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针在皮肤科的应用

2019-01-04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112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重庆400011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1期
关键词:微针萎缩性疤痕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11;2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重庆,400011)

微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技术。它最初被用于皮肤再生,然而,现在它被用于非常广泛的适应症,包括痤疮瘢痕,痤疮,创伤后/烧伤瘢痕,脱发,皮肤再生,药物输送,多汗症,妊娠纹等等。此外,在过去10年中,对最初用于微针的仪器进行了许多新的革新。该技术可与其他手术技术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1995年Orentreich最早使用微针治疗瘢痕[1],1997年整形外科医生Camirand使用无墨水纹身枪来减轻术后疤痕的张力[2]。德国科学家Liebl和整形外科医生Fernandes将其技术升级并自行设计了一个鼓形装置,带有多个细小的突出针头,用于经皮胶原诱导[3-4]。目前标准微针一般是一种带有24个圆形阵列的圆柱滚子的手持设备,长度12cm,每个阵列装备有8个医疗级固体钢微孔,在一个设备上总共有192针,每个针头直径在0.1-0.25毫米之间,长度0.5-3毫米。可达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如用含有192根针长2毫米、直径0.07毫米的标准微针在皮肤上滚15次,根据施加的压力,每平方厘米可在乳头真皮上钻出约250个小洞,每次穿刺在角质层每平方厘米产生16个微孔,而对表皮无明显损伤[5-6]。

微针可以在对表皮不产生实质性损伤的前提下对真皮产生可控的刺激,微针利用微穿刺使表皮轻度渗血并引发局部创伤愈合,以及带动下游的血小板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GF), 转 化 生 长 因子 α 和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α,TGF-β) ,结缔组织活化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一系列生长因子的释放[7]。微针引发的可控损伤还可以部分松解硬化的胶原纤维,使其松解并让血管重新再生,通过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形成新生血管和胶原蛋白,并使细胞间质在局部沉积[8-9]。研究表明在损伤后5天开始有纤维蛋白基质形成,继而胶原蛋白沉积,沉积的III型胶原蛋白可使皮肤紧致5-7年。一般1.5mm的针刺激胶原的深度是5 - 600µm,4次微针治疗后(每次间隔一周)6个月组织病理学发现胶原和弹性蛋白沉积增加高达400%,术后1年棘层增厚,进一步说明了其修复皮肤屏障,重建真皮胶原的作用[10]。Liebl et al则认为微针起效的机制是因为细胞的静息电位约-70 mV,当微针针头靠近细胞膜时其内部电位迅速增加至-100 mV,这就增加了细胞的活性,促使各种蛋白质、钾和生长因子从细胞向外释放,导致成纤维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从而诱导胶原蛋白的产生[9,11]。微针还能直接将药物到带具有丰富毛细血管的真皮,从而增强了各种药物在皮肤屏障上的传递。它还被证明会导致毛囊漏斗部显著扩大47%,这可能是药物穿透皮肤屏障增加的部分原因[12]。

1 治疗皮肤科相关疾病

1.1 瘢 痕

微针能刺激真皮胶原的再生,促进皮肤修复再生,因此可用于痤疮凹陷性疤痕的治疗,El-Domyati[13]等人对痤疮造成的面部萎缩性疤痕的10例患者使用微针治疗,治疗前后的皮肤活检表明I, III, and VII型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经过三个月6次治疗后51%-60% 的患者疤痕外观明显改善,40%-50%的皮肤纹理改善,总体满意度达80%-85%的 (P =0.001),副作用为治疗后24 小时的局部疼痛及红斑反应。另一项针对创伤后疤痕和痤疮萎缩性疤痕1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弹力蛋白,胶原蛋白明显增加,真皮厚度增加,表皮厚度没有明显变化[14]。在一项队列研究中,Majid[15]依赖于临床结果,而不是组织学上的变化来评估微针对萎缩的面部痤疮疤痕的改善,对37名患者接受了微针治疗,并在2个月后进行了跟踪,超过80%患者认为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显著有效。在完成这项研究的患者中,有94.4%的人认为疤痕的严重程度至少降低了一个客观等级,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影响。Cachafeiro T[16]等人对42名痤疮萎缩性疤痕的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微针组及激光组,分别进行三次治疗后的评估显示效果相当,但微针治疗更省时,恢复期更短。在治疗痤疮疤痕时,微针还可联合15%三氯醋酸,手术,激光等多种治疗方式。不仅如此,研究者对微针针对不同肤患者治疗进行了探讨。Dogra[17]评价了微针在治疗亚洲人萎缩性痤疮疤痕的疗效,经过5次治疗后,患者对瘢痕进行客观评分(总分18分),评分从11.73分降至6.5分,表明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在对深色人种的治疗分成微针组及联合果酸治疗组,发现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皮肤疤痕和质地[18]。总的来说,微针治疗痤疮疤痕疗效与激光相当,但前者副作用更小,耐受性更好,对大多数萎缩性痤疮疤痕治疗效果好,但对于冰凿型瘢痕和很深的痤疮瘢痕效果欠佳。

除了痤疮疤痕之外,微针还可以应用于治疗烧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萎缩性疤痕或增生性疤痕,回顾性研究表明,在对萎缩性疤痕进行治疗后,在对20个患者治疗后皮肤活检发现6个月时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明显增加,并且改变了疤痕原来胶原纤维平行排列的特点,使其部分正常化,出现网格的正常胶原纤维排列,并且表皮厚度增加40%左右,颗粒层增厚,疤痕边缘部分正常化[19]。Aust[20]等学者对16名烧伤后增生性疤痕的患者通过微针将维生素A和维生素C局部导入(每日两次),4周治疗后目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从4.5分增加到8.5分。

