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探究

2019-01-04

关键词:全球化共同体理念

(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这一理念是对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对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客观历程的科学把握,是在深入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的理论先导,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深刻变革、助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分享中国开放成果、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支撑。

一、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奠定了开放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把握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和解释历史的伟大成果。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提出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论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一道不断向前推进的世界性路径,就是由局限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面向全世界的历史文化的转变。这一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不断开拓新的空间,使各民族间相互依存最终走向统一的过程。同时,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认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无产阶级只有打破资本主义的束缚,以人类解放为目的,推动世界历史不断深化、发展,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本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动力,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途径和价值尺度,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历史发展的科学阐释和方法论原则成为十八大以来开放发展的理论渊源,奠定了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二)当代全球化理论构成开放发展研究的成果

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透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文献著述,可以发现,马克思同恩格斯始终从人类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出发来考察全球化的趋势。当代全球化过程与马克思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相比,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特·莱维于1985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中提出的,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赫尔德和麦格鲁将全球化定义为:各种社会关系与交往的空间组织转变,而产生跨越洲际或横跨区域的行为、互动与权力运作等交流与连结的过程或一系列过程[2]。全球化理论是一个理论群,对于全球化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达到高潮,阿明和弗兰克等人阐释的落后国家受中心国家盘剥而差距发展的“依附理论”,沃勒斯坦等人支持的多数国依附少数核心国而形成国与国之间鲜明等级的“世界体系论”,萨义德、德里克等人的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的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话语的“后殖民理论”,吉登斯等人的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当代全球化理论为新时期开放发展研究铺垫了理论背景,构成开放发展研究的客观前提。

(三)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推进了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

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开放发展思想精髓,“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站在世界的高度来考察中国的发展问题,科学地把握了全球化时代浪潮中中国同世界的联系,首次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国终于打破长久以来的封闭与半封闭状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3]。经历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邓小平总结教训:“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合计数上就是相互融合、交流的”[3]。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开放战略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有机结合的产物,推进了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历史”理论,到当代全球化理论,再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习近平深入剖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新的历史发展方向,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高度以东方智慧和全球视野来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开放发展这个问题。

二、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与基本内涵

(一)时代背景

从国际层面看,全球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曲折复苏,表现出动力不足、整体需求疲软的态势。作为新兴经济体,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第一,全球经济进入一种新的“再平衡”状态,区域贸易体制成为解决全球贸易问题的主渠道。发达经济体乘势巩固自身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这将引发世界经贸格局的新一轮调整。受此影响,需要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进行调整。第二,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向服务业和制造业全面渗透,促进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4]。第三,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深刻调整,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放缓。中国传统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低端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形成对中国供给的替代效应。第四,世界多极化趋势为国际格局变化添加了不稳定因素,中国开放发展的路径面临挑战。同时,恐怖主义猖獗,部分国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令“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实施面临风险。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开放发展充满挑战,全球化进程给中国的开放带来机遇,同时,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我国的开放发展面临重重考验。

就国内而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常态[5],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动力的结构转换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现实问题,我国迫切需要与开放型经济高级阶段相适应的、更加多元的对外开放新通道。第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核心竞争层面的相对薄弱,这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开放的水平和质量、深度与广度。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和高度来理解开放,以全球视野来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找准中国定位,以全球的视角来回答面对时代发展中国会如何选择、面对国际局势中国会承担何种责任行使何种权利等一系列全球战略层面的问题。第三,习近平的开放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涉外经济部门”。新形势下,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内外联动。全球化进程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而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这说明不仅要在全球视野中思考经济发展,更要把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都纳入到全球视野。习近平的开放发展理念深入把握了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战略作出了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所倡导的开放,不是对过去做法的简单重复,而是以新思路、新举措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

(二)基本内涵

身处大变革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正成为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新趋势之下,习近平及时提出开放发展新理念,丰富开放发展新思想。

