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有关问题解析
2019-01-04邓美
邓 美
(瓮安县建中镇中心卫生院,贵州 黔南 5504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护士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静脉输液能够为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供重要支持,相反则可能会引发患者不满、甚至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因此把握静脉输液的配药、排气、血管选择等相关技巧,对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注意问题
1.1 粉剂药物配置
静脉输液的首个工作步骤是配置液体,而该环节的工作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先用注射器向输液瓶中注入10~20 mL的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到粉剂药物瓶当中,至药粉完全溶解后,注射器内空气推注小部分到药瓶当中、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把药液注入到输液瓶中之后,注射器同时在输液瓶中回抽10~20 mL的空针,转而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这样可以预防液体不下降而导致发生针头阻塞的问题。
1.2 配伍禁忌判断
在加药前,评估患者静脉用药情况,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尤其是要注意新药的使用,使用前要彻底学习新药有关知识,特别要注意是否有配伍禁忌的注意事项。对没有明确配伍禁忌的中药制剂与抗生素,应严格使用等渗液对输液管进行冲洗,以免药物于输液管当中相互混合[1]。
1.3 排气和液体更换护理
排气操作时,要将滴管倒转朝上、再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到滴管当中有1/3满度时,右手中指与食指将滴管上端输液管进行反折,并迅速倒转回滴管,轻轻施以挤压,保证液体能够顺利通过滴管和下段输液导管的交界,避免有气泡形成。
液体更换时要先把瓶口朝上,插进输液器,稍等片刻在空气排出之后,再倒挂于输液架上,以此来防止有液体经通气管溢出来,从而杜绝因药物剂量减少影响输液效果的获得。把握液体更换的护理技巧,能减少药物的浪费、预防滴管液体流空而造成空气栓塞问题。
2 静脉输液穿刺方法的选择
2.1 老年患者手足背穿刺
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且多合并伴有慢性疾病,所以也就决定了其手足静脉细小、表浅、弹性差、皮下脂肪少的特点,穿刺起来具有一定难度[2]。穿刺之前,应对患者血管特点进行了解,并在彻底暴露的前提下,看清走行,把握好深浅、粗细。因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考虑到这一点,进针应稳快、准,宁浅勿深,以免因疼痛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而导致穿刺失败。进针前可以预先比量一下针体和血管长度,再决定进针的长短。穿刺时叮嘱患者无需握拳,自然放松就好,这样反而进针快、回血快、疼痛感小。
2.2 幼儿头皮穿刺
一般对幼儿的头皮静脉输液,建议使用向心端穿刺法,穿刺操作时,保持针斜面和皮肤角度在10°左右,当针穿刺到皮下后,保持缓慢的进针速度,因为过快会刺破血管。见血后立即停止进针。
2.3 严重失血、脱水患者的穿刺
对这一类特殊患者建议使用负压穿刺法,依据常规方法关闭调节器,反折调节器下段输液管的前端,挤出存在于前端的剂量为0.2~0.6 mL的液体,左手将反折处予以固定,针头液体保持在挂珠状,然后穿刺,在针头斜面彻底进入到皮下之后,左手松开。针头刺入血管便见回血表示穿刺成功。
3 巡视与拔针的护理
对于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要通过加强巡视来提高护理质量,通常情况下,对健康患者要在30~60 min巡视1次,对特殊病种患者则要缩短到10~20 min巡视1次。巡视时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谈,向其讲解药物性质、用法、作用等,询问患者是否自觉有不适感,并帮助患者处理好其生理需求。对输液反应进行观察,并保证输液速度的正常,观察药液有无外渗、组织是否发生水肿,针位位置是否妥当等问题,若患者输液过程当中突然有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呼吸急促等反应,考虑是否由于输液引发了肺水肿,并即刻告知医生采取处理[3]。
4 讨 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诊疗和护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穿刺技能、把握输液技巧,才能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继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