1.2 脱发与斑秃

微针已作为脱发的辅助治疗之一,无论是雄激素性脱发还是斑秃都有良好疗效。微针治疗能刺激干细胞,诱导局部生长因子的聚集,这些有利于毛发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

Dhurat[21]对100名男性AGA的患者长达12周的临床观察表明,联合微针的5%米诺地尔治疗比单用米诺地尔疗效更好,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80%的患者可达有效或显效,82%的患者表明头发有超过50%的主观改善,实验还发现联合治疗患者头发生长数量远远高于单一治疗,且起效快,6周就发现新生毛发,而单一治疗需要10周才能发现新生毛发。Dhurat[22]还对微针联合5%米诺地尔外用及非那雄胺口服的4名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发现1个月后患者主观有毛发生长,发量增多,半年后有中度到大幅度的毛发增加。

目前斑秃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局部注射,与此相比,微针引起的局部胶原纤维增生有利于对抗激素封闭引起的局部萎缩的副作用,且疼痛较局部注射轻微。Chandrashekar[23]对两名拒绝激素局部注射的患者采取微针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涂抹5%的米诺地尔和外用激素,两名患者均治愈,三个月内没有复发。但目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资料。

1.3 色素性皮肤病

1.3.1 黄褐斑 对于黄褐斑而言,透皮药物作用的微针疗法优于光电治疗,Budamakuntla对60例中到重度黄褐斑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治疗,分为微滴(单针皮下注射)治疗组及微针治疗组,在3个疗程治疗后(共三月),使用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MASI))评分,前者只有26%的患者改善超过50%,后者有41%的患者改善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4]。在黄褐斑治疗中,联合治疗更为推荐,在对22 例顽固性黄褐斑(外用防晒霜及脱色剂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回顾性研究表明微针联合局部夜间外用0.05%的维甲酸,4%的氢醌,1%的醋酸氟轻松曲安奈德和每日使用防晒霜(spf60),所有患者对疗效满意[25]。

1.3.2 白癜风 微针对于白癜风的联合治疗的疗效仍不清楚,有学者对比了联合窄谱紫外线B和局部使用拉坦前列素溶液(微针组和非微针组)治疗17例对称性白癜风患者,两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6]。Korobko IV对24例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进行局部使用拉坦前列素溶液和他克莫司,联合微针的治疗,其中微针是否发挥作用不能判定[27]。

1.4 疣

有学者将博来霉素用微针导入的方法治疗了三例趾疣患者,共四次治疗,取得满意效果[28]。

1.5 日光性角化

微针可以作为日光性角化(Actinic keratoses,AK)的辅助治疗。有学者对10名AK患者使用光动力治疗单独及联合微针治疗发现,疗效分别为86%和90.5%,联合治疗疗效更佳,但没有显著差异[29],但也有学者认为微针能促进局部氨基乙酰丙酸的吸收,达到更好疗效,Spencer and Freeman在对20名AK患者两侧面部分别进行PDT单一治疗及联合微针的治疗发现,联合治疗效果达89.3%,单一治疗效果仅为69.5%,有显著性差异(P<0.05)[30]。

1.6 皱 纹

微针的经皮诱导胶原再生有利于减轻皮肤皱纹,促进皮肤修复。对10名女性患者上唇皱纹应用微针治疗2个疗程,30周后应用皱纹程度评定量表测定发现皱纹明显改善,用硅橡胶光学测定法发现皱纹减轻33%[31]。在对8名患者颈纹微针治疗观测发现,经过2个治疗疗程,超声检查皱纹深度减少了24%,并且皮肤厚度在治疗后平均增加0.45 毫米[32]。

2 微针治疗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根据不同疾病微针治疗次数及间隔时间有所不同,总的来说1到5次治疗均可,平均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一次(2-8周),平均治疗深度1.5mm(1-3mm),治疗的禁忌症包括炎症性痤疮、活动性疱疹病毒或其他局部感染,免疫抑制状态及治疗区域有瘢痕形成倾向。此外,应尽量避开肉毒素注射部位,以避免潜在的肉毒素扩散[33]。尽管微针可应用于各种皮肤类型,建议日晒后应延迟治疗,以免出现色素沉着等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此外,口腔疱疹患者应用微针治疗有治疗后病毒重新激活的风险,所以在治疗前一周口服抗病毒药可大大减小病毒复燃的风险。微针在对炎症性痤疮样皮疹的患者有引起局部微脓肿和肉芽肿的风险,因此痤疮患者应在炎症控制好后再进行微针等治疗[34]。

微针目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对痤疮的线状、深在型及冰凿状凹陷瘢痕效果欠佳,微针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红斑,水肿,局部疼痛,烧灼感,局部出血,一般48-72小时即可消退[35]。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炎症后色素沉着、痤疮加重和疱疹再活化、全身过敏、过敏肉芽肿反应和使用非无菌仪器后的局部感染等。也有针头中使用的材料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报道[9,12,36]。目前有微针治疗水痘引起的凹陷性疤痕出现轨道样的瘢痕增生的报道[37]。

3 小 结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微针在皮肤科的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它是治疗多种皮肤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操作简单,副作用轻微,恢复时间短,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多大样本及更多的随机对照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更客观的基础。

猜你喜欢

微针萎缩性疤痕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无惧疤痕
疤痕
我们想要的世界
感谢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