1.以“中国方案”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国际性问题前独善其身,中国坚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参与全球建设。经济方面,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体系,并以此为目标先后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一带一路”构建了对外开放新格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开放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筹建“亚投行”是我国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又一重要举措。“亚投行”不仅为我国建设“一带一路”提供资金保障,也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完善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中国智慧”对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贡献的最佳中国方案。政治方面,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在与160多个国家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交往合作中,党际交流也为治国理政经验分享搭建了桥梁。越来越多的政党、政治组织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来找寻解决自身发展难题和全球性挑战的方法。文化方面,5000年的文明历史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尚和合、求大同”中华文化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感召力,成为中国开放发展厚积薄发的力量之源。近年来“中国热”所引发的共鸣,不分地域,跨越年龄、文化差异,将中国与世界的命运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大国关系上,中国积极运筹大国关系,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共同建设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携手打造金砖国家新的“金色十年”。在周边国家问题上,中国坚持开放发展,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站上更高起点,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重启中日韩合作;实现与中亚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显著增强同南亚国家多方位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全球发展上,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相交到人与人的往来,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大洋洲、美洲,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与世界的联通。经世致用的中国方案,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世界渴望听到中国声音,期盼从中国智慧中找到答案。

2.“一带一路”为开放发展构建了新格局。2013年习近平先后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集中体现了开放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应对全球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统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向国际社会贡献的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中国方案”。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战略构想,也是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回顾中国40年的对外开放史,我们过去的开放更注重“引进来”,单方面接受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今天的中国则是“走出去”,是参与建设政治经济的新秩序。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在国内实现内外联动,打造海陆并举,东西共进、面向全球开放的新格局,实现开放发展[6];另一方面,推进多国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实现沿路国家共同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全新开放理念的实践体现,是对中国40年来对外开放理念的升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并对开放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可以看出,开放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助力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而展现的中国担当。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实践。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面对国际上质疑的声音,习近平在2016年首访中东期间于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百花齐放”[7]。“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各方合作共赢、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构建了新格局。

3.“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开放发展的新高度。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在经济层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实行开放发展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各国只能在竞争中合作,要树立协作共赢的新理念,摒弃非输既赢的旧思维。中国强调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负责的态度。在精神层面,开放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的精神状态,人类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是通达命运共同体的本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精髓是向世界揭示人类发展的理想归宿,是我们秉持开放发展在精神层面的不懈追求。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的对外解读[9],表达了“中国梦”与“世界梦”内在统一的和谐性,是一个中国与世界的“共赢梦”。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无异于自我孤立,开放发展才是人间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呈现出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一方面反映了世界历史面向开放发展的必然态势,另一方面要求各国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开放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凝聚价值共识。

三、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1.开放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开放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的开放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路径为起点,我们能清晰得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符合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的,所践行的合作共赢理念是世界历史发展到新时期的产物。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演进趋势为目标,可以明确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个地区从分散走向整体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标志,而“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观当下,“地球村”“全球化”“共同体”都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促进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级形态。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用中国智慧将马克思对世界的描绘注入了新的诠释。中国的开放发展,强调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思考和开创,在考察人类命运发展的问题上运用“世界历史”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和“世界历史”的眼光,是新时期开放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度发展;中国开放发展理念强调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以及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之举,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和超越。

2.开放发展理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质的飞跃。由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对外开放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的开放发展思想是一个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思想。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对外开放理论奠定了基础。新发展、新趋势之下,习近平以战略家眼光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在原有开放方式的基础上,用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深入思考、实践求真,针对对外开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继续拓宽开放空间,构建全方位的立体格局,把对外开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习近平强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党和人民追赶时代的必然要求,把开放发展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发展理念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方方面面,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新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质的飞跃。

(二)实践价值

1.推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深刻变革。开放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背景下具有鲜明特色、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进程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了我国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必将引发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定,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上表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5]。七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了全方位系统部署,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从建设“亚投行”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未止步。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肩负大国担当,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2.助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体系,并以此为目标先后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间经济合作组织。在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世界眼光来看待全球发展,把中国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系起来,坚持以开放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开放,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3.让世界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成果。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共同发展。中国积极与世界分享经验,共享发展机遇。当前,中国实行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宣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中国合作共赢的“蛋糕”越做越大,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中国,正向世界释放着无尽的发展红利。

4.开放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当代中国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和“世界梦”是相通的,“中国梦”也是“世界梦”,它既是党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的必然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的深度解读,体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内在统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呈现出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一方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态势,另一方面要求各国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开放中去。以开放发展促进合作共赢,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中国努力在扩大开放中同世界各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使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紧相连、息息相通。

猜你喜欢

全球化共同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