广泛地共享精准扶贫方案。

(三)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必须推进帮扶领域中的供给侧改革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最重要的是如何深入领会,科学实施的问题。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在操作层面还存在诸如:对象选择不精准、资金发放不精准、帮扶水平受限造成的指导理念不精准、选项不精准等问题。归结起来是基层公务员指导扶贫的智慧供给与贫困者及其贫困地区发展致富需求之间不弥合。如何使基层公务员提高管理决策智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消减的正向积极作用[13],是精准扶贫到位的关键。必须推进扶贫活动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廓清在扶贫领域存在的各种障碍。现实地讲,由于一些基层公务员水平限制,扶贫领域还存在多种形式的问题。例如,个别基层政府、村社干部,只讲究发钱发物,不会对应分析。往往造成操作活动中的形式主义、贪腐现象、偷梁换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全面贯彻。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第一、基层公务员队伍服务理念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摒弃传统理念与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做到对策得当;第二、在通盘考虑贫困县域或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做好公共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把长远规划与综合发展有机统一;第三、把贫困地区区域开发与国内、国际视野相对接。转变基层公务员及其村社干部观念,使其身处融媒体时代,思想也要进入融媒体世界。同时,还必须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活动中的保障体系。包括监督检查、精准技术监管、贫困人口的精准定位监管、扶贫项目到位监管、扶贫资金精准发放监管等。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保障体系,斩断精准扶贫活动中的贪腐、截留等各种利益链条。无论是各类监督检查机制的建立,还是党政、舆论、公众全方位监督体系的建设,都应该对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起到保障作用。

总之,只有从战略视域、战略角度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脉络,才能体现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与理论意义。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其对国际社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是中国扶贫方案,也是中国方案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更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经济学”。

猜你喜欢

穷人总书记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精准的打铁
习总书记“下团组”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精准扶贫二首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