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活动治疗“落枕”的一点体会
2019-01-04贺赟
贺 赟
(中国人民解放军66259部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我部经常野外作业和野外驻训,作业和训练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与驻营期间温差较大,每年有近6~8个月时间奔走于全国各地。历经高温干燥、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高寒多雪沙尘多的戈壁地区,驻地有山地、丘陵、戈壁、高原。住所多为帐篷、板房以及当地的民房,个别住在蒙古包,睡觉的地方有高温潮湿、多雨水的雨林地区、也有高寒多风的雪城高原。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加上官兵睡觉姿势不当,睡觉环境不适,导致了官兵落枕发病率显著增高。还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很多战士工作或训练后、满身大汗,脱光衣服在空调、电风扇吹拂下降温;也有的战士长时间待在室内,受空调的阴寒之气侵袭。不论在什么地方,官兵们累了倒头就睡,不管有没有枕头,或者随便枕个东西就睡,久而久之不少官兵官出现腰背痛、关节痛、颈部不适、甚至落枕。在我治疗的几十例落枕患者中,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发病年龄多在18~40岁之间,基本上可排除颈椎病及其它器质性病变。给予消炎镇痛药或关节止痛膏等效果不明显。我用针刺大椎旁开1.0寸处以及风池穴,均取患侧,根椐病情适当加减同侧落枕穴,结合前后左右活动颈部,治疗落枕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1 治疗方法
(1)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位置分别为大椎旁开1.0寸处、风池穴、落枕穴,所以穴位均选择患侧即可[1]。
(2)操作:①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并面向椅子背部,将双手在椅背上缘上面盘放,保持姿势的自然舒适,并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全身肌肉,接受治疗。
②对患者的穴位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然后采用2.5 cm长的消毒毫针进行治疗,共选针2支,将毫针以45度角刺入皮下,捻转进针,风池穴的选取位置为鼻尖方向斜刺约1寸处,直至患者自述存在酸、麻、胀、痛的感觉后停止。然后通过对患者的体质情况、针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强刺激或中等刺激捻转一次治疗,留针7~15分钟,在进行治疗期间告知患者需保持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尤其是患者的颈部与望肩胛肌肉需尽量放松。
③治疗时,实施治疗者站在患者的背后,同时将双掌紧贴患者的双耳部,然后告知患者头颈部进行转动,转动方向为左右各2~3次,然后两穴位针同时捻转一次,实施治疗者用左手将下颌部拖住,同时右手置于患者的颅后,以前后方向进行头颈部的活动,次数为2~3次。此时若实施治疗者发现患者的头颈部肌肉存在紧张度降低的去情况,其可活动自如,可便稍停片刻,然后再捻转毫针对其进行中度刺激后拨针。告知患者治疗后对头颈部进行自行旋转活动,若患者感觉到症状明显消失了,合作和得到好转,即可说明治疗有效。
2 治疗效果
经本法治疗后,十几例患者大部分当即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个别对针感不敏感的患者,加刺落枕穴,可获得满意效果。若仍不能取得疗效,半天后用同样方法再加强一次,都可治愈,治愈率可达95%。
3 典型病倒
刘某,男,22岁,某部给水分队战士,主诉颈部左右活动不便,左转尤甚。查体左侧颈部肌肉紧张度增高,压痛明显。针刺风池穴及大椎穴旁开1寸处,同时以180度强刺激手法,捻转3次,留针10分钟,再采用中刺激捻转出针,起效。
4 心得体会
落枕是患者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又称“失枕”、“失颈”[2]。主要由项部肌肉感受风寒或长时间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所致,多见于成年人。中老年患者落枕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且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证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引起颈部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致病,可由颈部扭伤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经气不调而致[3]。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是与阳维脉的交会处,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陷中,浅层布有枕小神经;落枕穴属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2、第3掌骨之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指背神经,是经验效穴,根椐近病远取的原则。针刺的这些穴位,都是疾病所在处以及经络通行线路,通过针刺这些穴位以激发经气,疏通全身气血,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扶助机体正气,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此方法是我在平时运用中的一点体会,谈不上是经验,望各位同仁们看后,有不当之处,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